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视域下乡村文旅融合产业的创新发展
2025-02-14李娟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切入点,发现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有文无旅、有旅无文、创新不足、高能低效等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基于现有研究和当下存在问题,提出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引领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乡村文旅传播效能,以创新文旅产业新思路构建乡村文旅产业新发展格局等路径。
" 一、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现实要义
" (一)文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必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基础与内在要求。从系统逻辑与价值逻辑来看,文化与旅游二者是互为作用的,文化为旅游提供价值,旅游促进文化的发展。旅游资源无非两种:一种是自然资源;一种则是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同属于旅游资源,而旅游这一活动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文化的作用则是提供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则通过传播和观赏,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服务,物质价值就是依托文化打造周边产品或文化本身的传承,同时也包括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 (二)文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起源于农村,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既包括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包括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丰富经验,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乡村振兴必须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实践为基础,深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乡村振兴为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引。二是乡村振兴必须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乡村振兴都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实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乡村的发展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振兴同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 (三)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视角来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然服务于发展乡村,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因此,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内容。在2023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论述,其中第一条就是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力量,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是乡村文旅融合的首要工作,因此,必须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引领,弘扬和发展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长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 (一)有文无旅:乡村传播能力不足,宣传效应差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历程,在全国各地的乡村之中,都散落分布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每个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当前我国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传统村落,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仍然保存,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的认识却鲜为人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导致其文化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无法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能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导致旅游项目开发缓慢,市场效应低下,从而降低了文化资源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无利可图”便会导致“无力开发”。
" (二)有旅无文:文化资源挖掘尚浅,文化赋能效应差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增加了国内外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往来,增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互动,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部分地区虽然旅游业相对比较发达,但是由于其过度依赖地区自然资源,从而忽视了地区文化对于旅游产业的支撑。对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旅游产业,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和时间的积累,无法长效的自然资源便会消耗殆尽,亦或是依靠季节性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区,随着季节的更替,导致个别季节游客量暴涨,而其余季节就会进入旅游淡季。
" (三)创新不足:地区差异认识不充分,盲目跟风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通过产业融合,多元要素深度融合,在中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批比较热门的,例如,“村BA”“村超”等富有特色化、专门化,体现乡土人情和乡村价值的现代化的地区特色文旅产业。但是,随着某地区特色文旅产业在网络上的爆火,部分乡村产业出现同质化,形成了一种“蹭流量”的发展模式,导致脱离实际、市场需求剥离化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对于我国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脱离地区资源禀赋、缺少合理的规划布局、盲目照搬发展路径的现象。
" 三、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 (一)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引领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铸牢乡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筑牢乡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要求之一,因此,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对乡村宣传思想文化的领导。首先必须强化基层党委和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坚持党管宣传,抓好乡村文旅宣传“关键少数”,确保宣传内容能够有效反映乡村良好形象,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其次要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不能以形式工作替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做好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普及,把宣传思想工作落实落细,确保每一个人在思想上不掉队。最后要以改革创新的姿态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工作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打造一个干净纯洁的网络阵地,鼓励以新兴技术推动乡村文旅宣传,以新观念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 (二)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乡村文旅产业传播效能
要实现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宣传组织和高效的宣传效能。一是要强化乡村文旅传播能力,通过对乡村文旅的广泛宣传,才能够增长乡村文旅产业的曝光度。首先要大力宣传符合时代价值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的、正能量的文旅内容,才能够得到官方媒体和大众媒体大力支持。其次是要制作符合大众审美的宣传内容,符合大众、符合社会主流才能增强宣传内容的传播力。二是要打造特色文化站点,建设文化服务设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中华大地,文化绚烂,不同地区之间文化特色各不相同,有的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浓郁,有的地区自然文化独特,而有的地区革命文化突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基础上继续发展,因此,就必须在特色文化集中的地区打造特色文化站点,集中体现,专门服务,通过宣传片、讲故事、演话剧、建文化墙、建史馆等不同形式,弘扬地区特色文化。
" (三)创新文旅产业新思路,构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因此,构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必须强化对科学技术的利用效率,不能仅靠原生资源,可以通过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其次还要强化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资源,人才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次性资源,人才资源可以在发展中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并且其所创造的价值还远高于普通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在科技和人才的双重作用下还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在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此外,坚持系统观念,实现供需平衡,促进文旅产业协调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大多是依托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深度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共处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不能为了发展而忽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四、结语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抓手,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文化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随着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国大大小小的乡村中的优秀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亦成为必然趋势。在前往新征程之路上,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才能促进乡村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