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向协同发展新阶段

2025-01-18孙凌宇刘子维

当代党员 2025年1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5周年,站在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时间节点,回望来路、展望征途,成就值得自豪、经验值得总结、未来值得期许。

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符合党中央要求,契合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日前召开的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红利持续叠加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积厚成势等机遇。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加速成为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肩负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其发展不仅关乎川渝两地的未来,也关系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还关乎整个西部地区的繁荣与振兴。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经多次迭代升级,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成渝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在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甫一提出,就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明确将其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大力推进,不断强化“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和四川合力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切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量质齐升。2019年到2023年,川渝地区生产总值从7万亿元提升至超过9万亿元。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6.1%,明显高出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发展能级凸显。2024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比全国、西部地区高0.8个、0.7个百分点。

亮眼成绩的背后,体现的是川渝两省市高站位、大格局落实“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前进道路上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从2020年川渝两省市初始合作对接时由于体制机制差异带来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到当前全方位协同发展渐入佳境,两地共同努力,以改革动力促进发展活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最高行政级别的联席会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一共举行了10次,平均每半年一次,两地共同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辨识度的规划和制度,系统谋划了一系列具有带动性的大项目,积极共建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平台载体,在制度建设、机制优化、政策互洽、设施衔接、交通运输、物流联通、产业协作、创新协同、政务服务便利化等方面持续投入。这极大促进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各类经济要素的活力得到极大释放,行政区域的边界不再是“铁板一块”的市场壁垒,对平衡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体协同发展,靠的是各领域全方位的力量汇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行领域。近年来,川渝两省市“动脉血管”更加畅通:看水路,航运能级更高、航道更通畅,万吨级海船已经实现了从重庆港到宁波舟山港的直发通航;看陆路,交通路网越织越密,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迎来送往,川渝高速大通道增至16条;看航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呼之欲出。政策协同是关键环节,川渝两省市公共服务“一网通办”深入推进,两地组织部门互派挂职干部,不断推动川渝两地合作走深走实。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的省级新区,是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的“试验田”。产业协同是重要支撑,川渝两地正围绕“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携手推出系列举措,联合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4个万亿级产业。创新协同是动力所在,川渝携手共建西部科学城,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科研攻关,一大批科研平台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凡此种种,都展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活力、潜力、动力和魅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成势,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川渝两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做好合作的事,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战略目标,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作者:孙凌宇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刘子维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冷眼看首都经济圈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