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及前瞻:在中低速增长轨道上曲折运行

2025-02-15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当代世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世界经济韧性

【关键词】世界经济" 全球贸易" 韧性" 增长分化

在经历多重冲击后,2024年世界经济趋于稳定,表现出惊人的韧性。这种韧性主要源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较弱、主要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相对强劲等。尽管勉强避免了经济衰退,但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增长前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影响。

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整体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但缓慢,就业保持稳定,通胀率继续下降,贸易和投资低位复苏。全球财政政策仍偏宽松,主要央行纷纷开启降息周期,资产价格明显上涨。

一、经济在中低速轨道上曲折前行

2024年,全球经济在多重挑战下继续缓慢复苏。虽然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贸易碎片化加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加大了不确定性,但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保持稳定,主要国际机构对经济形势的总体看法审慎中性。202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较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与7月预测持平。[1]分国家类型看,预计发达经济体2024年的经济增速为1.8%,较2023年高0.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8%和0.3%,较2023年分别下降0.1和1.4个百分点;欧元区和英国的经济增速分别为0.8%和1.1%,较2023年分别高出0.4和0.8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为4.2%,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8%和7.0%,较2023年分别下降0.5和1.2个百分点;俄罗斯的经济增速为3.6%,与上年持平;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增速分别为3.0%和1.1%,较2023年分别高出0.1和0.4个百分点。

二、就业整体表现稳健

2024年全球就业形势较2023年有所改善,但在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各国情况明显分化,青年就业问题依然突出。2024年5月,国际劳工组织(ILO)预计,2024年全球失业率从2023年的5.0%降至4.9%,但就业机会仍将持续缺乏,“就业缺口”(有意愿但未就业人数)仍高达4.02亿人。[2]从失业率水平看,发达国家失业率普遍偏低,劳动力市场较为紧张;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普遍偏高。从失业率变化趋势看,发达国家失业率多为上升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失业率则大多处于下降趋势。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4年9月,美国经季调后失业率为4.1%,较2023年3.6%的平均水平明显上升。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8月,欧元区经季调后失业率为6.4%,为该机构自1998年4月开始发布这一指标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和加拿大的失业率分别从2023年的4.03%和5.41%上升至2024年的4.45%和5.9%。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失业率普遍偏高,但多呈现下降趋势。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失业率在2024年6月下降到2.4%的历史新低水平。此外,全球各国青年失业率偏高,且短期内很难发生显著改善。2024年8月,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青年(15—24岁)失业率为12.8%,约为2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3.5倍。其中,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分别为12.9%和15.3%。[3]

2024年6月25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辽宁大连开幕。

三、通胀率进一步下降

2024年全球通胀率进一步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4年全球全年平均通胀率为5.9%,较2023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为2.7%,较2023年下降1.9个百分点。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4年9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0.2%;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3.3%,整体通胀显示出缓和迹象。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欧元区通胀降温,调和CPI同比上涨1.7%,自2021年以来首次跌破欧洲央行2%的目标。与美欧的通胀率下行趋势相对,日本通胀率有所回升。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2024年9月剔除生鲜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4%,为连续37个月同比上升。与发达经济体类似,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也在持续下行,2024年为7.9%,较2023年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根据相关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9月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CPI同比分别上涨0.4%、4.4%、5.49%、8.6%和3.8%。

2024年10月24日,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举行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出席新闻发布会,称全球经济面临陷入低增长、高债务的风险。

四、杠杆率趋于下行但国别分化显著

全球债务总额继续攀升,但总杠杆率已开始下降。与此同时,显著的国别分化趋势表明全球债务风险分布不均。国际金融协会(IIF)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债务总额达到312万亿美元,较年初仅增加2.1万亿美元,涨幅远小于去年同期的8.4万亿美元。[4]虽然债务总额仍在上升,但全球总杠杆率(债务总额与GDP之比)已经开始下降。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总杠杆率为328.4%,较2023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这表明,全球债务风险整体趋于下行。分部门看,全球总杠杆率下降主要由家庭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驱动。2024年第二季度,这两个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90.6%和40.9%,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和0.9个百分点。分国家类型看,各国杠杆率变化趋势明显分化:2024年第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总杠杆率为376.8%,较2023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其原因包括高通胀的债务稀释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本国国内私人部门债务积累的抑制效应等;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总杠杆率为245.2%,较2023年同期增加4.4个百分点,其原因包括发达经济体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外部融资成本上升、部分经济体实施了较大规模的财政刺激等。从各国财政政策看,2024年全球财政政策仍保持在较为宽松的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在全球纳入统计的196个经济体中,预计2024年财政赤字运行的经济体占比高达78.6%,与2023年持平。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超过3%的经济体约占45.9%,较2023年减少5.1个百分点;超过6%的经济体占比为14.8%,较2023年增加1.0个百分点。分国别看,2024年发达经济体的广义政府基本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为2.7%,与2023年基本持平,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新兴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广义政府基本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为3.5%,较2023年增加0.2个百分点,整体财政政策更为宽松。[5]

