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最大沙漠现代沙漠景观何时形成的?等

2025-01-02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5年2期

01我国最大沙漠现代沙漠景观何时形成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那它的现代沙漠景观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最近,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现代沙漠景观形成在距今30万年前。

那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的呢?他们是通过在一些沙漠腹地开展系列科学钻探发现的。其中,研究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钻取了钻探深度达1340米、取心率高达95% 的岩心,获得了我国最大沙漠形成演化研究的一手资料。

02提速约四成!科学家探秘远古昆虫的“飞行竞赛”

古代的蝉就飞得很快吗?

不是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对中生代古蝉分析发现,约1.5亿年前古蝉通过新老类群的演替,实现了飞行能力的显著提升。

蝉俗称知了。在距今约2.6亿至1亿年前,古蝉总科是具有代表性的树栖昆虫。它们在这一时期非常繁盛,保存了大量的化石,并且与现代蝉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是研究昆虫飞行能力演化的理想对象。

03三江源发现新物种——玉树管鼻蝠

2018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长江上游支流巴塘河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在河岸边一山洞入口处,发现了一只正在冬眠的管鼻蝠个体,体形明显小于目前已知的管鼻蝠物种。

此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其他科研单位对该物种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物种颅齿部形态以及遗传学上与同属其他物种存在显著差异,最终确认该样品为管鼻蝠属一未被科学发现的新物种。

04比地磁场强200万倍!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再升级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为20.9651亿元,建设期5年,将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强磁场不仅对基础科研十分重要,相关技术还可用于能源、交通、制造、冶金、环保、医疗、国防等多个方面,是名副其实的“神兵利器”之一。

05时速160千米!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试跑

近日,在长春中车长客试验线里,迎来一列不同寻常的列车。这是一列由氢能源驱动的市域列车,时速160千米,而每千米实际运行平均能耗仅为5千瓦时。本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氢能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了新突破。

与依赖化石燃料的传统列车相比,氢能源列车能够实现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长的续航里程。由于不需要复杂的地面供电系统,氢能源列车的基础设施投资较少。

06用细胞就可以培养出“三文鱼”?

如果有一天,人们要去荒无人烟的月球生活,吃什么呢?细胞培养鱼肉,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近,参观者们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的未来食品实验室容器中,看到一块不是出自三文鱼身上的“鱼肉”,和同类自然鱼几乎一模一样。

干细胞怎么就变成肉了?研究人员需从三文鱼中筛选分离出肌肉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作为培养鱼肉的“细胞种子”,再将干细胞放入调制好的培养基“土壤”当中。随着肌肉细胞的生长、分化,越来越多的“鱼肉”会产生;然后再将材料学和3D打印技术结合,构建生鱼块数字化结构模型,肌肉细胞就会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形成三维培养肌纤维束,产生类似自然鱼肉的结构和纹路。

07世界海拔最高风电站“亮相”

日前,全球在建最高海拔的风电项目——大唐八宿风电机组已经完成了全部吊装工作,标志着西藏昌都首个风电工程正式进入并网发电准备阶段。

大唐八宿风电项目的成功吊装,标志着全球在建最高海拔风电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邦达镇,平均海拔高度达到5050米,其中最高的风机安装在海拔5200米的位置,是目前全球在建的最高海拔风电项目。

08最小机器人比蚂蚁还小吗?

它们不仅能像虫子这么小,纳米机器人甚至能比蚂蚁还要小很多。今天,我们能制备的最小机器人长度只有几百纳米。

这么小的机器人能用来做什么?用处可多了!纳米机器人可以去很多人类去不了的地方,比如钻进我们的身体里。医生们把药通过特殊材料(如水凝胶)放在纳米机器人上,纳米机器人就可以像送快递一样,把药送到人体有创伤的部位,从而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