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指责”为“赋能”

2025-01-13陆剑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2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摘要:与家长谈话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部分班主任在与家长谈话时习惯采用指责的方式,这种谈话方式是单向的,易引发家长的焦虑情绪。由此提出赋能式谈话,其核心观念是相信家长和学生都有解决问题和成长的能力,通过谈话为家长和学生赋予能量。赋能式家长谈话包括四个步骤,即建立合作关系、明确谈话目标、共同解决问题和跟踪目标实现情况。

关键词:指责式谈话;赋能式谈话;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2-0075-03

一、班主任开展家长谈话的重要性

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是家校沟通的重要环节。首先,它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表现可能不同,家庭环境对其性格、学习习惯等影响很大。通过与家长谈话,班主任可以获取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状态、兴趣爱好、亲子关系等信息,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在学校沉默寡言,但班主任从家长处得知其在家中热爱绘画,这为班主任挖掘学生潜力提供了方向。

其次,与家长谈话能够促进家校合作。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有效的沟通能使双方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班主任通过谈话可以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家长则可以向班主任反馈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和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双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成长。比如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家长积极协助,使得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与家长谈话对于解决学生问题至关重要。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行为偏差或心理问题时,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往往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某学生出现逃学现象,班主任与家长谈话,一起分析原因,发现是因为家庭关系紧张以及在学校受到欺凌等,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问题。

二、指责式家长谈话的弊端

(一)指责式家长谈话及其反映的不良教育观念

指责式家长谈话是指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时以批评、谴责的语气和方式为主,将焦点集中在学生的负面表现和家长教育的所谓“失误”上的一种谈话模式。这种谈话往往单向地向家长输出不满,缺乏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和建设性意见,强调学生和家长的过错,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合作途径。例如,班主任对家长说:“你家孩子最近老是迟到,家长都不监督他起床吗?这已经严重影响班级秩序了。”这就是典型的指责式谈话,把问题完全归咎于家长监督不力,没有进一步探讨可能导致迟到的其他原因。

指责式家长谈话背后反映了班主任哪些不良的教育观念呢?(1)教师权威至上观念:部分班主任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教育权威,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将家长视为被教育者。这种观念下,班主任在谈话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家长只能被动接受指责,没有平等对话的机会。比如,有的班主任会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对家长说:“你们必须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你们之前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2)问题归因单一化:简单归因,即把学生的问题单纯归咎于家长或学生自身。例如,有学生成绩下降,班主任认为是家长没有督促学习或者学生不努力,而忽略了课程难度变化、教学方法适应性等其他可能因素。这使得班主任在谈话时只关注表面的问题,不去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复杂根源。(3)惩罚式教育:一些班主任秉持惩罚式教育理念,认为通过指责能让家长和学生产生愧疚感,从而促使他们改正。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谈话变成了对家长和学生的“审判”,希望用严厉的言辞引起家长对问题的重视,但往往适得其反,引发家长和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破坏了家校关系。

(二)指责式家长谈话存在的弊端

1.重问题表象,轻原因探究

指责式谈话往往只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本身,而忽略了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班主任看到男生小D在课堂上经常打瞌睡,便在与其家长谈话时一味指责家长没有督促孩子早睡。然而,深入了解后发现,小D是因为最近家长工作繁忙,他晚上要帮忙做家务活才导致睡眠不足。这种只看表象的指责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家长感到委屈和无助,同时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如,小H在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班主任通过谈话向家长反映后,家长还未了解情况就打骂孩子。实际上小H是想得到同学的关注,只是表达方式不当。班主任和家长没有探究其行为背后的信念,使得小H的委屈无法得到排解,可能进一步导致她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恶化。

2.重传递焦虑,轻灌注希望

指责式谈话以关注负面信息为主,容易引发家长的焦虑情绪,很难为家长和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引导。例如,学生小H在一次重要考试中成绩下滑严重,班主任在和家长谈话时,只是说小H这样下去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却没有和家长一起分析小H在哪些知识点上有问题,也没有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法。这种谈话方式会让家长陷入过度担忧中,进而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小H。家长可能会不断给孩子施压,导致小H自信心受挫,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3.重教师主导,轻家长思考

