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东五街
2025-01-10老藤
【编者按】本刊与辽宁省作家协会共同开设“文旅”栏目,旨在通过作家视角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促进辽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旅游体验感,为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
城因街而兴,街因城而名,一座城市若无一条能令人向往的街,无疑是城市的悲哀。大连人深谙此理,在心里重街轻城,以街当城,有些地方干脆把进城叫上街。
大连曾经有一条知名的天津街,后来因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商业功能发生了转移,许多市民为此感到遗憾。
世间事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旅程中总有峰回路转的喜悦。港东五街的横空出世,补齐了短板。
港东五街是一条年轻的街,是大连东港商务区开发改造中新建成的一条大街。顾名思义,港东五街是东港商务区第五大街,依人的年龄计算,这条大街尚处于“青春期”,略带一丝青涩和懵懂,加之缺少文化积淀,光顾这条街的游客并不多,大街静如处子,神情寡淡,蒙着面纱静静地在期待着什么。
不可否认,所有的奇迹都发生在期待之中,港东五街也是如此。她的期待等来了有缘人,一个自媒体达人在镜头中发现了她的静美、她的独特,并把这种静美和独特分享给了网民。于是,港东五街恍如揭开了面纱的新娘,她的纯美、她的时尚、她的浪漫开始令人惊艳。港东五街火了,火出了圈儿,这条1500米长的街道人气越来越旺,成了中外游客来大连必到的打卡地。
一般来说,文化积淀越深越厚,文旅活跃程度越高,港东五街的火爆显然是个特例,带着这个疑问我几次到此实地游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情景中游览过港东五街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深信这个答案并非我一个人的感受。
到港东五街,首先是看船。有人会问,世界上的码头成千上万,各种船舶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非要到港东五街来看?我的发现是,在港东五街看船,你会有一种时空挪移的错觉:蓝色海面上的白色巨轮,似乎在摩天大楼中缓缓穿过。此时如果站在街上,你仿若成了钟表的表芯,街两旁的楼宇、海面上的巨轮,以及周围的游客都像指针一样在围着你转。这种感觉虽转瞬即逝,但它的奇妙会让你难以忘怀,那一刻,你会感受到从没有过的自信,感受到每个人都了不起,感受到命运并非一成不变,你会有一种万物皆备于我、人生不能虚度的感慨。
到港东五街,不能不看云。很多人觉得看云应该登五岳、去草原,五岳之云变化万千,确实值得一看;草原之云高远辽阔,也不乏诗情画意。但到港东五街看云,看的却是缥缈,是虚实幻化的憧憬。港东五街的云独具特色,它是现实版的海市蜃楼,是脚下不断涌动的浮力。港东五街的云,像海水蒸腾的汽,像雨丝布下的阵,像霓虹褪下的纱,它就在你平行的近处缱绻着、缠绵着,让你的思绪随它起舞。在港东五街看云,犹如去长白山看天池,是需要一点儿运气的。你要选择一个海面飘有薄云的天气,然后静静地在海边木栈道上凭栏远眺,此时,你会发现海面上的云把彼岸的山峦、建筑都托了起来。云上有楼阁,云下是碧波,这情景似乎只有胶东半岛蓬莱的海面上出现过,但蓬莱的景象是虚幻的,而在辽东半岛的港东五街,这景象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到港东五街,自然要看鸥。鸥是海之骄子,是最喜欢与人亲近的海鸟。在港东五街与大海的连接处,有好几处海鸥聚集点,因为游客的投喂,因为人与鸥的和谐相处,让成群的海鸥更喜欢到此聚集。有的甚至还会调皮地落在游客的肩头或帽子上,使人群发出一片惊呼。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举着一块面包,想投喂海鸥,又怕海鸥落下来惊吓到自己,那副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捂着眼睛躲闪的样子,像极了春节里孩童放鞭炮的模样。港东五街的海鸥以胆大闻名,它们有时会离开海面,沿着宽阔的大街到城内来逛上一圈儿,如果谁家阳台上晾晒着好吃的东西,可要小心被偷走,因为海鸥有个不好的绰号,叫“贼鸥”,当然,这是渔民对它的调侃。
到港东五街,最令人愉快的当然是看人,毕竟人才是最美的风景。港东五街游人如织,靓女帅哥不可尽览。我觉得与人有关的三种风景不能忽略:首先是看音乐人。大连是一座属于音乐的城市,音乐底蕴十分丰厚,从这座城市走出了谷建芬、徐沛东、孙楠等许多音乐人,大连的民间乐团、歌舞团、合唱团遍布城乡,这些音乐人、民间乐团经常在港东五街进行义演,并与游客互动,这种共情欢乐、情景交融的场面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音乐风景。其次是看女骑警。女骑警是大连一道独特的街头景致,每当重要节庆活动,人们都会看到英姿飒爽的女骑警骑马巡逻。女骑警经常被摄影爱好者、游人围观,此时,中外文化相融合的含义远远大于实际职能,女骑警出现在港东五街,成为吸睛景观也就再自然不过了。再者是看时尚服饰。大连是个盛产模特的城市,模特不仅形象出众,她们还以新潮、浪漫的服饰而闻名。众多妙龄女性用风格各异的鲜艳服装构成了港东五街永不褪色的风景,在欣赏这些风景的同时,你也许会这样对自己说:像她们那样穿吧,穿出自己的精彩!
港东五街在文旅上的出圈儿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出名不让年龄,成功的机遇无处不在。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