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服务实现策略浅析

2025-02-15唐燕燕

参花(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智慧学科图书馆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传统图书馆正逐渐向智慧图书馆转型。智慧图书馆通过将先进技术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服务向高效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从而优化读者体验、提升服务水平。智慧图书馆不仅仅是信息资源存储和传递的场所,更是读者学习、研究的重要平台。随着读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智慧图书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策略,不仅有助于推动图书馆行业转型升级,还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促进信息的高效利用和知识的有效传播。

二、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优势

(一)服务工作高效化

智慧图书馆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传统图书馆在书籍借阅、信息查询等方面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流程烦琐、时间成本高等问题,而智慧图书馆则通过自动化借还系统、自助查询设备、智能导读系统等手段,实现了服务的高效化。[1]读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快速检索所需信息,借还书过程也更加便捷,极大缩短了等待时间。同时,智慧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使读者能够更高效地获取所需资源。这种高效化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显著增强了读者的使用体验。

(二)服务对象泛在化

智慧图书馆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特定区域内的读者。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云平台,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资源,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异地读者,都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获取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这种泛在化的服务方式拓宽了图书馆的受众范围,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智慧图书馆通过智能化的交互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阅读支持,从而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的服务。这种泛在化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也使图书馆成为读者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

(三)服务内容多样化

智慧图书馆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纸质书籍借阅的单一服务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服务内容。智慧图书馆除了提供书籍、期刊、报纸等传统纸质文献资源外,还涵盖了电子书、电子期刊、数字化学术论文、在线数据库、音视频等多种数字资源,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智慧图书馆还能够提供远程学习、线上讲座、虚拟现实(VR)体验、人工智能导读等创新性服务,读者不仅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参与互动式的学术讨论和知识分享。[2]此外,智慧图书馆通过多种平台和终端设备实现服务内容的广泛覆盖,读者可以在移动设备、电脑或自助终端上获取不同形式的资源。这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使图书馆不仅仅是存储与获取信息的场所,更成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服务平台。

(四)服务方式智能化

智慧图书馆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服务方式的全面智能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多以人工操作为主,而智慧图书馆通过智能设备和系统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服务的自动化水平,例如,智能机器人可以为读者提供导航、信息查询等服务;智能推荐系统能够根据读者的阅读历史和偏好,自动推送相关书籍或资源,帮助读者更便捷地找到所需信息。[3]同时,智慧图书馆的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馆藏资源的使用情况,自动调配和补充馆内资源,提升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或指纹识别等智能技术,实现自助借还书等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提升了读者的自主性和便利性。总之,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运行效率,还极大地优化了读者体验,使图书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

三、智慧图书馆服务面临的现实挑战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依赖多种先进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其技术支撑体系极为复杂。首先,智慧图书馆要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技术,确保各个系统能够无缝衔接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服务,这不仅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持,还需要高效的软件系统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同时,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是智慧图书馆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保障读者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或滥用成为技术难点。[4]此外,智慧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运维复杂,需要专业技术团队进行长期维护,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智慧图书馆的运维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还需要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人工干预,才能确保智慧图书馆稳定高效运行。

四、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实现路径

(一)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理想的阅读环境是激发读者兴趣与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智慧图书馆在设计阅读环境时,要全面考量环境舒适度、光照、温湿度等诸多因素。为此,图书馆可引入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空气质量、能耗以及漏水等状况。通过收集与分析这些数据,图书馆工作人员能更精确地掌握并调节阅读空间的环境,为读者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阅读氛围。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该系统将迅速联动灯光、空调、除湿机、排风扇等设备,自动调节阅读空间的亮度、温度与湿度,并启动自动通风,实现“监测预防+保护”的双重功效。此外,该系统还具备监测异常闯入、烟感以及不文明阅读行为(如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等)的功能,助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行为,从而进一步确保读者享有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总之,智慧图书馆通过引入环境监测系统,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更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二)建设智慧服务型的信息资源库

