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4-12-31刘园园王会娟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高质量发展策略展开探索与研究。其中从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分类、空间分布格局(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类型、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集聚度、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均匀度)、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征、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三个方面对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根据上述分析从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三个方面总结出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并“对症下药”,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高质量发展策略 "肇庆市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7-054-4-ZL
1、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推进“旅游+”和“+旅游”,推动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资源,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肇庆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积极推动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肇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体育旅游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目前,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以上研究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和特色优势,为肇庆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理论、政策和研究成果。梳理肇庆市体育旅游发展的历史背景、政策环境和现状,了解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特色与潜力。
2.2、空间分析法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分析技术,对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布分析,揭示其空间结构特征,找出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的规律、趋势和潜在问题,为高质量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3、网络调查法
网络调查法是一种高效、便捷且广泛适用的研究方法。利用搜索引擎搜集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景点介绍、旅游线路、游客评价等。利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通过可视化工具(如图表、地图等)展示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质量发展状况。不受地域限制,能够覆盖更广泛的调查对象,快速搜集大量数据,节省时间成本。
2.4、实地调查法
对肇庆市的主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分布、类型、规模、设施状况等,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体育组织等相关机构进行深入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3、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3.1、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分类
(1)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肇庆市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其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资源、体育旅游项目、体育场地设施、节庆活动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这些资源为肇庆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①自然资源优势
肇庆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岭南第一奇观”七星岩、“天然大氧吧”鼎湖山等。肇庆市正积极利用这些自然资源,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户外运动基地,如肇庆高新区赛车运动、星湖水上运动、北岭山休闲运动、怀集攀岩运动等。
②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项目
肇庆市策划了众多休闲体育旅游活动,如环星湖自行车赛、穿越鼎湖山、徒步羚羊峡等,这些活动集运动休闲、竞赛表演等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旅游选择。此外,肇庆市还结合时下消费需求,在景区内增设了新型运动体验项目。例如,在鼎湖砚洲岛航空运动旅游营地,游客可以进行动力伞飞行、三角翼飞行、高空跳伞等航空运动;在高要八卦村景区,游客可以参与真人巷战CS活动,体验对抗赛、解救人质等运动乐趣;在高要猫爪谷景区,游客则可以参与泥巴大战,体验童真。这些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项目不仅丰富了肇庆市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进一步推动了肇庆市体育旅游的发展。
③逐步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
肇庆市体育场地设施为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相对有力的保障。每年,肇庆市都会举办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40多场次,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仅提升了肇庆市的知名度,也推动了体育旅游的发展。根据《肇庆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到2025年,肇庆市将实现一系列重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目标:全市计划新建体育公园不少于4个,各县(市、区)均将建有“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构建体育场地设施更高质量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在端州区、鼎湖区(含肇庆新区)、四会市(含肇庆高新区),重点打造可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的体育场馆;在高要区、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重点依托山地、江河、湖泊等自然条件,结合绿道、碧道设施打造优质的户外体育运动场地,为市民提供更多接触自然、享受户外运动的机会;在各县(市、区)完成200km以上的健身步道建设(主要分为健走步道、登山步道和骑行道),鼓励建设智慧健身步道,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健身环境。
④丰富的节庆活动
肇庆市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包括广府文化庙会、包公诞、开耕节、龙狮巡游等。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演变与改进,还举办了众多现代的品牌节庆活动,如鼎湖山音乐节、光影艺术节、肇庆马拉松、肇庆徒步日、星湖赛龙舟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进一步丰富了肇庆市的体育旅游资源。
⑤政策支持
肇庆市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以“精品打造”为导向,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深入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融文化和旅游为一体,致力于体育旅游事业的提质升级。坚持文旅产业化、集聚化、高端化,加快文旅融合,大力发展广电体育事业,推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形成文广旅体共赢发展格局。
(2)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从资源类型的角度进行分类,涵盖了自然、人文、民俗、现代和休闲度假等多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旅游选择。
①自然型体育旅游资源
肇庆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岳、水体等。这些自然资源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七星岩、鼎湖山、大斑石、燕山、燕岩、宝锭山等,这些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登山、徒步、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星湖、西江、贺江封开段、砚洲岛、古水河、绥江等水域提供了水上运动,如划船、漂流、冲浪等项目的场地;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鼎湖山、黑石顶、大稠顶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为生态旅游和生态探险活动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②人文型体育旅游资源
肇庆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文物古迹300多处,这些历史遗迹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作为体育旅游的载体。例如,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6处历史悠久的建筑或场地经过改造后,可以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或活动,让游客在欣赏历史文化的同时,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此外,肇庆市还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这些场馆不仅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还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成为体育旅游的重要景点。肇庆市还举办了一系列体育旅游节庆活动,如鼎湖山音乐节、光影艺术节、肇庆马拉松等。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还推动了当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节庆活动往往融合了地方特色文化和体育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体验。
③民俗型体育旅游资源
肇庆市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的下帅壮族瑶族乡是广东省7个少数民族乡之一,特色文化有壮瑶山歌、春牛舞、采茶舞、马舞、竹竿舞、牛王诞等。其中一些民俗活动还融入了体育元素。例如,肇庆市的一些传统节日会举办舞龙舞狮、龙舟竞渡等民俗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还能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此外,肇庆市还积极推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武术表演等,让游客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型体育旅游资源
随着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肇庆市也积极引入现代体育旅游资源。例如,肇庆新区体育中心、骄阳羽毛球馆、青少年体育综合训练馆、航空运动旅游营地、水上运动中心等基地设施一系列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活动(国际马拉松、自行车赛、龙舟锦标赛),吸引了体育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⑤休闲度假型体育旅游资源
肇庆市还拥有众多休闲度假胜地,这些资源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舒适的休闲环境。例如,可以在度假村、温泉区等场所开展瑜伽、太极、高尔夫等休闲体育项目,让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3.2、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1)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类型。
