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的规划路径
2024-12-31黄毅刚
作者简介:黄毅刚(198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乡村规划。
DOI:10.20028/j.zhnydk.2024.07.022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为城镇人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然而,城乡间的经济差异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不但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该文从乡村规划设计中把握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入手,并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4个方面为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我国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路径;乡村振兴;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2.29"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7-0090-04
Abstract: With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i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creating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for urban and rural people. However,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also increasing, in this case, not only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not optimal, but also lead to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grasp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eautiful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hina's beautiful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rom four aspects: planning and desig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so as to promote China's beautiful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planning path; rural revitalization; local culture
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做好农村的规划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对农村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可以实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有效调控,又可以有效地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体化、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所以,有关部门要紧密地联系农村实际,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真正推动美丽乡村的发展,提升农村的现代化程度。
1" 美丽乡村规划原则
1.1" 可持续性原则
在对乡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现阶段我国环境状况较为严峻,很多地方都存在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周围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引导村民注重节约利用各种资源,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才能保证其正常生活和生产不受到负面影响,进而推动其长期收入的增长。此外,在美丽村庄的规划中,需要着重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度、全方位的剖析并解决,推动美丽宜居、环境友好的现代村庄的建设,实现农村的整体发展。
1.2" 以人为本原则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统筹城乡规划设计高度关注,且在持续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讲,城乡规划的发展对乡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进行城乡规划方案编制之前,必须从多个方面对农户的意愿进行深入调查和走访,对规划设计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全面考量,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的,推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1.3" 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美丽村庄的规划时,需要注意到当地村庄的经济状况,在了解和分析当地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真实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行规划编制。此外,在进行美丽乡村路径规划时,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比如,在对一个村庄进行规划的时候,如果发现村庄的生产结构比较简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不强,那么可以从目前的经济结构变化出发,对有关的工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改善原有的工业结构状况,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提升。
1.4" 实现农业结构改革的设计原则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水平为目的的,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中,必须对其进行调整。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农业组织形式仍然是以粗放的方式进行的,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实行“土地承包制”,还要充分发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农业资源的多重使用,这样才能把上游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的原材料,不仅节省了费用,还保护了环境。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当地居民对周围环境的美化意识不足
在实施“美丽村庄”计划过程中,人们缺乏对周边环境美化的认识,导致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比如,许多家庭都会养殖家禽和家畜,但是在养殖的时候,家禽和家畜的粪便随便堆放,不但味道不好,还容易繁殖蚊子和病菌。同时,农村住宅多使用柴火、炭火等生活用品,大多数人家都是把材料堆在院子一角,既破坏了房屋的美感,也不便平时生活。另外,许多居民在景观设计上还停留在“大体干净”的层面上,很难做到对居住的美学和环境的保护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统筹。
2.2" 乡村规划设计缺少科学合理性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要根据农村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规划和设计,让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给农村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的方案都没有立足于农村的现实情况,例如:有些规划者只顾着提升工作效率,忽略了工作质量,把过去的城乡规划方案运用到了美丽农村的规划中,导致在规划和施工中与农村的现实脱节,使得这些方案徒有其表。此外,很多地方仍存在着一些仅着眼于近期经济利益的情况,未作长远考量,未能确保计划的长远执行,从而影响了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即便前期村庄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具备可持续性,难以保障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与更新。
