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2025-02-07张青朱亚成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但教学实践中存在思政建设目标定位模糊、教师思政素质不足、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有冲突,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保障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定位、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思政素质、协调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加大资源投入等策略,以期为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引" 言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体育课程不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竞技精神、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例如,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制约了其价值的发挥。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困境,探讨有效的推进策略,以期为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1.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观念、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首先,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内容和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次,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学生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需要与同伴合作、协调和沟通,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此外,体育课程中的集体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会鼓励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友爱、公平竞争,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此外,还有助于学生领会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和互助友爱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的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国民性格。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体验民族精神的力量。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竞争精神和拼搏意识,都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育课程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培养,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可以体验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例如,在团队体育活动中,应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互相扶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同时,还可通过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通过体育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3.增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友谊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增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友谊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体育活动作为一种集体性的运动形式,注重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团队协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身体活动,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摸索沟通、协商、合作等技巧,从而提高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还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互相交流和分享乐趣,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亲近感。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价值观念的内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可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体育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让他们面对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充满信心地迎接人生的各种考验。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会学习到团队合作、公平竞争、遵循规则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培养学生更好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1.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定位模糊

高校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定位模糊。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并不明确,有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目标缺乏深入认识,仅将其作为传授知识、技能的手段,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导致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和引导不够到位,无法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教学内容单一的困境。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大多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和竞技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更全面的思政内容和深度的思政阐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和融入程度不够,无法真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再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在当前的高校评价体系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往往被轻视,评价指标主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竞赛成绩,而对于思政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标准缺乏具体要求,导致思政教育的实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高校体育教师思政素质不足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高。一些高校体育教师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不能很好地将其融入教学中,导致课程内容单一化,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次,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亟待提高。有的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师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关怀不够,不能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扰与心声,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引导能力。此外,还有的教师存在虚假教学、懒散工作的现象,无法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更无法要求学生。最后,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转变。一些教师仅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训练,过分强调竞技成绩,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影响。

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的冲突

首先,教师队伍结构存在问题。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注重的是技术能力的培养,而思政教育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引领能力,因此高校要拥有一支既擅长体育技能教授,又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相对薄弱,存在思想理论素养不足、认识水平不高的问题,导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受到一定制约。其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存在冲突。当前,高校的体育课程面临着时间有限、课时安排紧张等问题,而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也需要逐步完善和深化。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压缩和侵蚀,体育课程教学可能会更加偏向技能和运动训练,而思政教育效果则相对较弱,致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难以推进。

4.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保障不足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还包括资源保障不足。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思政课程的开展需要有专业素养高、思想政治水平较高的教师。然而,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所需的物质资源有限。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设备、教学材料等物质资源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但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投入不足等原因,很多高校无法满足要求。最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所需的财务保障不足。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来支持教学、研究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开展,因财政分配紧张、资金来源有限等问题,致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财务保障不足的现象。

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1.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定位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定位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是为了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应该明确,既要注重学生体质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但在实际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首先,一些高校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足,领导和教师都不够重视。其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有的体育教师因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

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采取多种策略。首先,高校要提高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将其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中,并制订相应的制度和规划。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思政教育意识。同时,鼓励教师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要加强与体育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和思政教育资源。

2.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思政素质

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之一是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质。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其思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素质,首先要注重课程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高校体育教师应广泛学习,涵养思政课程的知识,深入理解国家政策、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时事政治等内容,以全面提高思政素养。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师德,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和师生关系的良好互动,真正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其次,应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其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辅导工作,通过德育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引领。

总之,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素质是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高校体育教师应重视自身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和师德师风建设,以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3.协调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的关系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指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会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协调体育课程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仅需要体育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教育理论,还要融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持,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可以让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更加深入和全面。其次,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教师应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并提高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学校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多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此外,还需优化评价体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方式应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可通过制订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4.加大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投入

在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首先,加大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投入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该增加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器材,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其次,要注重体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高校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传授运动技能和健身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科学的内容设置和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机统一。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估,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同时,应建立健全师生互动监督机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加大资源投入,注重体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并建立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只有在这些策略的共同努力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结" 语

本文系统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强调体育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价值意蕴的深入解读,明确了体育课程不仅是体育锻炼的平台,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现实中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体育课程的思政功能发挥。因此,提出针对性的推进策略至关重要。高校应优化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并强化思政教育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温志宏,王厚雷.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关键问题判别及教学应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11):93-100.

[2]刘锋.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难点及应对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2):136-142.

[3]丁振宾.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维度及实践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4):95.

[4]丰涛,赵富学.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分段推进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4):24-30.

[5]李林,赵富学.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的问题聚焦与破解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9):91-100.

[6]吴向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4):384-392.

[7]周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3):111.

[8]祝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5):99-100.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