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八桂山歌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功能及具体应用

2025-02-15张艳

参花(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山歌魅力广西

八桂山歌作为广西地区璀璨的民间文化瑰宝,凭借其独特的旋律线条、形象生动的歌词内容以及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深深扎根于广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成为广西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这些山歌,有的激昂高亢,振奋人心;有的温婉细腻,触动心弦,无一不彰显出广西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在当代社会,八桂山歌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焕发勃勃生机。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基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八桂山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应用,全面揭示其在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升大众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与独特价值,以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保护和传承八桂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一、八桂山歌的起源与发展

八桂山歌源自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歌声为媒介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传统。这些山歌最初可能起源于劳动生产,是人们在狩猎、采集、农耕等生产活动中,为了抒发情感、缓解疲劳、交流经验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富有韵律、感情色彩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孕育并发展成一种独具浓郁地域韵味与民族风情的山歌文化,这便是八桂山歌的雏形。

早期的八桂山歌多以即兴创作为主,歌词内容贴近自然与生活,流露出少数民族群众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的纯真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八桂山歌在形式上逐渐丰富多样起来,既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齐唱;在内容上,除传统爱情、生活主题以外,还融入了更多的社会现实、历史故事及时代精神,令八桂山歌逐渐演变为一部鲜活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百科。[2]

进入现代,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八桂山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山歌节、民歌比赛等活动,为八桂山歌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八桂山歌也借助网络平台、数字媒体等新兴媒介跨越地域限制,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为展示广西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二、八桂山歌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

(一)民族文化的瑰宝

八桂山歌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它不仅是壮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并以其独特的旋律线条和深邃的歌词内容,生动展现了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从山间田野到城市舞台,八桂山歌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让壮族民众在歌声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自豪感,也让外界通过这一艺术形式,深刻领略到了广西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底蕴。[3]因此,八桂山歌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广西地区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

(二)艺术鉴赏的典范

从歌曲艺术鉴赏的视角看,八桂山歌无疑树立了一个典范。其旋律之美,既体现在激昂高亢、振奋人心的壮丽之声中,又蕴含于温婉细腻、柔情似水的低吟浅唱里,节奏明快多变。[4]在歌词创作方面,八桂山歌同样展现出非凡的魅力。有的细腻描绘了广西的自然风光,有的抒发了人间真情,有的讲述了历史故事或深刻表达了人生哲理。同时,许多艺术家也深受八桂山歌的启发,从中汲取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一批批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音乐艺术的宝库,也为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八桂山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八桂山歌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喜爱。在国内,八桂山歌通过丰富多样的演出和交流活动,促进了跨区域的文化交融。人们通过聆听和演唱八桂山歌,不仅加深了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还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间的友谊与团结。而在国际舞台上,八桂山歌更是成为广西对外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全世界展示了广西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5]不仅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评价,还进一步提升了广西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八桂山歌在当代文化中的功能

(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八桂山歌作为广西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记忆。在当代,它仍然是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传唱这些悠扬的山歌,人们得以深入了解并学习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全面理解与深刻认知。此外,八桂山歌的广泛传唱更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力守护,能有效防止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乃至被遗忘,确保其能够得以延续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6]

(二)促进社会教育和社会和谐

在当代社会,八桂山歌进一步展现了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广西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和机构巧妙地运用八桂山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来普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等信息。通过将抽象的理念与具体的山歌旋律相结合,这些重要信息以生动、形象且易于被接受的方式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教育成效。此外,八桂山歌还扮演着促进邻里和谐的角色,是调解邻里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的有效手段,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三)助推地域文旅融合和经济发展

八桂山歌作为广西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广西各地纷纷举办八桂山歌比赛、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这些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相关部门和企业依托八桂山歌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衍生品,如传统手工艺品、服饰、音乐制品等,甚至包括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它们以八桂山歌为灵感来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打造出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文化精品,不仅丰富了文化旅游市场的产品线,更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增长点,使广西的文化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四)提升大众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八桂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7]在广西的许多学校、社区和文化机构,八桂山歌的学习和鉴赏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民众可以借此了解广西地区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并在歌声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而这些经历不仅可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八桂山歌的演唱和传播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业余爱好,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四、八桂山歌在当代文化中的具体应用