五、全球股市普涨

2024年前10个月,全球股市普遍上涨,发达经济体股市延续了2023年的良好表现。其中,美国标普500指数强劲增长19.6%。欧洲市场中,除法国CAC40指数在2024年小幅下滑0.3%外,其他国家的主要指数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如德国DAX指数增长10.6%,英国FTSE100指数增长4.9%。亚洲市场同样表现出色,日经225指数涨幅达到16.8%。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股市表现更为分化,但仍以上涨为主。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分别反弹10.2%和19.2%,扭转了2023年的下跌趋势。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以色列和印度尼西亚的股市均实现正增长。然而,也有一些市场出现下跌,如俄罗斯RTS指数和墨西哥MXX指数分别下跌23.3%和11.7%。

六、利率总体步入下行通道

2024年除日本等少数经济体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开启降息周期。2022—2024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加息周期到降息周期的重大转变。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自2022年3月开启,到2023年7月共加息11次,累计幅度达525个基点,创下40多年来最强的加息周期。2023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0%,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暂缓加息,也被普遍认为是此次加息周期的结束。2024年9月,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5.00%,这是4年来美联储首次降息。2024年10月,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基准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借贷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三大关键利率分别降至3.25%、3.40%和3.65%,这是欧洲央行2023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年内第三次降息。英国央行在2024年7月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5.0%,并在9月暂停降息,维持5.0%的利率不变。中国央行在2024年10月21日公布,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5年期LPR双双下调25个基点,分别由3.35%和3.85%降至3.1%和3.6%。此前,中国央行曾在2月20日将5年期LPR下调25个基点,在7月22日将1年期LPR和5年期LPR均下调10个基点。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反,日本央行在2024年3月和7月两次加息至0.25%,并在9月暂停加息,将利率维持在0.25%不变。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利率仍处相对高位。2023年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和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均值分别为4.0%、3.3%、4.1%、0.6%和2.7%;截至2024年 10月,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和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4.3%、3.1%、4.4%、1.0%和2.2%。

七、美元汇率指数持续波动

由于全球经济状况的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美联储的利率政策,美元在2023—2024年经历明显波动。2023年年初,美元指数回落至103左右,此后在100—107的范围内波动。2024年前10个月,美元兑日元先升后降再升,于7月10日达到最高值1:161.73,累计升值7.8%;美元兑欧元不断波动,累计小幅升值1.4%;美元兑人民币在2024年先升后降再升,累计小幅升值0.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编制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2024年10月,美元和欧元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110.03和101.48,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39%和0.07%;日元和英镑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71.44和111.03,分别较上年同期变动-1.5%和3.9%;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和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103.66、103.17和92.01,较2023年同期分别变动-9.2%、0.9%和0.5%;俄罗斯卢布和南非兰特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96.13和106.29,分别较2023年同期上涨4.6%和7.7%。

八、国际贸易逐步复苏

尽管地区冲突扩大导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但全球贸易仍在逐步复苏。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显示,2023年国际货物贸易量较上年下降1.1%;货物贸易额较2022年下降4.9%至25.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较上年增长8.9%至6.9万亿美元。2024年10月WTO预计,2024年国际货物贸易量增长2.7%。[6]2024年10月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SCPI)显示,9月该指数为0.13,虽较8月的0.20略有回落,但较2023年同期上升120.2%,整体保持在接近历史均值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9月连续3个月指数转为正值,虽然幅度较小,但可能预示着供应链压力出现了轻微回升的迹象。2024年10月24日,德鲁里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为3095美元/40英尺高箱货柜(FEU),较2023年同期上升131%,相比2021年9月疫情期间的峰值10377美元/40英尺高箱货柜(FEU)下降约70%,但仍比2019年疫情前的平均水平1420美元/40英尺高箱货柜(FEU)高出约18%。