智慧图书馆不仅需要丰富的馆藏资源,还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便捷、智能的服务形式,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首先,智慧图书馆应建立一个全面的数字资源库,包括电子书、数字期刊、在线数据库、学术论文、音视频资料等,数字资源可以通过云存储技术进行管理和分发,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读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轻松查阅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或获取电子书的阅读权限,这种灵活性能够大幅提升信息的可及性。其次,为提升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智慧图书馆应针对信息资源库建立动态更新和维护机制,通过智能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自动检测和修正数据中的错误,及时更新过时的内容,始终保持资源实时更新、内容可靠。最后,智慧图书馆还应与其他图书馆或信息机构合作,进行资源共享,拓宽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通过以上举措,智慧图书馆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能够以智能化的方式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服务的全面升级。[5]

(三)应用智慧化的管理模式

图书馆可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运营流程,提高资源管理的精度和效率,从而实现智慧化管理。

首先,图书馆可以应用智能化的馆藏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或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图书借还和盘点。这种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和识别图书的位置和状态,降低人工盘点的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的准确性。当读者通过自助借还机办理图书借阅时,系统能够自动更新图书的状态并生成电子记录,确保借阅信息实时同步。其次,智慧图书馆可以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优化馆内资源配置和服务策略。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历史、使用频率和反馈信息,图书馆可以精准预测和满足读者的需求,调整馆藏结构和服务内容。例如,数据分析显示某一类书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一需求及时采购相关书籍,优化馆藏资源配置。在运营管理方面,图书馆可采用自动化流程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具体而言,智慧图书馆可以运用智能排班系统,自动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最后,图书馆可引入节能技术和自动调控系统,以实时监控和调节图书馆的用电、照明以及空调系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系统能够根据馆内人员的实际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温度的高低,从而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运营效率。[6]

(四)开展嵌入式的学科服务

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指的是图书馆根据读者的学科需求,将专业服务和资源嵌入具体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中,为读者提供定制化的资源支持,它不仅能够针对特定学科领域提供更加专业的资源,还能与学科教学和研究活动紧密结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具体而言,智慧图书馆可以为各个学科设置专门的资源库和信息平台,集中提供该学科领域的专业书籍、期刊、数据库和研究工具。对于某一学科的研究人员或学生,图书馆可以提供专门的学科服务人员,这些服务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学术背景,还能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协助读者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分析以及研究指导等。例如,在医学学科领域,智慧图书馆可以为医学研究人员提供最新的医学数据库和临床指南,同时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帮助他们掌握前沿的医学研究动态。此外,智慧图书馆还可以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开发和提供嵌入式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支持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例如,针对高等教育课程,图书馆可以为教师提供课程相关的资料库、教学资源包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书和学术论文,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嵌入式的学科服务,智慧图书馆能够将其服务更好地融入读者的学科教育和研究活动中,提升学科服务的精准度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各类读者的专业化需求。

(五)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举措。

图书馆需持续更新并升级软硬件设施,首先,引入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如RFID识别系统、自助借还设备、智能导览等硬件。其次,优化管理软件,确保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这不仅能提升读者的使用体验,还能优化资源管理、资源配置等运营环节。数据安全和读者隐私的保障尤为重要。智慧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应用加密存储、身份验证及多重防火墙等技术,防止读者信息遭到泄露或滥用。在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需严格遵循隐私保护法规,确保读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系统更新,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六)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

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图书馆应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实践操作和跨学科交流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智能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技术和设备维护技能,确保他们在技术更新和管理需求变化时能够及时应对,为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结语

总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服务的高效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为读者提供了更优质的体验。通过优化阅读环境、构建智慧化信息资源库、创新管理模式及嵌入学科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将不断提升。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智慧图书馆服务将持续优化,为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卜靖宜,王欣萍,刘威.数字化环境下医学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J].兰台内外,2024(25):54-56.

[2]董殿永.生成式AI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24,41(16):100-104.

[3]胡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助力阅读推广创新[J].文化产业,2024(24):151-153.

[4]李通.基于5G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4(08):97.

[5]陈小平,林赞声,陈刘华.数智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24,9(08):1-7.

[6]彭霞,杨莉.面向视障读者的高校图书馆智慧信息咨询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4(16):27-33+47.

(作者简介:唐燕燕,女,硕士研究生,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智慧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飞跃图书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