APP下载

低空经济:产业布局逐渐深化

2025-02-16贺陈慧

中关村 2025年1期
关键词:低空经济专业

通过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产学研结合,一方面可以满足低空产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技术创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公布……低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育也在持续完善。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

首先产业链条长。按照上中下游划分,低空经济上游为原材料及部件,可分成航空材料、航空部件、航空发动机和航空航天系统四大板块;中游为总装集成,涵盖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民用直升机、eVTOL、飞行汽车等一系列低空经济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则包括无人机配送服务、通航飞行员培训、通航救援服务、通航文旅活动、无人机航拍、无人机电力巡检等。公开研究数据表示,除了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民用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轻型通用机五个产业链关键节点外,无人机飞行表演、军用无人机、航电系统、无人机导航系统等产业环节也在快速崛起。

其次应用场景丰富。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表示,低空经济具有超长的产业链和超宽的辐射面,可能会涉及20个细分行业、超过300种具体的细分场景。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产业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但相关顶层设计、服务保障以及人才培育问题亟待解决。业内专家分析表示,由于低空空域管理缺少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细则,各地发展战略规划呈现碎片化状态,全国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同时,低空经济发展“多头管理”与“管理空白”并存,低空划设、信息化构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管理等有待突破,低空空域分类划设标准、各类空域准入条件与使用规则、通航飞行审批程序、空管服务保障模式等仍需进一步明确,相关保障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低空技术服务

覆盖京津冀辐射全国

为抢抓低空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人才、政策等优势,加快探索低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将低空经济培育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示范产业,将北京打造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城市、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显著提升北京市低空经济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级。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为此,《行动方案》明确了持续加强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引领、加快形成低空安全管控全国标杆、巩固低空制造全产业链竞争力、构建监管及运行服务技术支撑体系、优化低空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打造全国低空飞行应用创新示范共6方面的重点任务,聚焦“技术创新、安全管控、低空制造、监管运行、基础设施、应用场景”。

《行动方案》提出,北京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术服务覆盖京津冀、辐射全国,低空产业国际国内影响力大幅提高,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方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北京将通过整机牵引,突破新型复材结构、新能源动力、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核心技术。

到2027年,本市将在无人机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通用飞机等低空装备制造、低空智联网、垂直起降场、低空安全等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低空产品及服务。

助力推动基础设施的

建设和完善

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迈向商用的步伐持续加快。但现实情况是,在低空经济领域,国内还缺乏行业级的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同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示范应用和商业化发展。

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以下简称“低空司”)正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亮相。具体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

低空司成立被认为是助力低空经济发展的又一利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信息,成立后,低空司已召开两场座谈会,一是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人与通信、导航方面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就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进行交流;二是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和有关中央企业进行座谈,了解相关领域低空经济典型场景应用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并就推动低空基础设施有序规划建设进行交流。

在通用航空、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多个应用场景,低空经济有序发展需要完善的飞行服务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低空司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低空经济将进入基建与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其中,低空交通工具研发和制造、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及应用、低空经济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都是重点方向。

专业设置主动适配

低空经济人才需求

低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针对低空经济,相关高校已相继设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无人机系统工程以及智能飞行器技术等专业。

2024年12月23日—27日,教育部公示了《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增设专业申请表显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工学,专业类为交叉工程类,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工学学位。

此次申请增设新专业,是教育部以国家急需的低空经济领域为切入口,主动谋划布局,超常规指导高校开展专业申报。和以往增设新专业的程序相比,此次增设在时间窗口、申报流程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不仅是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及时回应,更是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发展低空经济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熟悉人工智能、信息、控制等前沿技术,更需要能够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创业等领域发挥综合作用。我国此前已有的专业,难以满足低空经济对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不仅如此,当前发展低空经济还有许多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需要突破。通过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产学研结合,一方面可以满足低空产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技术创新。

猜你喜欢

低空经济专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低空自由飞行短期冲突探测算法
无题(2)
低空无人机在测绘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