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2024-12-31杜清锋张青
摘要:教育部2019年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超重肥胖率上升和身体素质下滑同步发生,可见体重增加对体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期望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探索出及格率最高的BMI范围,制订有效针对性的方案,帮助学生轻松高效地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合适体重。本研究方法主要是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集数据,并进一步整理归纳分析。结果发现:(1)BMI非正常体重比例大,超过三成学生未能保持在正常体重;(2)女生正常体重比例优于男生;(3)BMI指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呈上升趋势;(4)BMI和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相关性大,及格率最高是正常体重学生,高出超重肥胖学生学生及格率20%;(5)不同BMI等级对男生引体向上、女生800m跑和男生1000m跑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与肺活量、座位体前屈等相关性不显著。为此,本研究的结论是:鉴于BMI和总成绩、800和1000m跑等项目成绩有较强相关性,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重点应该在体育教学应渗透更多的体重管理内容,帮助学生保持合适的BMI值及良好体形,事半功倍的达到更高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关键词:BMI "大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7-097-3-ZL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10%。结合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多部门联合出台一系列政策:一个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两个纲要——《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三个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帮助学生体格良好发展,从运动和营养多方面着手,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国卫办食品函316号)《关于〔2021〕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2021〕艺厅函38号),适应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
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身体成分常用指标:BMI(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MI的高低与健康表现高度相关,因为BMI能间接反映人体胖瘦程度和身体成分,而身体成分被美国运动医学会认定为健康体适能四要素之一。即良好的健康体适能,可借助BMI判断身体成分在正常范围内来保证。比较分析某一群体身体成分及健康活力水平时,BMI是个可靠的指标,所以BMI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以下简称“体测”)。
1、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概念界定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1661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381名,女生6238名。大学一年级5511人,大学二年级5411人,大学三年级5697人。
1.2、研究内容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研究,以BMI等级分布为中心,分别对测试总成绩和各单项成绩进行对比研究。
1.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以BMI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查阅文章606篇。在上结果中再以“成绩”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出文章195篇,阅读整理分析。
(2)测试法。
按照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由专业的体育教师,采用专门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测试项目有:男女均参加的身高体重、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女生参加的仰卧起坐、800m跑,男生参加的引体向上、1000m跑。
(3)数理统计法。
利用WPS对测试数据进行分类录入,并对BMI值和等级进行频数和百分数的描述性统计,再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BMI进行对比。对不同BMI等级下各个项目的成绩分布进行分析。
(4)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各项目不同BMI等级分布规律,剖析原因,帮助学生高效轻松地进步。
1.4、相关概念界定
BMI值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米(BMI=体重÷身高平方,体重单位kg,身高单位m),与体脂含量正相关。BMI等级有4个:正常体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大学生BMI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其BMI各等级范围如表2: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单项成绩和总成绩等级评价有四级,优秀90-100分,良好70-89.9分,及格60-69.9分,不及格小于60分。一个群体中优秀和良好占的比例为优良率,不及格测试者占的比例为不及格率,及格、优秀和良好测试者加一起占的比例为及格率。
2、结果分析
BMI等级中超过1/3的为非正常体重,其中女生正常体重比例优于男生。纵向看BMI指数呈上升趋势。BMI对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影响大,其中正常体重的学生及格率最高。BMI对单项影响较大的是男生引体向上、女生800m跑和男生1000m跑。而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等影响较小。
2.1、学生不同年级、性别BMI等级分布
如图1所示,学生BMI值呈正偏态分布,集中于17-24,平均值为22.35,频数最多的是20,平均数大于众数。如图2所示,全体学生正常体重比例64.44%,其中女生73.79%优于男生的58.83%,差距近乎15%。而男生超重和肥胖率是21.13%、11.71%,分别比女生高出近8%和5%。
