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发年终奖
2025-02-13
文萃报·周五版 2025年1期
汉代时,因为皇帝在腊月腊日(即农历腊月初八)颁下赏赐,所以汉代的年终奖叫作腊赐。当时官员的第一梯队是三公,能够拿到20万钱,折合现在的人民币10万元左右;得到赏赐的最低级别是虎贲郎,只能拿到三千钱,不过也差不多是他们一个月的工资。
更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汉朝除了腊赐,还有春赐,即在立春那天,皇帝会派人到各位大臣家中送物品,其中赐文官司徒、司空帛30匹,九卿15匹,武官太尉、将军各60匹,执金带吾、诸校尉各30匹。虽然相比腊赐,春赐要少一点,但聊胜于无嘛。
有大方的皇帝,就有小气的皇帝。唐高祖建立大唐后,因为长久战乱、民生凋敝,当时官员的年薪比汉朝有所下降,甚至有的地方官都没有年薪,年终奖更是看人下碟。
唐太宗贞观年间,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如果成绩上等,可以另得一个季度的俸禄,这大概相当于发年终奖了。
宋代的官员,也许是因为平时的薪酬就很丰富,主要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所以在年终时得到的赏赐很少。宋代皇帝是在冬至给高级官员发放年终奖的,每人发5只羊、600斤面、250斤大米、两坛黄酒。
相比之下,明朝官员就有点可怜了,没有年终奖不说,平时工资也少得可怜。正一品官员的月工资只有500公斤大米、1800文;正七品更低,只有65公斤大米、160文,就这么点钱,官员们还要支付他们幕僚、随从的工资,和平时的办公费用,所以明朝官员们铤而走险、大肆贪污,变成一种常态。
而清朝皇帝发的年终奖,也仅限于王公大臣,一般是一对大荷包里装着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又小荷包一个,内装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值钱的。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徐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