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城出版社:多元业态助力文学出版“破圈”

2025-01-13杨帆

出版人 2025年1期
关键词:花城出版社花城阿勒泰

以出版精品化、文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花城出版社正在持续开辟文学出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成为全国同行关注的焦点,也为内容生产机制改革创新拉开了帷幕。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45年前,《花城》《随笔》在改革开放春风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吹起一股文学的新风。实验精神、人文立场、新锐主张、创新求索……45年来,几代花城人始终以先锋的姿态,守望文学高地,关注文学现场,推出众多名家名作,塑造了中国新文学的摇篮和重要阵地。正是在这里,程甲本《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和钱锺书、琼瑶、王小波等作者首次被推介给读者,而花城出版社推出的《沈从文文集》、《郁达夫文集》、“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精粹”丛书也行销海内外,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的标杆。

面向未来,花城出版社还能继续“先锋”下去吗?在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看来,以文学见证时代,用阅读开启世界,融入新的行业形态,积极拓宽内容源头,挖掘当代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的崭新内涵,焕发文学的生命力,正是时代赋予花城出版社(以下简称“花城社”)的使命。

从种下一颗文学的种子到开花结果,需要多长时间?2003年,李娟发表了她的首部散文作品集《九篇雪》,真实呈现了她随家人在北疆阿勒泰地区广袤的牧场草原上度过的少女岁月。汉族女孩初入牧场时眼中的哈萨克族牧民世界与牧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融合为一体,让无数读者向往,也引起了花城社编辑的关注。

如果要为2024年选一个年度关键词,“阿勒泰”必须榜上有名——图书、影视、文旅多维度火爆出圈,同名网络剧在国内掀起现象级“阿勒泰热潮”,创下多项播出纪录。如今阿勒泰已从一个稍显陌生的地名变成了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李娟也因此成为中国出版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作家之一。而花城社从一开始就坚信李娟笔下的生机和诗意必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自2017年《遥远的向日葵地》开始,花城社推出了李娟的一系列作品,包括《羊道》三部曲、《冬牧场》、《九篇雪》、随笔集《记一忘三二》及诗集《火车快开》等,正是数年如一日的耕耘,为作家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2024年,《我的阿勒泰》畅销150万册,李娟系列作品单日最高销量5万册,点燃了2024年低迷的文学市场,堪称图书销售的“奇迹”。在这份“奇迹”背后,花城社绝非撞上了“泼天富贵”,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努力,实现了文学影视合作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作为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联合出品方,花城社积极推进和优质合作方的联动营销。截至2024年6月3日,花城社新媒体矩阵发布图文近230条,阅读量近600万次;短视频发布80多条,再加上剧集播出后李娟首次亮相的凤凰网直播,总观看量超过500万次。与此同时,花城社还与大型电商平台联动,协同平台积极介入打击盗版,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出版社积极推动李娟多部作品的版权转化,如电子书、有声书等,并实现了多个语种的版权输出。

影视剧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书籍销量,更激发了相关文旅项目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圈。在“文学+影视+文旅”的新生态建设中,花城社与爱奇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机构携手合作,旨在共创文化符号和生态基金的募集。通过整合多种文化产业,出版社为文学作品创造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市场价值。

《我的阿勒泰》的影视化进程,宛如一场文学与影视的华丽舞蹈,花城社通过这一成功案例,推动了更多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作品向影视改编的转型。花城人坚信,文学可以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生态链条。作家创作生产,期刊、出版社刊发出版,媒体和发行平台传播推广,影视等领域IP转化……如是种种,都是这个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将创作、生产、传播等各环节有机结合,搭建一个衔接各环节的新型业态平台,推动全链条整合合力,打造更多如“阿勒泰”一般的文化IP,也是花城社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张懿表示,未来花城社将继续探索和开发更多具有潜力的文学IP,推动其在影视、游戏和动漫等领域的应用。

文学是一切转换的源头。以文学出版精品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花城社正在持续开辟文学出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成为全国同行关注的焦点,也为内容生产机制改革创新拉开了帷幕。《花城》杂志在中国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表中位列第二;《脉动大湾》进入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名单;《如风似璧》《人间信》《脉动大湾》《归潮》入选“中国好书”月榜;《开春》《蛋镇诗社》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希伯来文版、《我的阿勒泰》哈萨克文版、《猴儿与少年》日文版入选2024年“丝路书香工程”;《我的阿勒泰》英文版、《你好,安娜》英文版入选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

在一部部精品力作的基础上,花城社希望把自身打造成全新的文学出版品牌,通过花城文学院的成立和花城文学之夜等系列活动实现文学破圈、业态融合、品牌传播和出版焕新。

2024年,建成一周年的花城文学院昭示着花城社在推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交流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花城文学院根植于岭南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为立足点,致力于会聚全国文学名家的智慧与资源,成为人文湾区建设中的一座文学灯塔。

通过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办院模式,花城文学院已经把自身打造成高质量的文学平台:通过名家签约、文学之夜的璀璨盛典、花城文学榜的权威发布,以及创作项目的蓬勃启动、文学论坛的思想交锋、版权运营与孵化的创新实践,吸引了王蒙、李敬泽、麦家、陈晓明等一批文坛大家的目光;聚拢全国优秀作家资源,通过名家驻馆、打造文学之夜、发布花城文学榜、启动创作项目、举办文学论坛、实现版权运营与孵化等各种形式,吸引文学人才,创作文学精品,深挖粤港澳大湾区丰厚文化资源,书写中国故事,促进海外交流。

依托“书香城市”引导,花城文学院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作为文学传播的场域,“有风自南——风行之处有新声”花城文学专题展览持续对外开放,多位文化名家到访交流;作为文学交流的平台,举行多元化的交流研讨等文化活动,包括与东莞作家村合作共建、香港新入职教师培训、羊城名校长读书会等,并参与承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2年度)发布典礼、欧阳山文学奖等活动;作为服务全民阅读的空间,依托“书香城市”引导,围绕文学主题服务于全民阅读,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在这里,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文学在此汇聚、相遇,兼容并蓄的岭南精神又让不同特色的文学都为它所包容,焕发出新的文化生机。

在过去一年里,花城文学院充分利用网、端、微、屏、号等融合传播资源优势,通过直播、短视频、访谈、图解、H5等形式,策划推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感、青春态的融媒产品,“花城”文学品牌在文学界、出版界、青年人群中“吸粉”刷屏,引发文学爱好者广泛共鸣,成为文学界高度评价、媒体热议、大众广为赞誉的文化盛事。

面对市场的挑战、技术的革新、媒介的丰富,地方文艺社在探索内容生产的新机制与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径。通过IP开发、跨界合作、品牌传播,花城出版社无疑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学“破圈”之路。这条道路既是先锋、开放、包容的“花城”气质的延续,也是新南方文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与新篇章。春信将至,在这片文学的热土之上,还有更多花朵等待绽放。

猜你喜欢

花城出版社花城阿勒泰
春意闹花城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
晋源区召开稻花城项目推进会
《马诗(其五)》:良驹何时得驰骋
《题都城南庄》:我们总在不断重演着“错过”
花城看花
印象·阿勒泰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阿勒泰水电站“以阀代井”研究
阿勒泰考古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