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宾市舞龙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2024-12-31何玙霜石金亮肖睿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4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传播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宜宾市舞龙文化的传播路径,助力宜宾市舞龙运动有效传播,为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有传承,才有可持续发展,宜宾市以及各大城市需要努力将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散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项运动及其蕴含的中华精神。宜宾市舞龙运动的价值意蕴:利于文化传承,能够激发运动活力,促进全民健身,提升居民素养,可以推动体育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发展。传播路径:结合学校体育培养传承主体,利用数字平台进行文化传播,结合乡村振兴,传播区域特色文化,利用旅游文化,创立独立文化产业。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舞龙运动 "价值意蕴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7-047-3-ZL

舞龙运动是承载龙文化的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诠释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中华精神。龙起源于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极其深厚的宗教与政治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代表,象征着多民族团结统一,包含公正、重道德、守诚信等优秀品质,蕴含着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舞龙起源于民间民俗活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一种运动形式,更深层次地包含了中华卓越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缩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推广,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对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具有更重大深远的意义。

1、宜宾市舞龙文化的起源

1.1、大江文化孕育龙文化

宜宾市背靠嘉陵江、长江和岷江,这些河流孕育了宜宾市的大江文化,延续了宜宾市的文化根脉。大江文化孕育了龙文化,形成了一种信仰观念。从地图上看,缓缓流淌的长江就像一条长龙,孕育着周围的世间万物,而宜宾市位于长江上流,就有了“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称誉;其次就是宜宾市的“合江门”广场,合江门广场犹如一只龙头栩栩如生,似巨龙匍匐于水面上,庇佑着整个城市。传说认为,哪吒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在这里抽走他的经脉,龙头坠在此处,而宜宾市南广河上的龙脊石,就是龙王三太子骨骸。在浩瀚的历史进程中,龙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传统民俗活动就是历史文化延续的载体。

1.2、舞龙形态的演变

舞龙运动是龙文化延续的载体之一,龙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古人认为龙可以管理雨水,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所以每当干旱的时候,人们会舞龙求雨,最早的祈雨源于商代“土龙求雨”的仪式。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大致是土方铸成龙的形态,并布下法阵,由巫师主持进行祈雨仪式,土龙的形态有很多,如石头堆砌、泥巴塑造、木头雕刻、草绳编织等。在汉朝,五行思想盛行,便有了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形式,有的地方会利用竹子、木头、布料等材料制作“龙”。到了鼎盛发展的唐朝,舞龙的材料和舞龙的形式发生变化,出现了由稻草编织而成的草龙和在龙灯上插上香的“烛龙”。从商朝到宋朝,一直保留由对土龙祈雨的记载,只是随国家政策的变化,土龙祈雨的性质变得不同并且随着每个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民俗活动的兴起,为了提高祭祀、表演的轻便性和观赏性,对舞龙的制作形态和材料做出改变,如后面出现的布龙、板凳龙、纸龙等。舞龙在种类上分为南龙和北龙,根据南北方气候和生态自然而定,所以南方用稻草做的草龙居多,完整形态起源也是最早,比如宜宾市的彩龙、火龙、水龙、荷花龙等就是在草龙形态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生态、区域特征演变而来的。

2、宜宾市舞龙文化的历史变迁

2.1、舞龙仪式的变迁

舞龙习俗是由官方祭祀仪式逐步演变成民间表达喜庆吉祥的展演仪式,它不仅反映了官方权威的文化意象,而且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直接渗透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如今已经变化为一种表演形式,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精神追求,成为了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舞龙最早出现在商朝,明确记载着“土龙求雨”的仪式,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在宋朝发生了转变,为了提高官家的权威性,朝廷废除了土龙祈雨,建立了新的祈雨政策,就形成了带有权威的官方祭祀仪式,直到元明两朝,民俗活动兴起,在元宵节有龙灯之舞的表演,也点明了舞龙运动从“求雨祭祀”的活动转变为民间娱乐活动。但从抗战到“文革”时期,这些民俗活动大受摧残,舞龙运动基本消失匿迹,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逐渐发展,出现文旅结合,继承文化的思想后,舞龙运动就逐渐兴起。在现代,国家和平稳定,对优秀传统文化比较重视,舞龙仪式再次发生转变,变成一种表演形式,在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以及一些商家展演活动、大型比赛中呈现出来,这不仅表明人们对传统习俗活动的认同,也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发扬。