如表3所示,纵向看,大一到大三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低体重呈下降趋势。结合年级和性别看,大三男生超重肥胖率最高,达到34.83%,超过1/3的大三男生体重超标。分析与学校仅一二年级有体育课相关,大三没有体育课,且大三学生有近一学期在外实习,集体活动减少,日常活动量也减少。另外,也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高度相关,进入大学后饮食作息等生活节奏不规律,而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导致体重增加。
2.2、不同BMI等级下总成绩的等级分布
不同BMI等级下体测总成绩等级分布,如表4,及格率和优良率从高到低的BMI等级同为:正常体重、低体重、超重、超重肥胖。可见体重超标后随BMI值增加,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成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及格率从77.01%下降到31.7%,每100名学生中少于45人及格。由此看出体重超标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有负面影响且增大越多影响越大,其次低体重也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有负面影响。
另外全体学生体测总成绩平均分63.28,及格率67%,看出学生总体及格率偏低,且及格的成绩相对不高,简单说,学生多是勉强及格,优良率仅为6.7%。
2.3、BMI对不同项目影响
BMI指数对大部分测试项目有影响,如男生引体向上,800m和1000m跑影响显著,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等影响不显著。
(1)BMI指数与肺活量的相关性。
女生肺活量及格率最高的是超重学生,男生及格率最高的是正常体重,及格率最低的男女生均为低体重学生。BMI指数大学生通常骨架更大,胸廓更大,从而给肺通气功能创造更多空间,所以肺活量通常更大。外在看低体重学生骨架小、胸廓小,自然肺活量相对小一些。
(2)BMI指数与50m跑的相关性。
如表6,结合性别看女生50m跑成绩最好的是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男生除了肥胖学生,及格率相差不大,短跑是爆发力项目,受体重影响相对小,优秀运动员体格也更健壮。除肥胖等级外学生50m跑成绩,并没有随BMI值升高表现出负面影响。
(3)BMI与立定跳远的相关性。
如表7,结合性别看女生及格率最高的是正常体重和低体重超过86%,且远高于男生51.35%的及格率。立定跳远成绩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并不是女生比男生跳得远,而是赋分标准不同,女生更容易获得较好分数,男生相对难得分。男生更需要优化跳远技术,提高下肢力量才能跳得更远。
(4)BMI指数与坐位体前屈的相关性。
坐位体前屈平均分,男女生不同BMI等级学生没有明显差异。通过表8看,男生及格率90.26%高于女生及格率86.17%。而女生坐位体前屈平均值为14.46cm,高于男生12.31cm,成绩却低于男生。亦与赋分标准相关,柔韧性测试对女生要求更高。
(5)BMI指数与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的相关性。
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同属于耐力训练,且运动强度取决于个人体重,表9显示,女生仰卧起坐除肥胖学生及格率86.02%,其他等级学生及格率均超过90%。而男生引体向上是体测中成绩最差的,及格率不到1/3,平均分只有29.46,0分的占男生39.4%,首要原因是引体向上属难度较大的动作,不经过刻意练习很难完成。另外引体向上属拉力训练,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不如推力训练高,所以引体向上普遍性的成绩特别差。也说明学生上肢力量,特别拉力更需要加强。从维护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看,上肢拉力更需要加强,能帮助提高运动表现,促进保持良好体态。
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最高是低体重学生的34.72%,随BMI值增加平均分和及格率逐渐降低。引体向上是对抗个人体重的自重抗阻力训练,低体重学生负荷小,所以更容易完成。但是不建议为了更好的引体向上表现而盲目降低体重。如果超出的体重是肌肉成分,勤加练习一样可以成功挑战引体向上。
(6)BMI指数与女生800m跑、男生1000m跑的相关性。
表10显示,耐力跑测试女生及格率57.5%,高于男生的49.28%。另外耐力跑测试也是所有测试项目中平均成绩和及格率最低的,仅仅优于男生引体向上的平均成绩。耐力跑最直接取决于学生的日常活动状态,不多做心肺挑战的运动,很难获得高分。不像立定跳远、50m跑等,天赋好的学生不训练都能获得较好成绩,所以耐力跑测试在体质健康测试中权重为最大的20%,耐力跑也最有测试的必要性。所以,提高体测成绩应重点训练耐力跑。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现阶段BMI非正常体重比例大,超过35%学生未能保持在正常体重,其中超重肥胖比例近28%,另有7.6%的学生低体重。另外,是女生正常体重比例优于男生;BMI指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成上升趋势;BMI和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相关性大,及格率最高是正常体重,高出超重肥胖20个百分点;BMI值对男生引体向上、女生800m跑和男生1000m跑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与肺活量、座位体前屈等相关性不显著。
3.2、建议
重点训练平均成绩较差的耐力跑,且耐力跑训练和降低BMI可以相互促进。(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全面的大健康观,有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意识,并鼓励其积极行动起来,提高其运动的自主性和动力;(2)教育学生掌握科学全面的体重管理方法,从运动、营养和生活习惯多方面着手。不是听信或采用不科学的减肥药或节食减重;(3)创造良好条件,方便学生运动,打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和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4)抓严体测流程,引导学生重视体质健康测试,重视身体形象,重视身体健康;(5)重视体测后的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针对性的提高或优化不理想的测试项目。
参考文献:
[1]徐威.大学生BMI指数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以中北大学为例[D].山西:中北大学,2022.
[2]王丽丽.BMI指数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影响的研究[J].榆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
[3]张雅雯,王红杰,河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J].医学研究与教育,2023(2).
[4]刘国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跟踪分析与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9(6).
[5]史宏雨,陈丽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项目分布特征[J].探索与争鸣,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