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资讯
2025-01-01慕景强
好消息
锻炼肌肉有助于神经元生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家发现,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收缩时,会释放出一种名为肌肉因子的生化信号。在存在肌肉因子这种生化信号的情况下,神经元的生长速度快了4倍。这项研究成果有望为修复受损和功能恶化的神经元提供相关的运动疗法。(《北京青年报》)
增加少量运动即可帮助降血压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少量运动,如爬楼梯或骑自行车等,就能降低血压。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用5分钟的运动代替那些不那么活跃的行为,人的收缩压会降低0.68毫米汞柱,舒张压会降低0.54毫米汞柱。从整个人群看,收缩压降低2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1毫米汞柱,相当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约10%。(《科技日报》)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8/TEou4fULoZ5ZeTZ8Ede9kW.webp)
阿司匹林能逆转熬夜带来的伤害
睡眠不足可谓健康的“慢性杀手”,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部分癌症。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每+N5kUtMWgwH0R+9qMtNvZA==天75~125毫克,就能够减轻睡眠不足带来的炎症反应。(梅斯医学)
一种罕见可致命皮肤病被治愈
一个跨国医疗研究团队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治愈了数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这是人类首次治愈这种罕见、可致命的皮肤病。这一研究团队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牵头,他们研究了一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皮肤样本,研制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接受新疗法的7 名患者病情都得到了迅速改善,最后完全康复,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新华网)
坏消息
腹型肥胖带来健康隐忧
既往研究显示,腰围增加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近日韩国一项研究提示,与全身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更紧密。韩国学者提示,对于亚洲人群,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房颤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腹型肥胖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增加18%。而腰围每增加10厘米,心衰的发生风险增加28%。(《保健时报》)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8/KmChfvYdLro8yN5xCUugAa.webp)
站立办公并非多多益善
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超过8万人的队列数据研究发现,人们每天站立时长超过2小时后,每天多站立30分钟,罹患直立性低血压、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的风险会增加11%。所以,站立式办公相较于久坐办公具有一定的健康优势,但并非绝对。办公族合理结合站立与坐姿办公、增加日常活动量,才是保持健康的有效策略。(梅斯医学)
喝牛奶或增加心梗发生风险
瑞典学者通过一项包含10万余人、随访长达33年的研究发现,对于女性来说,每天喝牛奶(非发酵)超过300毫升,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较高,但男性中并无此现象。研究显示,无论男女,发酵牛奶(如酸奶)摄入均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无关。研究者指出,人体对牛奶中半乳糖的降解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中国循环杂志》)
空气污染会让皮肤很“受伤”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患湿疹的可能性更大。研究人员发现,湿疹患者更可能居住在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高的区域。在他们居住的区域内,空气中PM2.5的平均浓度每增加10微克/ 立方米,人们患湿疹的可能性就会翻倍。(梅斯医学)
新发现
分子“纳米手”能捕捉病毒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香槟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工具——由单一DNA分子折叠成的四指微型“手”。这个“纳米手”不仅能高效捕捉病毒,实现高度敏感的快速检测,还有潜力阻止病毒入侵细胞,避免感染发生。它的“腕”部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或其他较大结构上,非常适合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科技日报》)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8/FDAuGRgqWQR8EwuUNgNSDN.webp)
已婚人士患抑郁的可能性小
澳门理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分析了7个国家的10万多名参与者的数据资料,并进行了4~18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已婚人士相比,未婚人士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高80%,离婚或分居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高99%,丧偶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高64%。(《北京青年报》)
“臭味相投”有深层原因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朋友之间的基因相似度显著高于陌生人之间。平均来说, 朋友之间有1% 的基因是一样的,这种相似度相当于四代以内远亲的程度。另外,亲密的朋友会共享10% 的肠道微生物,其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增强彼此的免疫力和消化能力。
(生物谷)
痛风并非“病从口入”
青岛大学联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精准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痛风作为一种慢性病,其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而不是患者的生活方式。研究团队在260万人中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识别出了377个与痛风相关的基因位点和410个遗传独立信号。这项研究发现了大量的免疫基因和免疫通路,为预防痛风发作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治疗途径。(生物世界)
专家说
说法:冬季养阴润燥可以试试食疗。
解析:老百姓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大家的饮食往往比较温补,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暖气供应非常充足,很容易造成体内燥热。这个时候吃萝卜或梨,可养阴、润肺、祛热邪。炖汤的时候,可以放一些白萝卜,能够缓解温燥、清热消食。嗓子痒、咳嗽时,可以吃花椒炖梨,有很好的散寒、润肺、润燥作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8/cLrWog4ybyzvQjqWtmUnEt.webp)
说法:孩子持续干咳可能是在恢复期。
解析:当孩子的体温持续高于38.5摄氏度超过3天,或是病情迁延不愈时,家长要带其前往医院就诊、评估,并遵医嘱用药,切忌自行盲目用药。以支原体感染为例,轻症患儿一般不必住院,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充分休息,保证能量摄入并正确服用退热药。在恢复阶段,孩子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但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可达1~2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咳嗽症状会逐渐消失。(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王芳)
法:呼吸道过敏和感冒可以区分。
解析:从症状的持续时间看,感冒有相对完整的周期,具有明确的时限性,通常从症状发作到自愈只需要几天时间。而呼吸道过敏可能是阵发性的,只要患者处在过敏环境中就可能发作,但脱离过敏原后又能完全恢复正常;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长达2~3个月,也就是一个季节,过了这个季节,症状就消失了。从出现症状的位置看,感冒患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而过敏患者的症状除了出现在呼吸道,也可能出现在皮肤、眼部等其他身体部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张烨)
说法:“跑马”不当易损伤心脏。
解析:很多人在跑马拉松前,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练习,心血管无法承受剧烈运动带来的压力,容易发生痉挛,造成心肌梗死。建议没有进行过规律、高强度运动者,在“跑马”前做个心肺功能测试。如果心肺功能非常好,那么参加高强度运动是相对安全的;如果心肺功能已经减弱,建议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训练,提高心肺耐力后,再参加相对高负荷的运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