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主要表现为集聚与分散并存的特点:
一方面,主城区作为肇庆市的主要旅游集中区域,其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尤其是高要区、大旺高新区等区域,集中了大量的体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完善的户外运动基地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旅游体验。
另一方面,离主城区较近的德庆县和四会市也是A级景区的集中区域,这些地区同样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如山地、水体等自然资源,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这些资源的存在,使得肇庆市的体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散性。同时,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等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如山地徒步、水上运动等,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因此,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中的分布类型可以概括为“集聚与分散并存”,即主城区和周边地区集中了大量的体育旅游资源,而部分偏远地区则呈现出一定的分散性。这种分布类型有助于游客在肇庆市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旅游项目,同时也为肇庆市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集聚度。
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集聚度主要体现在部分区域或景点具有较高的资源密度和吸引力,形成了明显的体育旅游集聚区。
集聚区具备独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如七星岩、鼎湖山等自然风景区,以及肇庆古城、端州古城等历史文化遗产区。这些区域因其独特的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体育爱好者前来旅游和进行体育活动。
肇庆市在旅游规划和开发过程中,注重将体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这种综合性的旅游开发模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促进了体育旅游资源的集聚。例如,在七星岩等自然风景区中,除了提供传统的观光游览服务外,还增设了徒步、攀岩、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育旅游体验。
肇庆市还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体育旅游资源的集聚度。这些赛事和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也提升了肇庆市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肇庆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自行车赛事等,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旅游品牌。
(3)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均匀度。
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均匀度整体较高,但仍存在区域差异和类型差异。
从全市范围来看,肇庆市的体育旅游资源在各个区县(市)均有所分布,涵盖了自然型、人文型、民俗型、现代型和休闲度假型等多种类型。这种分布格局表明,肇庆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较为均衡,没有过分集中在某一地区,而是尽量让全市各区县(市)都能分享到旅游资源的红利。
为了进一步提升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匀度,肇庆市需要继续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也要注重不同类型体育旅游资源的均衡发展,推动全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4、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与分析,得出影响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如下:
4.1、自然地理因素
从地形地貌因素看,肇庆市地貌西北高,南部和东部较低,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平原较少。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影响了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例如,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合开展徒步、攀岩、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而平原地区则适合建设大型体育场馆和开展水上运动。从气候条件看,肇庆市的气候条件对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也有重要影响。肇庆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较高,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这种气候条件为水上运动、户外露营、山地徒步等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从水资源看,肇庆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河流、湖泊等水体分布广泛,包括西江、北江等河流和众多的湖泊、水库,为水上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植被覆盖方面看,肇庆市的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这些森林资源不仅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游客在参与户外运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
4.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肇庆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资金投入。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体育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然而,其经济发展水平在珠三角9城之中处于末尾,不利于推动体育旅游的高速发展;(2)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规模和结构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也有重要影响。人口密集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体育旅游资源需求,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年轻化等)也会影响到体育旅游资源的需求类型和数量。而肇庆的典型的人口净流出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3)产业结构: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肇庆的产业配比不均衡,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例不低,第三产业发展不突出,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建设等经过多年发展依旧处于弱势,综合竞争力处于相对低的水平;(4)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空间的拓展,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5)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政府政策对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规划引导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向。如果政府重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就会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5、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5.1、自然地理方面
(1)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肇庆市地形多样,应充分利用山地、湖泊、河流等自然地理资源,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旅游项目。例如,山地资源适合开展徒步、攀岩等户外运动,湖泊和河流则适合进行水上运动;(2)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时,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使体育旅游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3)优化空间布局: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和布局体育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区域。例如,在山区打造户外运动基地,在湖泊区域发展水上运动等。
5.2、社会经济方面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体育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体育需求;(2)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体育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3)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体育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5.3、文化方面
(1)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肇庆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将其与体育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例如,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徒步线路、以民俗风情为特色的体育节庆活动等;(2)加强文化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文化交流等方式,提高肇庆市体育旅游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合作,共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3)培育文化品牌: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体育旅游活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例如,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推出具有创意的体育旅游产品等。这些品牌将成为肇庆市体育旅游的重要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6、总结
在了解国家以及肇庆市对体育旅游的支持背景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分别从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分类、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分布类型、分布集聚度、分布均匀度)、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征、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三个方面对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得出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进而“对症下药”,提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肖涛涛.生态文明视域下昆明市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与开发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4.
[2]陈炜,王国平.贵州古苗疆走廊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西部旅游,2022(18).
[3]刘奔越.广东省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