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
2025-01-27王阳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精心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这部古代文集中有许多少年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智慧和独特风采,以及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凭借智慧和勇气取得的成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感受那份属于少年的朝气与活力吧!
文言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西晋时,义兴郡阳羡县(今江苏省宜兴市)有个叫周处的人,不仅体格健壮,力大无穷,而且性格暴躁,十分凶悍,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恶人,大家见了他都绕着走。周处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常常作威作福,为祸乡里,百姓苦不堪言。大家虽然不敢当面骂他,但私下里把他列入“三大害虫”之首,还编了个民谣:“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除了周处之外,乡里还有两个害虫:氿水的蛟龙、南山的猛虎。
一天,周处在街上闲逛,忽然听到一个老汉唉声叹气,于是上前询问:“今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您为什么长吁短叹?”老汉说:“唉,三害横行乡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周处疑惑地问:“什么是三害?”老汉说:“水里的蛟、山上的虎,这都不算啥,那个叫周处的才是真正的祸害呀!”
周处指着自己说:“你说的是我吗?”老汉说:“不要欺负俺老汉,俺看不见。”
周处这才知道,自己竟然是乡亲们口中的祸患。他痛定思痛,下决心要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这时,乡亲们纷纷前来劝他:“你要是能消灭那两个祸患,大家自然就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啦!”
周处一听,觉得特别有道理,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他先是独自进入深山,将那只横行的猛虎刺杀,随即又入水击杀蛟龙。蛟龙在水中游走,时隐时现,极为狡猾。但周处没有放弃,对蛟龙紧追不舍。一人一龙在水里打了三天三夜,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乡亲听说猛虎、蛟龙和周处都不见了,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地庆贺。
“太好了,三害终于全都除掉了!”
“是啊,以后有好日子过啦!”
“那个周处总算做了一件好事。”
……
这时候,周处回来了,听到乡亲们说的话,才知道大家误以为他也死了,正庆祝呢。周处难受极了,决定痛改前非。他来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兄弟。陆机不在家,周处就把自己做过的事向陆云说了,并说:“我想要改过自新,可已经浪费了这么多时间,以后恐怕什么也干不成了。”
陆云拍拍他的肩膀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还这么年轻,以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陆云的话让周处顿时觉悟,他决心改过自新。后来,周处成了忠臣孝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曾经多么荒唐,只要能够及时觉醒,有心自我修正,依然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就像周处一样。
人物小传
周处,字子隐,义兴郡阳羡县人,父亲周鲂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吴国灭亡后,周处在西晋做了大臣,为人清廉,公正严明。后有人反叛朝廷,周处带着军队平叛,战死沙场。
文史小知识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自新》,文中有一个成语——朝闻夕死。这个成语出自《论语· 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如果早上明白了道理,就算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想一想
周处明明除了两个“害虫”,为什么要说“周处除三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