九、跨境投资持续下行但趋势有望缓解

202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持续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显示,受到疲软的增长前景、经济分裂化趋势、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供应链多元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2023年FDI下跌2%至1.33万亿美元。[7]若剔除少数欧洲中转经济体的影响,FDI实际降幅超过10%。虽然全球投资环境仍具挑战性,但2024年国际投资的下行趋势有所缓解。一方面,跨国企业的利润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这将体现在利润再投资中,从而对跨境绿地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在已持续两年的高利率环境后,发达国家央行陆续步入降息周期,融资条件的改善有助于促进国际项目融资复苏和跨境并购交易回暖。2024年上半年,全球FDI投资规模增长1%,美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家FDI流入速度明显加快,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是投资重点行业。2025年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但改善幅度大概率下降,私人投资有望呈现温和增长态势。全球FDI流入可能延续低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投资规模占GDP比重为26.4%,较2024年仅提高0.2个百分点。

十、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2024年大宗商品总体呈现价格回落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预计为165.2,较2023年小幅下降0.3%。然而,不同类别之间的价格变化差异较大。其中,能源价格方面,预计2024年的燃料价格指数为182.2,较2023年下降3.8%,主要由天然气和煤炭价格的下降驱动。与此相对,布伦特原油价格因地缘政治紧张和OPEC+减产而上涨,预计2024年平均价格为84美元/桶,较2023年均价增长4.2%。食品价格方面,预计2024年的食品和饮料价格指数为135.9,较2023年小幅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有所下跌,但饮料价格由于天气原因有所上涨。工业投入方面,预计2024年的工业投入品指数(含农业初级产品和金属)为164.5,较2023年小幅上涨0.5%,主要由农业初级产品的上涨驱动,金属价格因供应充足和需求疲软而整体表现为小幅下跌。

当前及未来世界经济值得关注的问题

影响世界经济运行和走势的因素众多,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以下问题特别值得关注。

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

2024年9月,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5%,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2022年以来,面对高通胀压力,美联储大幅加息以遏制通胀,将联邦基金利率由0%—0.25%逐步上调至5%—5.25%。在持续两年加息背景下,美国经济仍保持较强韧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财政刺激政策持续支持。尽管美联储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但美国政府通过大规模财政支出(如基础设施投资、科技创新支持、清洁能源项目等),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长期增长动力。与此同时,疫情期间财政刺激政策(收入补贴等)也为美国居民积累了储蓄,使政策退出后消费仍旧保持韧性。二是在基建支出、收入增长和放开移民等因素支撑下,美国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库存紧张,迎来较强上行周期。2021年3月以来,美国自住房屋空置率连续13个季度低于1%。三是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创新迅速应用提高了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美国科技行业(尤其是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大科技公司)在全球经济中地位持续稳固。2024年美国通胀压力逐步缓解,三季度失业率小幅上升、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波动。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旨在实现经济“软着陆”、避免不确定性引发衰退。未来美联储降息节奏仍具高度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胀、就业等关键经济指标表现。2025年特朗普执政后,其政策可能对美国就业和通胀带来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美联储降息进程。

2024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道指创超半个世纪以来最长连跌。图为纽约交易所内因道指大跌而愁容满面的交易员。

二、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

2020—2023年,全球贸易依次出现显著的“近岸”“友岸”和“回岸”现象,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分经济体来看,美国自2011年出现显著的回流,自2020年出现显著的“近岸和友岸”外包趋势,并特别重视东南亚作为其“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欧洲“回岸”趋势尚不明显,但在政策端持续加码促进回流,欧洲在2020年后“近岸”外包较为显著,“友岸”外包存在分化。“近岸”外包方面,匈牙利、波兰、埃及、摩洛哥和罗马尼亚的制造业FDI增长尤为显著,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制造、化工、汽车制造、金属制造和半导体等五个核心行业。日韩产业链转移尚无显著趋势。分行业来看,“回岸”中高技术行业占比最高,“近岸和友岸”外包则以低技术行业为主。总体而言,由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回岸”“近岸”和“友岸”外包的趋势短期内较为明显,未来需持续关注全球贸易区域化、政治化和碎片化演变。尽管“回岸”“近岸”和“友岸”已在短期内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但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仍在持续变化,这三种趋势在演进过程中也可能面临本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邻近国家的产业基础薄弱、盟友国家间利益分化等诸多因素的挑战和约束。如果这三种趋势长期过度发展,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碎片化和政治化,影响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削弱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全球经济需要找到平衡,在维护供应链安全和推动全球化之间实现共赢。

