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灯笼
2025-01-25李佳妮
时间像一匹奔腾的骏马,不经意间又带走我一年的快乐时光,转眼间又将迎来新的一年,迎来最令我兴奋的节日——春节。
随着春节的临近,感觉一阵匆忙的空气在不经意间跑进了我家,妈妈昨天采购年货,爸爸今天打扫房屋,妹妹明天购置新衣,我看着全家忙碌的身影,看着家门口红得发烫的对联,看着黑色的毛笔字酿出的甜蜜喜气,兴奋极了。
不过兴奋之余,我还在暗自思忖着一件事:妈妈今年还会给我和妹妹做新的灯笼吗?

每年春节,妈妈都不会忘记给我和妹妹亲手制作一盏灯笼。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收到的是五角星形状的灯笼。妈妈先用10根小木棒绑两个五角星形状,再将两个五角星的五个角一一对应合在一起,做成灯笼框架;框架完成后,用红色皱纹纸打底,然后把金纸条贴在它的每条边上,灯笼里面再安装一个小电子灯,大功告成!提着这盏独一无二的灯笼走在小伙伴身边时,我别提有多开心啦!
鞭炮声染白了除夕的夜空,妹妹拿着新衣服高兴地转着圈,欣喜若狂地向我炫耀衣服的精致,妈妈也在一旁夸我们两个的衣服好看,但是闭口不提灯笼的事情。
也许妈妈今年忘记了?
大年初二,我和妹妹一大早就梳好了头发,换上新的衣服,去姥姥姥爷家拜年。姥姥姥爷的家在农村,院子里有一团“年火”,据说火烧得越旺,新的一年运势就越好。我和妹妹给老人们拜完年,就坐在一起烤着年火。就在这时,妈妈走过来,她递给我和妹妹一人一盏用木杖挂着的灯笼。我惊讶地接过,仔细看了看一下这灯笼,还是用红纸覆盖着小木棒做成的,是妈妈的手艺;我又看了看木杖,居然是一条蛇的形状,这条蛇伸长身躯,好像正游过滚滚长江朝我而来,栩栩如生。
妈妈解释道:“我做灯笼的手艺呀,都是跟你们姥姥学的,今年本来打算给你们雕刻一条蛇,但我雕刻得不好看,就来请你们姥姥帮忙。你们看看,姥姥的手艺好不好?”
我摸着灯笼的木杆,恍然明白,春节是一个传承的节日,就如同做灯笼的手艺那样,并不是自然就存在的,而是一代人传给一代人,才让这文化的星火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如今在我们的手里熠熠生辉。
妈妈说我和妹妹看起来像古风写真里的漂亮女孩,她拿起手机要给我和妹妹拍照。春节的第一张照片,我拿着妈妈给我的灯笼,笑得真灿烂!
(指导教师闫变变)
创意分:8分
灯笼是春节的重要元素,小作者打算以“灯笼的故事”来衬托“春节”这一主题,以小见大,很有难度!小作者在展示春节的独特氛围之余,通过灯笼加入了对“文化传承”的感慨,让我们也更想保护和传承春节的传统文化了。
技巧分:9分
本文不但巧设悬念,而且修辞手法与描写手法十分丰富。碍于篇幅,我们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这一自然段只有一百来字,但是接连使用了拟人、排比、对偶、夸张、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节前全家忙碌的景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简直就是在“炫技”,真是非常厉害!
结构分:6分
文章以时间顺序展开,从春节前的准备到除夕夜的期待,再到大年初二收到灯笼的惊喜,最后以拍照留念作为结尾。过渡自然,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绪,感受到春节的热闹与温馨。不过,本文的开篇稍显平淡,结尾部分又有些仓促,让人感觉有些草率,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地方。
(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