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优化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4-12-31和文婷
摘要:教师在教学习作时,可以根据部编版教材编写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切实学习情况有效组织教学方式。采用“以学定教”的方式,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理清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梳理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知识进阶,让学生在逐层体验中构建学习过程;有效整合,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丰富学习成果。
关键词:习作教学 厘清思路 知识进阶 有效整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展示范文,教授写作方法,然后学生根据对范文的理解与吸收来写作。然而,教师所提供的范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同时教师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尤其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习作基础,于是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大胆地尝试了“先写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力求弄清学生的起点,寻求提高写作教学的突破口。
一、厘清思路,在自主梳理中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以“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为主题,语文要素为“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按照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的“理解教育”的大概念思想,我们认为学生会写一篇写人习作只是一项技能的习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获得的学习成果是“会用文字的方式表达生活中所见到的人”。
对于写人类的文章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接触,并且围绕上述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本单元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这些文章都从不同角度教会学生如何表现人物的特点。所以学生对于人物描写并不陌生。在教学这一课开始,笔者就鼓励学生自主梳理习得的写作手法,从而明确自己最终的学习目标。
二、知识进阶,在逐层体验中构建学习过程
在学生自主习作之后,老师挑选典型文章,请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同学们化身小评委,来点评同伴的作文。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行文语言单调,不够精彩。于是笔者在学生评价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
(一)聚焦学情,精准起点
学生评价“早上起床竟发现洗脸池里有一只超大的蟑螂,吓得毛巾掉在地上。妹妹闻讯赶来,看到蟑螂便一把把它捏扁了。”这一句时说妹妹的动作太简单,不够生动。
经过笔者趁机引导该生还原抓蟑螂现场,大家一起找到了好多可以恰当描写妹妹动作的动词“拿、靠近、对准、捂、按、捏”。最后该生领悟到了“动作连缀的妙处”。最后我们共同得出这节课的提升点:动作描写时,动词要连续使用,这样才能更精彩生动。
在这样一边自主学习一边厘整的过程中,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从“模糊”走向“清晰”,逐步理解。“先写后教”的习作教学方式可以很好打开学生的写作空间,减少范文对学生的写作思维束缚,更方便老师摸清学生在哪里,准确的找到提升点。这样学生再进行对比修改,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例文引领,深度学习
在充分了解了学情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授,教师此时出示下水文《实力“干饭人”》。学生做评委点评范文。他们会发现语言,动作描写。再次理解如何写好后又有了新发现。
学生在点评“如果让他看见四周有同学的鸡腿还剩着,这可不得了,他立刻满脸堆笑,蜜汁似的笑意都快从他耷拉的眼角里流下来了”神态描写非常生动。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到能神态之所以生动是因为把它放大了。教会学生捕捉细微的表情变化,要按下暂停键,拿好放大镜。还现场请一位小戏精上来表演。其他同学现场进行神态描写。
在逐渐深入的学习体验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进阶。同时也对此次习作的提升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师依据学生目前的习作水平,重新整理教材,针对学情,合理运用教材,精准施教,学生在老师“导”完后,就能学到自己要学的新法,学习循序渐进呈螺旋式推进。
三、有效整合,在多元评价中丰富学习成果
部编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要有利于激动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估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的评估中,使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 同学互评——拓宽思维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对习作进行讨论和修改时,能让学生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更好的认识。在互改作文中,优等生改差生的作业,通常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作业水平低的学生在批改作业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2.师生同评——促进提高
在写作评估中,要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师在做授课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堂朗读,让同学们认真倾听,激发了同学们对学生的评价兴趣,大家都积极发言,七嘴人舌,讲长处,说缺点,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笔者在上课时,经过师生互评,共同获得了这次习作的提升点,并一起编写了一份自评表格。(如下所示)
3.展示评价——体验成功
杜威还指出,想要让儿童能充满兴趣、始终如一地坚持做一件事,最好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下列活动:
1.举办优秀作品交流会
老师组织同学进行优秀作品交流会,让同学们互相欣赏对方的精彩段落和优秀词句,从而实现共同提高。笔者在教室门口设置了优秀作品展区,将同学们笔下精彩的形形色色的人展示出来,互相欣赏学习。
2.编辑《优秀习作选》
把优秀的习作编辑成报纸或作文选,在班级和年级中传阅,让学生有平台展现自己的才能。在本次习作完成后,笔者在班级内编辑了一本《特别的你》,收藏优秀作品。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教”,更不能为了突出教师的“教”而无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以学定教”,就是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依据,将教师的作用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厘清习作思路、在逐层体验中知识能有效进阶,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将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实现习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庾立忠.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提质增效增效”初探[J].语文课内外, 2020( 13).
[ 2] 杨霞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的作用 [J]. 教育现代化,2017
[ 3] 罗丽华 浅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J]. 新课程(上),2015
[ 4]王燕.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21( 98): 6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