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血脉
2025-01-18王羡宁
9月是开学的季节,也是学校军训的时节。校长慷慨激昂地致辞,然后大手一挥,我们就飞一般登上学校门口的大巴,一路欢歌笑语。大巴驶向金色农谷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我们要在这里进行为期10天的军训。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歌声嘹亮,激情飞扬,军训场上的我血脉喷张。
何其有幸,我的母亲曾是一名军人。我生在军营里,长在军旗下,军歌伴我成长。我幼时的天空,中国红恣意飘扬,我幼时的世界,军人的热血与荣光澎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我的梦想,也在心中悄悄发芽。
我12岁之前,母亲在消防部队工作。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她常身着一身藏蓝色的军装,英姿飒爽。也有很多场景,让我至今难忘:她去社区帮居民端马蜂窝时,被蜇得额头红肿;她出火警回来,头发被烧焦。有一次,她抢险后回家,灰头土脸,形如鬼魅。她冲我一笑,我被吓得哇哇大哭,她又哈哈大笑。看到战友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她伤心欲绝。可是当父亲为了安全,提出让她转岗甚至离职时,她却一直“打太极”:“你说什么呀?我听不到,听不到。”她耍起无赖来,父亲也无可奈何。她退役离开军营时,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退离一线后,我家门上悬挂的光荣牌,她擦了一遍又一遍;衣柜里的军装,她熨了一遍又一遍;相册里的军旅生活照片,她用手指抚了一遍又一遍。我知道她对这份工作用情至深。
当我听到军训的消息时,军人后代的血脉觉醒,我是何等的激动与兴奋!
天高云淡,秋阳高照。军训场上,“战友”们威武整肃。“立正,稍息,正步走,向后转!”教官声音洪亮。队列训练中,我们严肃又认真。动作练了一遍又一遍,腰酸了,腿疼了,胳膊软了,汗水打湿了迷彩服,没有人嘁苦,也没有人喊累。
下雨时,不能外出训练,我们就听教官讲军人故事,观看国庆阅兵式视频,看军事展览。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代代的军人,书写着新中国的军史;“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深潜、航母列装、歼-20出击……一代代的军人,书写着新时代的荣光。
渐渐地,军训中没有哭鼻子的了,没有迟到、早退的了,没有训练偷懒的了,没有抱怨、诉苦的了。10天军训时间转瞬即逝,汇报演出那天,训练基地来了好多家长。我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仿佛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着国家和人民的检阅。经过观众席时,目光扫过人群,我看到了母亲,她也来了!
母亲看着我们的队伍流泪了,又笑了。我和她的目光交会,她嘴巴张了张,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接着,她一挺身,在人群中向我、向我们的队伍,敬了个军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神圣和崇高,军人的热血在胸中激荡。
(指导老师:周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