在指责式谈话中,班主任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单向向家长灌输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没有给家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例如,班主任告诉家长小Z上课不遵守纪律,总是说话,影响他人,要求家长回家好好管教。家长想询问一些具体情况,如小Z和哪些同学说话,在什么课堂上问题比较严重等,但班主任没有给家长表达的机会,也没有引导家长去分析小Z这种行为的可能原因,比如因为课程内容太简单,缺乏挑战性,或者其他心理因素。

这种单向沟通的方式使得家长只能被动接受指责,无法真正参与到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家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可能是简单粗暴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破坏亲子关系,引发新的问题。

三、赋能式家长谈话的基本观点及步骤

(一)赋能式家长谈话及基本观点

赋能式家长谈话是一种以积极、合作的态度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其核心是相信家长和学生都有解决问题和成长的能力,通过谈话为家长和学生赋予能量。

赋能式家长谈话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尊重家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去指责,而是作为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尊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文化,同时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二,关注积极面。不仅仅关注学生的问题,更重视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在谈话中强调这些积极因素,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信心。第三,共同成长。谈话的目的是促进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三方在教育过程中的共同进步,通过沟通和协作提升教育的质量。

(二)赋能式家长谈话的步骤

1.建立合作关系

建立合作关系是赋能式谈话的基础。班主任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家长交流。在谈话开始时,可以先从轻松的话题入手,比如询问家长的工作情况、家庭近期的趣事等,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随后表达对家长的理解,例如,“我知道您在教育孩子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好。”

在谈话中班主任要展现出真诚和友善,积极倾听家长的想法。当家长讲述自己的观点时,班主任要给予充分的关注,通过眼神交流、点头等方式表示认同。例如,家长提到孩子在家中学习时容易分心,班主任可以回应:“你观察得很仔细,这种情况很多家庭都可能遇到,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通过回应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是和他站在同一战线的,是来帮助他解决问题的。

2.明确谈话目标

在建立良好关系后,班主任要和家长共同明确谈话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操作的,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目标可以是在本学期内提高学生某一学科的成绩到某个具体分数;或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使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增加多少。

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分析学生目前的状况,可以从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心理状态等多个维度进行。例如,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和家长一起查看学生的试卷,分析错题类型,分析是因为基础知识薄弱,还是解题技巧欠缺。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比如是否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产生厌学情绪等。明确目标的过程也是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提供方向。

3.共同解决问题

这是赋能式谈话的关键步骤。班主任和家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例如,如果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班主任可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阅读计划,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心得,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同时,要鼓励家长尝试不同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如果发现某种方法效果不佳,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分析原因,尝试改进。例如,家长尝试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完成作业,但发现孩子过于关注奖励而忽视了作业质量,这时班主任可以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调整奖励机制,将奖励与作业质量挂钩。此外,班主任要在这个过程中为家长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比如推荐一些教育类书籍、线上学习平台等,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

4.跟踪目标实现情况

谈话结束后,班主任要和家长保持联系,跟踪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变化。例如询问家长,孩子在执行阅读计划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是否坚持每天阅读等。

对于在跟踪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和家长再次商讨解决方案。如果学生在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有了新的进步,班主任要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比如,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后,班主任可以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同时也肯定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配合,进一步增强家长和学生的信心,持续为他们赋能。

四、结语

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指责式谈话只会制造紧张和对立,而赋能式谈话则能激发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通过建立同盟关系、明确目标、解决问题和跟踪目标等步骤,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与家长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谈话方式,为家长和学生赋能,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贲道愿.家校沟通:从问题取向到资源取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9):76-78.

[2]陈卓.借用心理咨询技术,提升班主任家校沟通实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22):73-75.

编辑/张国宪终校/黄潇潇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