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言不合就被电,静电怎么总是找上我?

2025-01-02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5年2期

冬天来了,静电“四处潜伏”,总会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啪”地一声提醒你它的存在。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更容易被电,或者你会和某个人“更来电”,这是为什么呢?

静电是怎么来的?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表面,就形成了静电。带静电物体接触别的物体时,会发生电荷转移,就会产生我们日常见到的火花放电现象。产生静电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摩擦。

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为什么到了秋冬静电就变多?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干燥。

人在活动的时候,皮肤和衣服相互摩擦,衣服材质内的原子就释放部分电子,并聚集在衣服的表面。材质内的原子核内外电荷不平衡,从而显露出电性。

当这些电子没有释放出路时,就会越积越多,在衣物表面形成静态电荷,静电就出现了。由于夏天湿度高,产生的静电电荷被含有杂质的潮湿空气释放了。

但到了冬天,天气干燥,皮肤干燥,皮肤上的汗也少多了。身上产生的电荷不能及时被释放,越积越多。这些电荷集中起来,一旦遇到导电物质或有一定湿度的非导电材料,就会集中释放,这就是静电放电的过程。

为什么我更容易起静电?

有两类人更容易引起静电。

(1)皮肤干燥的人

人体就是个导电体,其导电能力取决于人体皮肤的体表电阻。这个体表电阻差异很大,体表电阻越高,积累静电电荷的可能性就越高。

此外,皮肤的干湿程度,也会对体表电阻产生很大的影响。越干燥,体表电阻越高。

皮肤干燥的情况下,身体的静电电荷没办法很好地释放,慢慢地就会积累增加。当我们接触到其他人的时候,就会瞬间释放,有种被电打到的感觉了。

如果皮肤越水嫩,含有的水分就越多,静电就会比较容易通过身体被导入地下,就不容易有静电。

(2)身体缺氧的人

医学界有人提出,当我们运动或者身体劳累的时候,会有缺氧的症状。我们大口地呼吸,就会产生一些正电荷。若是经常性的缺氧,电荷积累过多,电荷流动不出去,从而出现静电。

静电有什么危害?

静电的影响,主要还是刺激性电击,这种反应是肌肉在高压静电刺激下的剧烈抽搐造成,给人体和精神带来强烈的不适。

此外,静电会吸附的大量尘埃,其中就可能含有多种病毒、细菌与有害物质,会使孩子的皮肤起斑发炎,对于抵抗力弱的孩子,甚至有可能引发气管炎。

生活中如何防静电?

(1)多穿丝绵,少化纤,洗涤保管

要注意尽量选择柔软顺滑的丝绵类衣物,少穿易起静电的化纤类衣物。针对常见的毛衣、针织衫等衣物,清洗时可提前用柔顺剂浸泡一遍,或将柔顺剂用水稀释,喷洒于衣物上,可以使衣物变得柔软,从而有效减少因摩擦产生的静电。

(2)勤洗手部去静电,各类乳液来保湿

对于人体自身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洗手,保持手部湿润,这样可以在水中释放掉皮肤表面的静电荷。平时还可以使用保湿效果好的护手霜、面霜、身体乳液。

(3)健康饮食多喝水,蔬菜水果样样齐

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可以减轻静电影响。

(4)室内每天要通风,花草绿植来帮忙

每天保持一段时间的室内通风,最好使用空气加湿器,室内摆放一些花草绿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