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三全育人”
2025-01-10高朋敏项东方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三全育人”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加强师生党支部建设、抓好“四个课堂”建设以及推进“党团班寝”协同育人模式等措施,成功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三全育人”理念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作为高校二级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以下简称“材冶学院”)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实践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确立党建核心
构建“三全育人”机制
学院突出党建在“三全育人”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的统筹协调机制。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院长、副院长、各系主任及教工、学生党支部书记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这一机制,学院将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实现了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部门力量的协同发力。
学院制定了按专业纵向构建学生党支部制度、辅导员按专业纵向带班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方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为“以长带幼”和专业传承提供了便利。通过高年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低年级学生的引领和指导,有效激活学生育人的主体作用。
此外,学院还注重家校协同教育,通过家访制度让家长的教育角色回归,共同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聘请省道德模范及优秀校友担任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聚焦整合社会资源,开门办思政,充分发挥社会育人的主体作用。
打造多元平台
完善“三全育人”体系
材冶学院采用党委领导下的多元共建模式,构建了包含课程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十大育人体系。其中,“炼铁成钢—组织育人”通过“六抓”策略,展现了学生由普通到优秀的动态组织育人过程;“科技报国—科研育人”则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润物铸魂—文化育人”则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
同时,学院还注重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通过深度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推进全员课程思政,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依托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和社区、农村等实践平台,广泛开展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强化师生党支部建设
提升组织凝聚力
师生党支部是党建引领“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材冶学院通过加强师生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和能力素养,发挥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工作机制,推动党支部与“三全育人”体系深度融合。将支部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日常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工作有机融合。
学院还注重党支部工作的创新和实践。通过优化党支部结构、加强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党支部工作不断改进提升。
优化“四个课堂”布局
促进全面发展
“四个课堂”是党建引领“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党建+”第一课堂,即以课堂为依托,通过党课、思政课和专业课三课育人。“党建+”第二课堂则是通过党建引领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党建+”第三课堂则是走出校门,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党建+”第四课堂则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网络思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时时教育、处处教育提供可能性。
这四个课堂的相互衔接和补充,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和引导,构成了材冶学院独特的育人体系。
实施“党团班寝”联动
推进协同育人模式
“党团班寝”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是材冶学院创新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学院通过党建促团建、“党建+团建”促班建、“党建+团建”促寝建的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导师、宿舍管理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协同育人作用。
具体实践中,学院选派优秀党员进驻低年级班级做班导生,指导班级团支部建设;选派入党积极分子进驻低年级学生寝室做寝导生,引领寝室成员积极参加党支部、团支部活动。通过这一模式,学院实现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团建促寝建的目标,营造了优良的班风和寝风。
同时,“党团班寝”协同育人模式还加强了支部书记与辅导员、宿舍管理员的沟通协作,使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更加有针对性。通过党员带班、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寝室的方式,也有效提高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