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调唱清曲
2025-01-22翁衡临
第一次接触扬州清曲,是在江苏扬州仁丰里的芍药园子书场。舞台上,扬州清曲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沈玉娜正自弹自唱《声声慢》:“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优美柔情的唱词,婉转动听的唱腔,雍容雅致的表演,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扬州清曲又名扬州小唱、维扬清曲、广陵清曲、扬州南音、扬州六书等,起源于古老的扬州民歌,萌芽于元代俗曲,形成于明,兴盛于清,清人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对当时扬州清曲的演出盛况有详细的记载:“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有于苏州虎丘唱是调者,苏人奇之,听者数百人。”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和丰富提高,扬州清曲形成了南北交融、雅俗共赏、兼具深厚历史内涵和鲜明地方色彩的一种古典曲艺。2006年5月,扬州清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沈玉娜老师是扬州清曲第六代非遗传承人,进入清曲传承发展研究会后,师承厉智娟老师和陶梅芳老师。为了更好地传承扬州清曲,沈玉娜除了日常表演和讲课,还经常进社区宣传,进个园、大运河博物馆等景区给游客表演和传播扬州清曲。我约她采访的那天,她又来到扬州梅西小学,为学生表演《声声慢》。扬州清曲必须用地地道道的扬州方言演唱,才能完美呈现它的韵味。开唱之前,沈老师特意带领孩子们学了几句扬州话,让我这个新扬州人也倍感亲切。扬州话温婉好听,用不恼不吵不闹的扬州清曲唱法唱出来的曲目,也便如瘦西湖之水和柳,柔美动听。
即便一天演唱八遍同一首词牌,沈玉娜都是真唱,有时得了严重的感冒,声音嘶哑,亦是如此,从不假唱。沈玉娜也之所以声音嘶哑也能成功演唱,且唱出不一样的味道,得益于她的演唱技巧,得益于她四十年的历练。她说,清曲演唱要用到本嗓,掌握好发声方法,才能不伤嗓子,真假声的转换则最为关键。换句话说,要含着劲用小嗓子唱,也叫窄口,不能声嘶力竭地演唱。
扬州清曲一般需七八个人伴奏,要用到扬琴、二胡、琵琶、瓦碲、酒杯等乐器。但为了更好地推广,沈老师经常一个人背起琵琶来到表演场地。只见她一袭长裙,端座椅中,左手抱琴,右手弹奏,边弹边唱,声情并茂,韵味十足。演唱《运河乡村秀》《扬州小巷》等曲目时,背景视频里不仅有唱词,还有对应的扬州美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正荡漾在运河上或徜徉在古巷中,令人陶醉。
为了更好地推广扬州清曲,沈玉娜还在社交平台注册了“清曲妹妹”的账号,发布自己的唱段。她说,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为扬州清曲的传播和传承尽自己的努力,让扬州清曲走进普通百姓生活中,走进更多人心中。
翁衡临:江苏省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中国文艺家》等多家报刊,著有《沉默的处方》一书。
编辑" "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