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

2025-02-16

科学中国人 2025年1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中国科协科普

2024年12月5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赋能共同发展”为主题,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鲜明旗帜,结合联合国《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决议等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设置大会研讨议题,汇聚全球智慧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赋能,推动扩大国际科技人文交流。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会议,来自23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400余位中外代表嘉宾参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主持。

万钢在开幕致辞中提出3点倡议:在培育全球发展动能中增进共识、在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中加强互鉴、在展望可持续发展愿景中深化行动。同时提出,有关各方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开放、信任、合作,利用好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和即将成立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这一平台,共同书写深化科学素质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对此,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在开幕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革命性的通用技术,它提升的是人们的脑力,影响的是方方面面。“今天不会使用人工智能,就像20年前不会上网。今后很多(行业)都要使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所以它是一个科学普及的对象。”同时,它又是一个科学普及的工具,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编写科普内容,加快科技作品的传播,加深人们对科学的理解。

什么是通用技术?“能够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通用技术不是很多的。比如纺织技术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穿衣服,但是我们不会说整个经济社会‘纺织化’。它不是个通用技术。”龚克表示,机械动力技术是通用技术,它带来了工业革命,改变了所有的行业。电气技术是通用技术,大家都用电,改变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今天人们碰到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也是通用技术,“所以人类社会一个非常大的变革刚刚开始,我们可能在今后几年会更多地体会到它的变化”。

因此,针对人工智能的科普,龚克表示至少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需要让公众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它从哪里来,能做什么,它是一个通用的工具,要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来使得我们更有效地工作,更便捷地生活。另一方面,要知道,这个技术还在快速地发展之中。至少在今天,甚至今后几年内,它都还不成熟,还没有一个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它可能带来各式各样的风险。所以,在科学普及的时候,还必须要普及提高识别和防范相关风险的能力。“2024年7月1日,在中国的推动下,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9月份,我们已经在上海组织了第一次人工智能的能力建设的培训班。我们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来避免由于人工智能的应用,造成新的发展差距——数字鸿沟。”龚克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从2024年12月5日开始持续2天,设置主旨报告、专题论坛、“科普大咖谈”特别专题活动等多个精彩单元。大会举办前沿科普服务科技创新、多元主体协同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赋能科学素质建设、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实践与愿景、2024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三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等5个专题论坛,就当前全球科学素质建设和科普工作的热点话题深入开展研讨交流。

大会特别专题活动“科普大咖谈”,邀请了李象益、卡尔·克拉泽尼基两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进行讲演及对话,围绕提升全球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及当下开展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激励机制等分享宝贵经验。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由中国科协于2018年发起,始终致力于构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中国科协自2019年开始牵头筹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目前,筹备委员会成员和观察员组织已达45家。本届大会将持续作为组织发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进一步扩大组织成员数量。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中国科协科普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科学普及助力科学教育做加法——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综述
中国科协党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中国科协关于表彰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的决定
2011—2015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