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沈从文写美食
2025-01-27刘小娥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教材编委会精挑细选的佳作,它们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引导学生领略语言的魅力,还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和高超的表达手法。本栏目的设置,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课文,帮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课文回顾
《腊八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沈从文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儿八儿的视角,讲述了腊八节这天,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故事。故事中,腊八粥逐渐烂熟的过程,伴随着八儿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作者对人与粥的描写浑然一体,将八儿的天真烂漫、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幅幅浓郁美好的生活画卷,随着作者的细致描述,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技巧剖析
《腊八粥》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腊八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写食物的写作技巧。
(一)内容选取
在第1 自然段里,作者先是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共同喜爱入手引出主题,随后简单交代了腊八粥丰富多样的食材、制作方法以及诱人的味道。从第2 自然段起着重讲述八儿等粥、吃粥的故事。由此可见,写食物可以从食物的食材、做法、味道和与食物有关的故事这几个方面来写。在这些方面中,我们可以依据文章想要表达的核心主旨,灵活地安排详略,从而使文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二)表现手法
来欣赏一段课文里精彩的描写: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这段描写运用了以下几个写作技巧:
1. 一样一样写食材。一种食物常常由多种食材构成,即使只有一种食材,也有调料可写。像沈从文先生这般,将每种食材的形态、颜色、味道逐一细致地勾勒出来,使食物鲜活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瞬间就能在读者脑海中构建出清晰具体的印象。
2. 比喻、拟人来帮忙。沈从文先生的这段文字读来趣味盎然,主要是高级拟人手法的功劳。所谓高级拟人,即直接赋予事物以人类特有的动作或情感。你瞧!栗子像调皮的孩子一般失足“跌”进锅里,花生仁好似玩耍热了才俏皮地“脱”掉红外套。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恰好与盼望吃粥的八儿的儿童视角相得益彰,不仅能传达出食材在熬制过程中的客观状态,还赋予文字满满的趣味与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会心一笑。
3. 脉脉深情作底色。有人说“世上最美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为何?原因在于食物中蕴含着我们珍贵的回忆与深沉的爱。我们品尝美食时,所感受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滋味,还有那份深藏其中的深情厚谊。所以,在描写食物时,我们要将情感铺陈于字里行间。可以借助讲述与食物相关的动人故事来抒发情感,亦可以在选词造句时巧妙地选用饱含情感色彩的词语进行细腻描写。例如,文中三次描写锅内冒泡的情景,均使用了“叹气”一词。这一独具匠心的用词,极为形象且生动地表达出八儿在等待过程中的急切与失望之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八儿内心的波澜起伏,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这些写作技巧,你学会了吗?写一写你喜爱的食物吧。
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