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濮院古镇
2025-01-25杨紫栩
春天的嫩芽在河边悄无声息地萌发了。假日的第一天,我尤其欢喜。我约上好友小鱼儿,前往濮院古镇,领略冬末春初古镇的别样风情。
我们走进景区的长廊,一条河在廊边潺潺流淌,河水倒映着天空的浅青色,一眼便能看见河底的青苔,我已经不能用“水清见底”这个俗套的词来形容了。唯一的遗憾,便是我没有看见一尾银鱼的身影。河畔扎根着几棵不知名的树,不见有叶,只见一颗颗玲珑剔透似山楂般的红果,喜庆极了。我和小鱼儿往前走着,脚下的木板配合着流水声,“吱呀吱呀”响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萦绕在耳边。走下长廊,我们看到的是一栋瞭望楼,共有三层,小鱼儿上到了二楼,而我来到了三楼,登高远望,整个古镇一览无余,甚至隐约能看到远处的袅袅炊烟。
下楼,重新踩上青石板街。街边种着不知多少岁的槐树,周遭的房屋不仅仅是黑瓦白墙,还有绿色常春藤抱在屋檐上,显得格外可爱。道路两边的店铺有卖萝卜丝饼的,有卖馄饨的,也有卖饺子的。临近中午,食物的香味极易勾起人肚子里的馋虫,我们不得不加快脚步,免得被这浓浓的烟火气束缚住脚步。
我和小鱼儿快速奔过一座单孔石桥,被一座“府邸”挡住了去路。我们好奇地走进去,发现这是一个姓氏陈列馆,乌黑的墙壁上镶了大大小小的发光姓氏牌。“嘿!”小鱼儿蹿过去,“我的俞在那里呢!”“你得意个什么劲儿!我的‘杨’比你的大多了!”我们攀比着,轻笑着,目光不由自主地神移,忽然像发现了新大陆般:“施、施老师!”寻到那独特的“施”字,甚至让我们比刚才那一阵还要兴奋。
我们继续朝前头赶去。远处传来一阵鸟叫声,听起来却一点儿也不像野生小雀的声音。我们透过人群望过去,竟是一大群的鸽子颇为聒噪地在踱步。“10元一包的鸽粮,喂小鸽子喽!”有人正在大声叫卖。我们买了两小包,把杂粮倒在手心里,“呼啦”,鸽子们伸开翅膀,蜂拥而至,不同颜色的鸟喙“沙沙”地啄着我的手心。最前头的那只甚是霸道,脖子周围的羽毛泛着金属光泽,走起路来,羽毛如围脖般一抖一抖的,极有意思。我给它取了个名儿,叫“红围巾”。它那橙色眼睛贼兮兮地左右转动,流露着无限的贪婪,很快就把我手中的鸽粮吃完了。鸽子们见我手中的谷粒没有了,纷纷去找下一位“慷慨的施主”,只有一只瘦小的白鸽仍不死心地寻觅着我手中的谷粒。这是个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鸽子,我戏称它为“阿Q白”。
越往古镇深处,人烟似乎越稀少。驸马街上,福善寺的冷清与其庄严的红墙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座寺庙修得一丝不苟,庄重肃穆,也许是这景区里唯一未被爬山虎光顾过的地方了。寺庙的阶下长满了矮荆棘,或许它是这里的护法?几个月前风光无限的银杏树如今已零落,越看越叫人怀念起“银杏秋来叶泛娇,黄裳披挂傲云霄”的秋景了。
又是流水击打卵石的响声。我和小鱼儿拐了一个又一个弯儿,又看到了一条河。三四只黑天鹅在河里“黑掌拨清波”,有时扎个猛子,炫耀翅下翎羽。我和小鱼儿拔些青草丢过去,它们竟像吃薯条一样,一口一把,没想到那么高雅的天鹅吃东西也会吧唧嘴哩!
路边一排排的树,开满了我叫不出名字的白花。风过林梢,幽香浮动,一两只蜜蜂忽上忽下地轻舞。我和小鱼儿在不远处望见了一个空旷的广场,那儿有一座典雅气派的民国古典风建筑——梅泾剧场,我和小鱼儿顿时来了兴致,在剧场廊下互相追逐,即兴表演起了“秦王绕柱”。跑着跑着,我们又发现广场边上有座二层的小楼,里头陈设着数十个老物件。黑白电视机正无声播放着几十年前的小品,满满的“复古风”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爸爸妈妈幼年的时代。
太阳慢慢地、慢慢地向屋檐下退去,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古镇。今天,我们看到的濮院古镇或动,或静;或婉约,或时尚,都是属于它的美丽。等到哪个夏天的夜,我定要重回此处,观一观濮院古镇的另一种迷人风情。
(指导教师施翠红)
精彩点击
本文虽然字数多,但是层次却相当清晰。文章以春天的嫩芽和小作者欢喜的心情开篇,为后续的文章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随后,小作者接连描写了美丽的水畔长廊、烟火气十足的青石板街、姓氏陈列馆、喂鸽子互动、庄严的福善寺、令人怀旧的梅泾剧场,场景转换自然流畅,向我们展示了一场完整、丰富、引人入胜的古镇之旅。
(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