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接通的奇妙世界

2024-12-31马忠

福建文学 2024年11期
关键词:儿童诗童趣花儿

和孩子一起读诗,陪孩子一起成长。小学语文教师聪善,长期专注于儿童诗创作和诗教,在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并出版儿童诗集多本。近日,收到他最新出版的儿童诗集《小小的湖》(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3月),一口气读完,感觉盛放在这“小小的湖”里的每一首小诗几乎都与大自然相关,活泼清新,明亮自然。瀑布、花朵、果实、朝霞、大地、天空、雨点、野鸭、蟋蟀、孔雀、萤火虫、鹅卵石……大自然中这些普通的事物和景象经过诗人目光的打量,无不充满诗意的美感和灵动的气息。

聪善抓住了儿童的视角,笔法一任天真,一任自然。诗里观照的动植物特别多,而且在他的笔下,万物皆有灵性。“春姑娘醒来的时候/

花儿学校便开学了/成群的花儿像约好一样/一股脑儿冒了出来//阳光老师来了/他教花儿们微笑/以及画各种漂亮的水彩/风儿老师来了/她教花儿们礼仪/以及跳优雅的舞蹈和唱歌//而当雷电的铃声响起时/花儿们马上合上书本/

用最快的速度躲起来/因为雨点老师那么凶/花儿们可不想上/雨点老师的课。”(《花儿学校》)你看,原来花儿也可以像小朋友一样去上学,他们学的东西还不少呢,而且他们竟然也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另一首《太阳渔夫》同样以拟人的手法,将太阳比作渔夫。虽然他有一张金色大网,又站得那么高,只要撒下来,一切都是他的网中之物,可他只顾撒网不懂及时收网,结果忙了一整天,“除了网到几朵云霞/其他全漏网了”,什么都没捞着。是不是觉得妙趣横生呢?这样的儿童诗往往让人于会心一笑中感受到童年的欢悦。

与此同时,诗人对雾、月光、叶子、小蜗牛、长颈鹿、小草、风儿、根与泥土等的富于想象色彩的拟人化描绘,将孩子的问题和他们探索世界的愿望联结在一起,带读者在儿童的目光和想象里穿行,让人觉得万物真的有生命、有灵性,同样有喜有悲。如《小花》《听榆树爷爷讲故事》《风儿找家》等,完全是出于孩子对大自然的感受,那色彩、那声响、那动感,都是童年生命力特有的表现。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聪善保留着完整的儿童的感觉。其间的每一首小诗,以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以孩子的心灵去感受,以孩子的口吻娓娓道来,不造作,不堆砌。正是因为诗人全身心回归童年的感觉和状态,使得整本诗集始终透露出轻松、谐趣的气息,生活色调变化丰富,从而尽显质朴、自然天成的本色之美。

哈荷说:“世间没有单向桥。”因为这个世界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万物相连,这种联系发生在包括所有的动物、昆虫、植物、天气形式、空气本身以及所有活着的人之间,无一例外。所有的人虽然可以保留自己的特质,但无法与其他一切事物孤立开来。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儿童诗集《小小的湖》中可以看出,诗人非常珍惜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因为一切事物都至关重要,即便是最细微的事物也是如此,包括风的气味、树的飒飒声、举着一粒粒草籽或花蕊的蚂蚁等。在聪善笔下,生活的现实与诗意的真实通过想象难能可贵地重叠在一起,一切事物都有聪明才智:“变成星星的水果”“一只会笑的杯子”“长满故事的树”“会唱歌的风铃”“调皮的小精灵”“痒痒的春天”……因为它们深爱着我们。

整体来看,聪善以儿童的视角写出了孩子们对身边事物有趣的观察、新鲜的认知、小小的惊喜,从而彰显儿童的天真活泼、纯真善良、童趣想象。这对于一个已经从事儿童诗创作多年,并已取得可喜成就又年近中年的诗人来说,尤其难能可贵。聪善是如何从以往的写作模式里突破,寻到新的创作途径的呢?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一是抒情性。诗歌是主情的,儿童诗的抒情有它解读与接受的阻隔,诗人往往需要针对儿童的心理、思维方式和认知偏好,通过选取儿童易于接受的叙事方式,融情于事,寓趣于叙,形象地表现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创作能够为儿童所理解的诗歌作品。比如《点灯人》:“每当夜幕降临/点灯人就要飞到天上/

把一颗颗星星点亮//等忙完这一切/他才回到自己住处/倒头呼呼大睡//没人知道他住在哪/

因为他从未在自家小屋/点燃一盏小灯。”这首诗走出了以讲故事方式推进的写作,以有趣的想象渐次展开,牢牢把握住了儿童的视角与认知,稚气盈握,情趣倍增。

二是独特性。应该说独特性就是诗人的创造性。独有的感悟,独有的构思、语言与思考,产生独有的审美情趣,构成了诗之个性。且看《大地和天空》:“大地非常好奇/天空那么高/上面藏着什么秘密呢//树知道大地的心思/于是一有空/就踮起脚望啊望//天空看在眼里/却故意把身子/藏得更远了。”诗人面对天空和大地生发出了奇思妙想,一反传统童话的展开,赋予大地、天空和树以灵性,并大胆地叙述,情景的交叠,给读者带来一种新奇感。这样的儿童诗不是老生常谈的说教,而是一种全新的美好的张扬与个性的释放。

三是童趣性。儿童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期待,这是人之常情,更是人之本性。那么,如何表现这种“期待的童趣”呢?不妨看看聪善的《最后一片叶子》:“秋风来了/

她招呼大家去旅行/叶子们纷纷响应/只有一片叶子/任秋风怎么劝/也不愿离开大树/他说/大家都走了/总得有人看家啊/秋风听了点点头/于是这片叶子/一直留在了树上。”秋风扫落叶是一个自然现象,一片叶子为什么“不愿离开大树”?诗人并没有简单地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而是从想象出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读完全诗,才让人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你看,这片留下来“看家”的叶子是不是很可爱呢?

四是思想性。寓教于情的感染力,为聪善的童话诗插上了价值取向的翅膀。常言说,诗人应是个思想家。聪善立足于孩子的思维与情趣,更不乏健康向上的启发与点拨。比如《小树和小鸟》:“一只小鸟飞到一棵小树上,/小树很高兴,希望小鸟能多停留一会。小鸟说:/

‘可对我来说,/飞翔才是最重要的。’小树想了想说:/‘哦,我明白了,/对我来说,/等待是最重要的!’”这里,我们从小树与小鸟的对话中读出了思辨。

当然,诗集里的“我们”还包括人类之外的自然、星球、宇宙等更开阔的世界。全书分为七个专辑,每辑作品风格各异,题材广泛,艺术手法多样,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尽情展现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活泼景象,使得《小小的湖》所展现出来的关爱生命、眷恋美好事物的人文情怀更加突出,并充满梦幻与童趣。

责任编辑 李锦秋

猜你喜欢

儿童诗童趣花儿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教案《创作儿童诗》
童趣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亲近不得的花儿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如何写儿童诗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