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中餐

2024-12-31蒋正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4年44期
关键词:家乡话碗面豆花

走进“遵义面馆”,父亲情不自禁地抖出一句家乡话:“你好,煮碗面!”

坐定后,父亲问:“老板,你也遵义的?”

得到老板的肯定回答后,父亲的眼里闪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光。

面来了,乳白豆浆煮黄金面条,绵软豆花如白云缥缈,蘸水碟中,臊子玲珑红亮,宛如琥珀,缀以几朵香菜,色如翡翠,异香沁脾。氤氲的热气里,父亲和我大口嗦着面,品尝着这难得的家乡美味。

已经有多年不曾回遵义老家,在偌大的天津城里,要寻得一家正宗的家乡菜馆以慰乡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几日前,父亲神秘地告诉我,他发现了一家遵义面馆,周末要带我去尝尝。我不置可否,但看到他兴奋的样子,我就明白了:他想家了。

遵义,赤水河边,我的老家。每次过年回老家,父亲总会一边吃饭,一边给我讲遵义的故事: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这些红色故事便也伴着家乡的美味钻进了我记忆的深处。

趁着干活的空隙,年轻的店主走出来,用家乡话和父亲攀谈:“以前都没见过您,第一次来吧?我们这里的味道是不是很正宗?”不等我们回答,店主就热情地介绍起自家的面来,“我们用的是遵义本地产的土黄豆,点豆花用的也是遵义本地的酸浆,还有这油辣椒……”他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语气里透着自信。店面不大,却被收拾得整洁有序。开放式的厨房挨着就餐的桌子,厨房里忙碌的想必是老板娘了,她正麻利地往大锅里下面,动作娴熟。

“爸,咱们什么时候回老家?”我把面在蘸水里浸了浸,送进嘴里。

“今年。今年一定要回!”

“今年一定要回家呀!”店主也附和着。店主的一句话仿佛一张用希望编织成的乡愁大网,把食客们的心都收了过去。大家都在埋头吃面,眼睛里似乎都有难以察觉的光。

“你好,煮碗面。”又一位聊慰乡愁的城市游子进了屋。

店外,梧桐老树的枝丫轻轻摇曳,似乎被这乡情感染,那一抹绿变得更加浓郁苍翠。

【天津师大滨海附属学校八年级(1)班】

●点评

作文开头干净利落地引入一个寻常的场景,“父亲”眼里闪过的“难以察觉的光”,引起了读者的好奇。文末点题,以又一位顾客的进入结尾,首尾呼应,构思精巧,立意深刻。整篇作文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切合语境,颇见文字功底;内容叙述清晰,细节刻画非常成功。

猜你喜欢

家乡话碗面豆花
家乡话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必要学家乡话
少年时代的那碗面
家乡话
蚕豆花
父亲的家乡话
治愈系良药,先生煮的那碗面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10碗面怎么分
10碗面怎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