2.3" 乡村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许多工作人员对美丽村庄的规划认识都不够深刻,他们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城镇规划上,而对村庄的规划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往往会使用传统的规划和建造方法来对村庄进行改造。其根本原因在于并未建立健全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同时现行的制度也未实施,致使在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各类紧急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极大影响了规划建设工作的水平。
2.4" 没有考虑乡土文化
要想达到美丽乡村的目的,就必须对农村进行科学的规划。为此,有关主管机关必须在进行城乡规划之前,深入理解其性质和内容,理解其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就当前的现实而言,有些地方仅仅注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并未将当地的文化融入其中,造成了农村某些习俗的流失,这违背了美丽乡村的建设目的,也不利于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
2.5" 没有认识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求,结合农村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区域特色,确定适宜的发展方向,以推动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城乡规划者并未充分重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意义,也未从农村现实发展出发,造成了城乡统筹与城乡发展需求脱节的现象。
3" 城乡规划中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路径
3.1" 积极推进宣传普及工作的开展
当前,一些农户文化程度不高,对美丽乡村规划相关政策和理念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只有较为片面的认知和理解,这必然会影响到对这一工作的支持程度,也不利于营造全民参与的环境。在对美丽乡村进行宣传和普及的同时,要引导农户对乡村进行合理治理,建立美丽乡村的理念,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有所认识,为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推广过程中,可以针对青少年和老年人开展宣传活动,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可以与大篷车形式的展示相配合,扩大活动的范围,使其更好地发挥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并以此为重点,通过主题教育,使农户更好地认识到村庄管理和规划建设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要对非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为农村的治理、归化提供合法的保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知识的传播和讲解,利用碎片化的网络阅读的优势,对冗长的文档进行简化,让他们能够在空闲的时候参加到关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知识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宣传和普及工作的效果。通过设置“意见箱”,拓宽居民对美丽村庄规划的了解,并将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到城乡的规划之中,从而使规划更加合理。
3.2" 突出布局规划合理性与科学性
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美丽村庄规划有机地融合起来,从城乡综合规划的角度进行布局,对村庄的用地种类进行分类,确定村庄的建设面积,并对复垦的范围进行规划,以突出区域的合理划分,从而推动农村发展的崭新模式。在规划布置过程中,要对村庄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进行深度的剖析,对村庄的人口和房屋的数目进行调研,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建筑进行规划和设计,使之符合现实的需求。在对美丽村庄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最大限度降低对耕地的占用,如果确需使用,要事先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取得相应的许可。在制定村庄规划布置方案时,设计者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俗,对村庄进行科学的设计,为发展农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总体设计上,还需要与当地居民保持紧密的关系,做好总体设计和计划的宣传工作,以确保农民对美丽村庄规划建设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3.3" 优化基础设施,完善乡村规划体系
在实施美丽村庄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健全的规划系统,是实施美丽村庄规划的关键。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公共服务,所以,在构建美丽乡村的规划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完善,可以使农村社区的人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许多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缺乏,而且现存的设备类型也不多,与城市的基础设施配置比起来,还比较滞后。此外,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更好的美丽村庄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必须在各个村庄建立一个专用的办公场地,用于会议、各种计划,以及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在这些地方建立森林公园、田园休闲活动设施等。与此同时,还应对这些场所进行适当的规划,例如:可以放置一些用于村民运动的基本体育设施,也可以在农村建设一个小型的平台,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农村与城镇在硬件设施的配套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农村的供给水系统、供暖等配套设施远远落后于城镇。因此,在农村地区,可以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当2个村庄相距不远时,可以考虑2个村庄共用一套配套的设备,从而可以在美丽村庄的规划和建设中节省资金;有些村庄与城镇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则可以利用城镇的硬件支持设施,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美丽乡村的规划费用,加快规划建设的速度,让农村的居民能够尽早使用配套的基础设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以村民为主导,指导村民合理的规划和施工,让他们主动参加到规划中来,确保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
3.4" 重视文化建设
在美丽村庄的规划过程中,文化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其既可以彰显村庄的特色,又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促进新农村的发展。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有关部门要全面了解地方风俗民情,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针对这一问题,有关单位可以开展名人宣讲、诵读经典、讲述地方古代文人故事等文化活动,或者修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