2.2、舞龙礼仪文化的变迁

(1)游龙仪式。

宜宾市舞龙有着让人回味无穷的文化礼仪,舞龙一般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灯等节日表演,春节本身就有拜年的礼仪,舞龙队伍会在拜年前有下帖、迎龙、采茶、安龙。

下帖:就是根据预定的龙灯行进路线,安排一个“招财童子”,一个“进宝郎君”,各执一面大锣,沿街邀约下帖。

迎龙:也叫盘龙或接龙。当天在开灯祭祀等所有仪式完成之后,龙灯队按预定路线前行,挨家挨户拜年纳福。沿途民众准备糖果、水果、汤圆等礼品,待把龙迎到家门时,户主即点香插烛,斟酒沏茶,率领全家大小虔诚恭迎,舞龙队伍也必须停下来,龙头面对主家大门行三叩头之礼,龙宝人在舞龙队前面唱颂领词。主人家就会封红包给舞龙灯的人,有的人家会制作灯谜,猜对了会予以红包,以示庆祝和祈福。

采茶:主家请龙灯队进入主人家,进入采茶仪式。这时,主人家放鞭炮迎接,给每位耍龙灯的人送烟、请吃糖果糕点等,传递新年愿望与祝福。礼毕,舞龙队按照程序,先拜四方,开四门,然后才开始耍龙灯,有的大人会抱着小孩到龙身上沾点“福”气,希望孩子身体健康、茁壮成长;身体欠安的大人也会到龙头上去摸一摸,借点“福”气,祈求庇佑。

安龙:由手持龙头的人唱颂东南西北和中央各自龙神归位,保佑主家吉祥如意,平安顺遂。

(2)“吃龙肉”仪式。

每逢春节正月初七,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祭龙、游龙、吃龙肉等活动,借以驱灾祈福,保佑新的一年顺顺利利,万事吉祥。正月十五晚上举行送龙仪式,会首带领大家来到江边,焚香秉烛烧纸化钱,并用火将龙灯烧掉,寓意辞旧迎新。正月十六,会首和村民会将春节期间舞龙灯得到的所有钱财,用来置办“龙肉宴”,宴请所有村民和来客,人们揣怀着对新年的希望,从四面八方而来,吃龙肉,沾喜庆、求平安。

(3)现在的舞龙仪式。

随着社会的变革,舞龙形式和意义不断变化,各种竞技舞龙赛事的出现,传统舞龙的仪式也随之在变化。各个区域的舞龙习俗融合了本土特色,如宜宾市李庄镇草龙,每年春节会在镇上进行游龙,本地人们会去从龙头钻到龙尾,祈求保佑,百病全消等,在舞完之后会将龙烧掉,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在乡镇上也能看到春节舞龙的身影,但是相比市区内,却少了很多仪式感。据调查,有的小镇原来有浓重的舞龙仪式,到现在却没有了,有的是因为传承主体少,年轻人不愿参与其中,有的是当地舞龙运动开展得少,缺少民俗活动氛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项运动在有的地方也就“消失”了。

3、宜宾市舞龙运动的价值意蕴

3.1、促进文化交流,利于文化传承

舞龙运动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以身体实践作为文化表达的窗口,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外传达其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参与表演活动、大型赛事,可以让外界能够看到宜宾市舞龙运动的发展,从着装、舞龙种类、动作技巧传播一种地方特色文化,与其他民族形成文化之间的碰撞,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宜宾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有的亲身体验舞龙运动,感受其中的文化魅力,激发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2、激发运动活力,促进全民健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舞龙运动被赋予了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多重要素,能够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舞龙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手持龙具,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变化来完成舞动,包括穿、腾、跃、翻等技术动作还有一些动作造型,整套流程下来,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机能,这项民间体育项目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宜宾市舞龙运动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舞龙队伍不仅有经验丰富的传承人,还有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进一步激发了运动活力,促进全民参与体育健身,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多动力。

