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印象
2025-02-07杨易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四周与八省区相连,是中国南北、东西的转承之地,如今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地区。学中国地理绕不开陕西,三秦大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分列其间,黄河奔流至此,长江支流滋养一方,秦岭巍然矗立,它既是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分界线,也是人文分界线;讲中国历史绕不开陕西,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黄帝陵、秦兵马俑、汉长安城、唐大明宫……无一不在昭示着陕西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三秦形胜
“陕西”,原意指陕塬(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以西。西周初期,分陕而治,周公治其东,召公治其西。北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全国分为十五路,陕西路为其中之一。元代设陕西行中书省,“陕西”才作为一个省名出现。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
“秦”的简称,肇始于秦襄公受封诸侯。公元前770年,周王室逢犬戎之乱,周平王东迁洛邑,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岐山以西尽归于秦。后来,秦国因商鞅变法走向强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兼并战争,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秦。秦二世而亡。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据巴、蜀和汉中;又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别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用以防守刘邦,此为“三秦”之滥觞。后世常用“三秦”指代陕西,“三秦一会面,二陕久分携”“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等诗句讲的都是这个典故。
“三秦”这个称谓流传至今,内涵不断延展。陕西省纵跨三个气候带,地形上以北山、秦岭为分割,自北向南依次是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一省之内三种完全不同的地理风貌造就出三种不同的人文风俗。
陕北地区包括延安市和榆林市,以黄土高原为主,沟壑纵横,大部分属于暖温带半湿润至半干旱气候:雨量稀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日照充足,热量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可超过10℃。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陕北主产马铃薯、高粱、苹果、大枣等,陕北人也顺应自然,探索出钱钱饭、洋芋擦擦、黑楞楞、碗托、羊杂碎等特色小吃,他们住窑洞、唱信天游、打腰鼓,表现出热烈而激越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从战略位置上看,陕北在历史上是“边防用武之地”,榆林市境内至今还保留着秦长城的历史遗迹,而延安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五市,以平原地形为主,渭河、泾河、沣河、灞河滋养此间,号称“八百里秦川”,自然地理条件相对优越。“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评价关中之地“沃野千里,地势形便,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也正因如此,历史上有14个王朝定都关中,成就了其非凡的历史地位。关中历来商贸繁荣、人群熙攘,“关中八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让人应接不暇,肉夹馍、羊肉泡馍、擀面皮、岐山臊子面、油泼面、咸汤面、千层油饼……各样美食不一而足。
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以秦巴山区为主,秦岭、大巴山、米仓山巍峨挺秀,汉江、嘉陵江、丹江蜿蜒流转。作为中国地理上一条重要的分割线,秦岭把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分割开来。陕南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种植水稻、茶叶、油菜等,众多民俗兼具南北风格,米面兼食,甜咸酸辣无一不备。汉中、安康两市方言更接近川渝口音,商洛所谓“秦尾楚头”,在方言和饮食习惯上呈现“秦风楚韵”的特点。不同于陕北民歌的粗犷,陕南紫阳民歌和镇巴民歌更具宛转悠扬、轻快明亮之感。
帝王之州
“秦中自古帝王州”,历史上,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14个王朝都曾建都陕西,绿林军、赤眉军、黄巢、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也曾在长安宣布建立政权,以长安(今西安市西北)为中心的陕西地区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超过1000年。
西周是第一个在陕西建都的王朝,对后世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华夏礼仪之邦的根基;分封制和宗法制对政治制度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周人最初活动在今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一带的周原,后经历了三次迁都,分别是周文王迁都丰京(今西安市西南,位于沣河西岸),周武王迁都镐京(位于沣河东岸),周懿王迁都犬丘(今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周原遗址、丰镐遗址是了解西周王朝历史发展轨迹最好的资料。宝鸡市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既是青铜器制作技艺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并定都咸阳。在此之前,秦国也经历了自西向东的发展轨迹。仅在陕西境内,秦国的都城就有汧邑(今陇县东南)、汧渭之会(今宝鸡市魏家崖遗址)、平阳(今宝鸡市陈仓区)、泾阳(今泾阳县北)、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咸阳六处。秦朝虽二世而亡,其历史功绩却不容忽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地区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国家大一统的根基;秦咸阳城遗址、秦直道、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遗址、郑国渠等,则在无声诉说着秦朝的恢弘气魄。
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击退匈奴,维护边疆稳定;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胡萝卜、葡萄、胡麻、胡桃等传入中国,丰富了饮食种类,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汉朝名臣悍将辈出,司马迁、张骞、班超等都是陕西人;分布在长安周围的霸陵、阳陵、茂陵等11座汉代帝陵和卫青墓、霍去病墓等诸多陪葬墓,向我们昭示着那个熠熠生辉的年代。西汉王朝也奠定了长安城的基本格局,其后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和北周均以此为都。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另一个巅峰时期。隋代长安城移至龙首塬下,奠定了现代西安市的雏形。唐代社会自信、开放、包容,商贸繁荣,中外文明互通,长安城成为世界大都会。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开拓,陆上交通横跨亚欧大陆,到达地中海沿岸;海上贸易发达,唐代瓷器远销阿拉伯世界;以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为代表的四大发明经中亚传入欧洲。开放的环境也促进了文化的兴盛,诗歌盛行,流传千古。唐代服饰、建筑艺术、雕塑和歌舞等均吸纳了外域文化因素,形成了独到的唐代风韵。

由于经济重心南移等一系列因素,其后陕西虽然不再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但依然是不容忽视的战略要地。明代设置西安府,使其成为“控制西北、绾毂西南”的枢纽。近代史上,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代下,陕西省是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是国家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我们看到,灿烂的文明在这里保存传承,辉煌的历史还在书写续章。
【责任编辑】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