3.5"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美丽村庄的规划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营造,使农户从生理和心理2个层面上获得“美”。在目前阶段,很多人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不可避免地阻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这一工作的实施上,必须要反映出连续性,并且要注重具体的细节。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途径着手:一是要把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做好。以村庄的模式为参考,对垃圾箱和垃圾收集角落进行科学的布置,对放置可回收和不能回收垃圾的地点进行详细的区分,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各种环境问题,从而改善村庄的卫生状况。此外,可以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回收、转运及集中处置。二是要加强公厕的建设,提升生活垃圾治理的效果。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对公厕要进行统一化和标准化的设置,对原来的公厕进行整体修整。在进行废水治理时,要进行相应的管线布置,将每户废水都集中排放到同一个处理点上。通过配置污水处理厂和生物池,可以实现对这一能源的充分利用。三是实行规模化饲养,进行工业区划。对农村农户进行普查和注册,划分养殖区和生活区,并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和疾病的教育和宣传。对一些养殖场进行检验,若存在不合格的情况,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以保证达到卫生标准。与此同时,对因病而死的牲畜或排泄物进行统一处置。四是要科学布置道路标志和招牌,凸显标准化。对已有的路标、公告牌的位置、内容等进行核查,发现虚假或不符合规定的,必须立即予以取缔,并进行整改,应保证位置醒目,标志清晰,内容真实。五是运用绿色建材,提升园林景观效果。有关单位应主动进行宣传,以增加农户对环境保护设备和物料的兴趣,让他们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要立足于现有的自然状况,统筹推进各项绿化工作,例如在公路两侧栽花栽树,确保景观整洁、美观。
3.6" 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农村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村文化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在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时,要对农村的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并与农村的现实发展相联系,将农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政府是实施农村工业的龙头企业,要发展农村新兴工业,必须要有相关部门在科技、财政上给予扶持。以“农家乐”“采摘节”为代表的生态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既是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又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国家制定了“一村一品”的村庄计划,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以村庄为基础,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将当地农村的资源优势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规模的农村主导经济产业。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又可以达到美丽村庄规划建设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最终达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然而,过去的村庄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建设都很粗糙,这不但造成了村庄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产生了很多垃圾,特别是一些生活垃圾。因此,要想让农村的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就必须要引入更多的科技,对农村的规划发展模式进行改进,设立一个垃圾处理厂,将这些垃圾进行统一的回收和处理,将可回收的垃圾通过生产重新变成可利用的资源,从而提升农村的资源利用率。此外,各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拥有丰富的人文遗产,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所以,农村的人文资源对于发展环保工业也是十分必要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的文化资源的开发,根据农村原本的地域条件和环境特征,制定相关的支持措施,对地方农村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理解地方风情,与旅游相融合,同时加强发展,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的漂亮村庄。利用上述发展途径,可以细化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法,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既能满足农村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要,又能达到农村富裕的目的。
3.7" 切实推进人文主义建设工作
从城乡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在实施美丽村庄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对人文建筑的关注,将人文因素充分发掘出来,并引入到村庄的规划之中。在美丽村庄的规划中,一定要将村民的权益保护好,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村民的认同和支持,为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计划的顺利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人文营造的实际过程中,要综合地剖析农村的特殊资源,发掘自然和人文资源中的优势资源,突出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其自身的文化特点,推动特有的人文主义环境的营造,在帮助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幸福感,避免新的家园环境带来的陌生感。经过漫长的发展,每个村庄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农村文化。在进行美丽乡村的设计和布置过程中,还可以对农村文化进行保护,从而制定出一套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美丽村庄的规划,达到对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对农村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农村文化遗产造成伤害,尽可能地保留它的原有面貌,这有助于农村青年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充分的认识。另外,可以根据村庄的特殊条件,例如: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的乡村,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和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和经济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实施“美丽村庄”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规划建设的同时,相关部门既要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要兼顾农村居民的心理需求,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思想,充分地整合各种农村资源,科学地规划村庄的总体布局,打造独特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 刘冲.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96-97.
[2] 李宏玉.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J].农村科学实验,2019(22):5-6.
[3] 方瑞华.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探寻[J].美与时代,2019(4):44-45.
[4] 余德平.关于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9(12):94.
[5] 翟志军,唐世斌,朱晓晨,等.城乡规划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9):71-73.
[6] 宋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究[J].花卉,2019(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