三、全球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问题

全球劳动力市场面临三个结构性问题。第一,全球“就业缺口”(有意愿但未就业人数)和失业人员规模依然庞大。2024年全球“就业缺口”规模仍然高达4.02亿,这部分人群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失业人口规模也高达1.83亿。第二,全球各国青年失业率偏高,短期内很难发生显著改善。全球15—24岁青年人口失业率约为2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3.5倍。另外,全球青年人中的“尼特族”(未就业、未接受教育、未接受培训的青年人)比例约20.4%,2.7亿多的“尼特族”青年人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体面的工作机会。第三,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在提升生产率的同时,将替代部分就业岗位,造成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和不平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提升部分岗位劳动者生产力的同时,将对另一部分缺乏计算机和基本数字技能的劳动者带来压力,产生人工智能或数字技术“鸿沟”。技术进步会使这部分劳动者无法享受红利,从而扩大两个群体之间的生产力差距,进而加剧群体间的收入不平等。未来应关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给全球劳动市场带来的重大变革。

四、人工智能(AI)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快速发展成为2024年的重要热点话题,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AI正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成为新兴产业投资的重要引擎。AI催生了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机器学习专家、算法工程师等新职业,带动了芯片、基础设施、大语言模型等领域投资。高盛估计,2025年全球AI技术年度投资规模将达2000亿美元。另一方面,AI通过多个渠道对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有望成为生产力提升的新动能。一是AI可以提高特定职业或组织中低技能员工的工作效率。例如,AI能够提升呼叫中心客服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中级专业人士等群体的生产率。二是AI可以为科研工作者赋能,提高科研效率和突破瓶颈。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AI助力科学家理解了蛋白质折叠过程;在能源领域,AI可用于优化控制聚变反应堆中的等离子体。三是AI可以辅助高技能劳动者工作,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医疗行业为例,AI可以通过分析医学影像、化验报告和体检数据,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决策参考。需要指出的是,目前AI技术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对生产率的影响还较为有限。历史经验表明,通用技术从萌芽到成熟普及需要较长时间,其间生产率提升往往是渐进过程。AI提升生产率的具体路径仍存不确定性,需要加强产学研协同,促进跨界融合,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包容审慎的发展生态。唯有发挥制度优势、厘清法律和伦理边界,做好系统谋划和精细治理,才能更好应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8]

五、世界贸易组织边际效用弱化

2023—2024年,世界贸易组织在推进全球贸易治理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其边际效用有所弱化。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在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数字贸易、渔业补贴、农业补贴、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谈判取得一定突破。2024年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就渔业补贴、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电子传输关税、农业与粮食安全、新冠疫苗相关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工业和农业补贴等广泛议题进行了讨论。这表明国际社会对加强多边协调、完善全球贸易规则体系有着强烈诉求。但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程明显滞后于经贸规则调整和制度创新的现实需要。争端解决机制、农业补贴等一些重要议题长期僵持,有效解决方案迟迟难以形成。尽管各成员一直就争端解决机制尤其是上诉机构停摆问题进行磋商,但直至2024年底仍未能达成一致。农业谈判涉及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竞争等多个方面,始终是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硬骨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诸多议题上的利益分歧,已成为谈判进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争端解决机制“停摆”、关键规则谈判裹足不前,大幅削弱了人们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信心。在多边贸易体制受挫、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前景不明的背景下,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对世界贸易组织主导地位形成冲击。近年来,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代表的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相继达成,成为引领区域乃至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新平台。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强区域内外经济联系,推进供应链“近岸化”布局,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加快构建南南合作新机制,多边贸易体系碎片化趋势明显。这些都在客观上削弱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治理中的作用。未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应凝聚共识,围绕透明度、争端解决等优先领域深化谈判,对标新产业、新业态、新贸易方式,加快数字经济、绿色贸易、包容增长等新议题规则制定。只有着力突破“公约数”较大的议题,以点带面,才能提升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内生动力,推动其向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

六、美西方炒作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美欧等西方经济体恶意炒作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其定义的“产能过剩”存在四大误区,必须加以澄清:第一,产能未完全利用不是产能过剩;第二,出口扩张不是产能过剩;第三,利润率下降与企业淘汰不是产能过剩;第四,潜在产能大于最乐观的需求预测不是产能过剩。误区的产生,直接源自美欧政客对所谓“产能过剩”问题的错误定义。经济运行实践和经济学理论均表明,产能未完全利用、大规模的出口贸易、利润率下降与企业退出市场和潜在产能大于预估需求都不宜成为衡量或预警产能过剩的指标。中国绿色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源自有效政策引导下的技术优势,相关产业政策符合竞争中性原则。中国绿色产业遵循竞争原则,在竞争中形成技术与成本优势,并确立优势地位。西方国家对中国绿色产业“产能过剩”的无端指责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和产业竞争的政治考虑,绝非事实。对此,中国一方面要坚定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产能合作,使高质量产能惠及全球经济体;另一方面要着力深化国内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政府与市场更好结合。

