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三联五福”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等
2025-01-10
大连市中山区打造“一核三联五福”模式,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一核”引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年”活动,明确69项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推动全区1858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把牢党建方向舵。
“三联”共治,整合社区、社会、居民三方资源,实行“公益+低偿+市场”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教育、创业等七类资源共享共用。打造金融、港航物流等“党建融合体”76个,推动党建共建项目430余个,打造“巧匠”服务队等特色服务品牌,凝聚“1+1+1gt;3”的共治合力。
“五福”同享,聚焦“居家养老、育苗养幼、文化养心、和安养气、运动养身”五大服务,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施功能配置,全面强化“幸福新社区”建设。
按下基层治理“快进键”
抚顺县减负、赋能两手抓,按下基层治理“快进键”。
“划界”明责为基层减压。研究制订《抚顺县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方案》,合理设置各级部门职责权限,厘清责任、分清主体、划清边界,科学规范“属地管理”。
“瘦身”行动为基层减负。专题研究考核评价工作,优化考核指标设置、频次周期、方式方法等。对全县各部门建立的网络工作群进行全面梳理排查,重点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
充实“马力”为基层赋能,规范借调审批手续,定期进行排查清理,确保基层原有力量不减员。严格落实“多干多得、少干少得”财政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深入推进党员“红心积分制”活动,营造乡村治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目前,已有3000余人参与活动。
打造基层治理“红色堡垒”
锦州市太和区多措并举,打造基层治理“红色堡垒”。
建设亲民“红色阵地”,聚焦“一老一幼”服务需求,打造“居家会客厅、邻里小剧场、幸福课堂、乐享活动”等功能室,规划出更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用来服务群众。
开展志愿“红色服务”,依托“红心向党”志愿服务平台,打造“太和爱心之家”积分超市,以“居民群众点单、社区网格派单、党员干部接单”模式,组织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等认领“微心愿”,用“小积分”传递“大爱心”。
打造暖心“红色管家”,以党建为引领,建设社区红色物业服务中心,设立“红色议事厅、便民服务站、文娱活动室”等,成立红色管家服务队13支,解决小区居民各类问题429个。
“三务”融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盖州市以“党建+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党务、政务、服务“三务”融合,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动力。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57个,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73支,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营商环境建设第一线建功立业。
强化“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建设,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梳理政务服务事项786项,设立“综合窗口”16个,优化审核审批业务5100余项,开展惠企政策宣讲110余次。
聚焦企业群众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党员陪同企业办”“党员帮着群众办”活动,创新采取视频审核受理方式办理业务480余次,开展“送证上门、服务到家”业务60余次。
“校企地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朝阳县以“校企地合作”活动为抓手,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校地”合作共建思政教育基地。与北京大学开展深入合作,共建“朝阳县—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来自北京大学的22名师生入驻朝阳县“人才公寓”,实地开展调研活动。
“校企”对接共促养殖产业发展。与大连海洋大学积极对接,促进大连海洋大学北方鱼类养殖创新团队以“科技入股”的形式,与胜利镇忠义水产养殖合作社达成合作,项目完工后鱼类养殖数量将增至6万尾,年销量达60余吨。
“产学”融合共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同朝阳八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饲料酵母菌种及发酵工艺”项目进行签约,购买科技成果转化金额120万元。
“三项机制”精准服务企业
盘锦市大洼区通过建立“上门服务、梯度培育、问题解决”三项机制,精准服务企业。
建立上门服务机制。150名助企干部每月至少1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情况,当好企业“店小二”,为企业在项目申办、资料送审等方面提供全程协办。
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助企干部通过线下调研与线上问询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家底,掌握行业发展水平,指导企业科学研判市场变化趋势,结合自身优势特色,明确发展方向。
建立问题解决机制。采取助企干部现场办理、专班协调部门办理、提级转办等方式解决企业难题。区级工作专班对问题办理进展情况进行督办,形成“发现—交办—解决—反馈”闭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