3.3、推动体育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面推动乡村五大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新征程乡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舞龙运动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标识,能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能带动民众参与运动;能促进乡村特色体育产业发展,还能推动体育赋能乡村振兴。宜宾市高县深挖舞龙、舞狮、花灯等传统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活动与社会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农村新形象,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宜宾市举办的“和美乡村”文化节折射出了宜宾市的新风尚,开展了舞龙舞狮等赛事活动,将文体深入融合,有效推动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3.4、激活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发展

舞龙包含了道具、服装、音乐等多种要素,从相关的器材、服装、书籍等的产品销售以及一些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动作技巧的指导等,凸显了经济价值。旅游业拉动产业链条转动,随着大家保护传统意识的加强,大量游客会去观看表演,特别是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在宜宾市“合江门”广场和李庄镇等景点会进行舞龙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大型赛事刺激群众消费,宜宾市2024年举办了“欢度元宵游园会”舞龙舞狮决赛、2023年创办四川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舞龙舞狮比赛以及一些区级舞龙比赛,将众人聚集在此,聚焦以赛促消、以赛促旅,带动了此地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4、新时代宜宾市舞龙运动的传播路径

4.1、结合学校体育文化,培养舞龙传承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舞龙运动的传承人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更应该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体。学校作为体育活动实施的主阵地,应该主动承担起这项责任,以学生为传承主体,积极向学生宣传传统文化,促使青少年主动了解本土体育文化,进而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宜宾市的李庄镇中心小学校值得借鉴和思考,其主动承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舞的任务,在2011年开设特色大课间活动,培养了多个小“传承人”,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4.2、利用数字技术平台,增强传播辐射影响

随着数字全球化时代、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带来了民族传统体育快速发展的机遇。数字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能丰富文化保护的载体,还开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互动的新渠道。虽然在新闻网、抖音、电视等平台能看到宜宾市舞龙队伍的存在,但热度不高,说明该项文化向外散播的辐射影响力不够。想让舞龙文化散播得更远,宜宾市需要紧跟数字化社会的步伐,利用好数字平台,把握传播新形式、新渠道,加快舞龙文化“活态”转化,扩展舞龙文化的辐射力。

4.3、结合乡村振兴事业,传播区域特色文化

乡村振兴离不开体育,二者相互影响,乡村振兴可以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又可以提高乡村文明风气。通过深入挖掘舞龙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将其与产业、文化振兴相结合,售卖关于龙文化的物质产品,举办与舞龙相关的活动,如画画、雕刻、写字、体验舞龙、扎龙等特色实践活动,提升文化吸引力,举办舞龙表演活动和比赛,提高乡村知名度,加强舞龙文化的宣传力,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

4.4、利用当地旅游文化,创造独立文化产业

宜宾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大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这些有名的产业文化,提到宜宾就想起“万里长江第一城”“五粮液”等,提到“合江门”的龙头却想不起舞龙运动,宜宾市应该发挥自身历史文化古城的魅力,利用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独特的舞龙文化产业,挖掘舞龙运动的发展史,创造舞龙的种类、意义、技巧动作等展览,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了解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尊重这项体育文化,将这项文化“带”出去。

5、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在提高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提升全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的舞龙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具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历史性、民族性、传统性和竞技性等社会特性,有着教育、健身娱乐、竞赛等社会功能。要加强舞龙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挖掘其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要找到新的突破口,适应新的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要不断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让民族传统文化搭上新时代的快车,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姚宗耀,朱卫东,王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新道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4,44(02).

[2]刘戈.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J].体育文化导刊,2024(02).

[3]吉炳轩,张东刚,欧阳淞,等.“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笔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37(05).

[4]云韬.异质的交融与共生——中华龙的文化记忆共享机制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0(04).

[5]王国志,杨敢峰.从时代变迁看舞龙运动的演变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

[6]吕韶钧,彭芳.舞龙习俗的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9).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传播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传统书法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