(一)舞台艺术表演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八桂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成为舞台艺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家通过精心编排与深情演绎,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八桂山歌的艺术魅力,更深入挖掘并呈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在各种文艺晚会、庆典活动以及文化交流项目中,八桂山歌往往作为压轴节目惊艳亮相,以其悠扬动听的旋律、质朴真挚的歌词以及饱含深情的演绎,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交织的双重艺术享受。例如,歌剧《八桂大歌》、彩调剧《新刘三姐》等艺术佳作,均巧妙融入了八桂山歌的精髓,生动展现了其多彩的艺术魅力。特别是歌剧《八桂大歌》,其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舞台艺术作品,更是将八桂山歌的艺术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这部作品匠心独运地将音乐、舞蹈、灯光、服饰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借助现代化的舞台技术手段,细腻描绘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与风土人情,不仅展现了广西地区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韵味,更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那份来自八桂大地的真挚与热情。

此外,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八桂山歌积极与现代音乐元素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与创新。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为八桂山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创作出一系列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富含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以独特的音乐风格、新颖的编曲手法以及贴近年轻一代审美需求的歌词内容,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听众的关注和喜爱。通过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八桂山歌不仅在旋律上更加丰富多彩,还在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使作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同时,一些创作者还将现代流行文化元素融入歌词之中,用更加贴近年轻一代的方式讲述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容。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拓宽了八桂山歌的受众范围,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从而促进了八桂山歌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二)影视作品创作

八桂山歌的魅力同样延伸到了影视作品的创作领域。在众多电影、电视剧中,八桂山歌作为背景音乐或插曲与影视艺术巧妙融合,不仅赋予剧情浓厚而独特的地域色彩,还细腻地勾勒出角色的情感轮廓,使观众沉浸于剧情发展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那份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底蕴。以经典电影《刘三姐》为例,该片堪称八桂山歌融入影视作品的典范之作。影片通过大量运用八桂山歌元素,成功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热爱歌唱的壮族女子——刘三姐的鲜明形象,生动展现了广西人民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影片中的山歌对唱场景,不仅是对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动再现,更是对人性美好与自由精神的深情颂歌。这些元素的精妙融合,使《刘三姐》不仅在国内收获了极高的口碑与广泛的认可,还成功跨越国界,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众多影迷的喜爱与赞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社交媒体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八桂山歌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传播与繁荣的新时代。在抖音、快手、微博等热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群热爱并致力于传承八桂山歌的艺术家和爱好者,纷纷上传自己的演唱视频或原创作品,凭借八桂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吸引了海量粉丝与广泛关注,汇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网络文化力量。

社交媒体不仅为八桂山歌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还极大地促进了其创作形式的多元化创新与发展。在这个平台上,众多年轻艺术家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勇于探索,巧妙地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八桂山歌之中,创作出了一系列既贴合当代审美潮流又不失民族风情的全新作品。这些作品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与传播,不仅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到八桂山歌的独特魅力,而且在无形中推动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四)教育领域应用

在教育领域,八桂山歌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将八桂山歌融入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力与审美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深入学习和体验八桂山歌的过程中,深化对广西乃至整个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细致讲解八桂山歌的演唱技巧,引领学生细细品味其独特的音乐韵味和旋律线条,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八桂山歌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而在课外活动中,学校精心组织八桂山歌比赛、音乐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才华与风采的舞台。这些活动不仅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为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文化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八桂山歌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与艺术鉴赏的典范,更是促进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大众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对八桂山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探索八桂山歌在当代文化中的新应用与新发展,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璇.守望者:传承民族文化振兴八桂精神[J].中国民族,2016(04):58-60.

[2]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本刊文化编辑部联合调研组,李海荣,等.八桂大地文潮涌——广西的文化发展之路[J].求是,2009(22):53-55.

[3]韦吴珍.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以上林山歌文化为例[J]. 青年与社会,2014(08):257-258.

[4]刘鸿兵.广西山歌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传承价值——评《天歌地唱:广西当代山歌笔记》[J].中国高校科技,2023(05):114.

[5]袁飞.广西田阳敢壮山歌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05):90-93.

[6]罗章.土家山歌:经验的生长与互动[D].西南大学,2006.

[7]农莹.广西壮族网络歌圩文化的组织传播——向都山歌微信群网络田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2.

[8]罗柳青.东兰县壮族铜鼓山歌文化的音乐调查[J].大观,2020(06):36-37.

(作者简介:张艳,女,本科,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山歌魅力广西
山歌还要妹起头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山歌
三百山山歌
《东方欲晓》的魅力
苗山歌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