2024年2月26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

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2024年,尽管全球经济持续温和复苏,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主要央行普遍开启降息进程,且全球贸易逐渐回暖,国际投资下行趋势有望企稳,但世界经济前景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下行风险不容小觑。一是特朗普新政府对外加征关税将阻碍全球贸易复苏。如果特朗普兑现其竞选承诺,对全球加征10%的关税,以及对中国加征60%的关税,这可能会中断全球贸易复苏进程,甚至引发全球“贸易战”。二是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引发供给冲击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近年来,地缘冲突和区域热点事件频发,一旦冲突升级,可能引发新一轮供给冲击,导致石油、天然气等关键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地缘政治冲突还可能扰乱全球航运体系,加剧供应链中断风险。三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失误风险犹存。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央行决策失误风险加大,或引发新的经济冲击:一方面,若过早放松紧缩措施,可能导致通胀预期钝化,通胀水平再度走高;另一方面,若政策转向滞后,维持高利率环境时间过长,则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四是贸易碎片化趋势加剧,可能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降低生产效率。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导致区域间贸易和投资关系紧张,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措施,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或将受到严重冲击。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短期问题和长期因素交织叠加,充满不确定性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与以往相比,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增多,增长动力不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特朗普新政府在2025年实施的相关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新政府可能对内采取减税、放松监管以及大规模财政刺激等措施,短期内会助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另一方面,可能对全球加征关税,阻碍贸易复苏,破坏多边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和加剧全球贸易碎片化,世界经济面临进一步分化的风险。

2024年6月,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稳定在2.6%,在2025—2026年小幅上升至平均2.7%。[9]9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数据显示,2024—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稳定在3.2%。[10]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数据显示,2024—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均为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均为1.8%,美国分别为2.8%和2.2%,欧元区分别为0.8%和1.2%,日本分别为0.3%和1.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稳定在4.2%,其中,中国分别为4.8%和4.5%,印度分别为7.0%和6.5%,巴西分别为3.0%和2.2%,俄罗斯分别为3.6%和1.3%,南非分别为1.1%和1.5%。

影响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变量是特朗普新政府经贸政策变化及中美经济运行态势。根据目前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世界经济形势来看,2025年世界经济仍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上,预计增长率为3.0%左右。[1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仍将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且不排除地缘政治剧烈动荡或贸易摩擦加剧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显著下降的可能性。

执笔人:肖立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子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1]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Policy Pivot, Rising Threats,” October 22, 2024,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4/10/22/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24.

[2] ILO, “World Employment and Social Outlook: May 2024 Update,” May 29, 2024,https://www.ilo.org/publications/flagship-reports/world-employment-and-social-outlook-may-2024-update.

[3] ILO, “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2024: Decent work, Brighter Futures,” August 2024, https://researchrepository.ilo.org/esploro/outputs/report/Global-employment-trends-for-youth-2024/995379092302676.

[4] IIF, “Global Debt Monitor: Beware of Hidden Debt Risks,” September 25, 2024, https://www.iif.com/.

[5] IMF,“Fiscal Monitor: Putting a Lid on Public Debt,” October 23, 2024, https://meetings.imf.org/en/IMF/Home/Publications/FM/Issues/2024/10/23/fiscal-monitor-october-2024.

[6] WTO, “Global Trade Outlook and Statistics,” October 24, 2024, https://worldtradescanner.com/stat_10oct24_e.pdf.

[7]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24,” June 20, 2024," https://unctad.org/publication/world-investment-report-2024.

[8] Aakash Kalyani amp; Marie Hogan, “AI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Evidence from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in Other Technologies (No. 98109),”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2024, https://www.frbsf.org/research-and-insights/publications/system-research-st-louis-fed/2024/10/ai-and-productivity-growth-evidence-from-historical-developments-in-other-technologies/.

[9] World Bank,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e 2024,” June 20, 2024, https://documents.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documents-reports/documentdetail/099003106112426991/idu1bc56b5c41f04914acb194181b46ce62466fe.

[10] OECD,“OECD Economic Outlook, Interim Report September 2024,” September 17, 2024, 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oecd-economic-outlook-interim-report-september-2024_1517c196-en.html.

[11] 对全球经济的预测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猜你喜欢

世界经济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新时代下的“韧性妈妈”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
人民币汇率对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