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4-12-31匡桥桥刘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4期
关键词:勐海县民族传统体育

摘要:陀螺运动最初只是一项古老的中国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人们参加此项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将其作为生活、娱乐的一种消遣方式。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以勐海县打陀螺为具体案例,通过探讨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途径,进一步促进打陀螺运动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丰富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库。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陀螺运动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旨在了解勐海县陀螺运动发展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意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勐海县陀螺运动参与者以男性为主,女性参与度较低,且老年人群体是主要的参与者,他们主要出于强身健体的动机参与其中。然而,在年轻人群中,陀螺运动并未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成为制约其发展普及的重要因素;(2)参与者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兴趣爱好和社交三个方面;(3)从参与者职业背景来看,农业劳动者是陀螺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他职业的参与度较低;(4)陀螺运动的场地设施整体较为简陋,仅具备基本的空地和陀螺垫,缺乏休息设施和其他辅助设备,这导致大部分参与者对场地设施表示不满,影响了他们的参与体验;(5)尽管陀螺运动在民间受到普遍欢迎,但在专业运动队方面的发展却并不乐观。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专业性,以及政府对运动队组建、组织和经费投入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些问题限制了运动队的长期发展,并可能对打陀螺运动的传承产生影响。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陀螺运动在参与者构成、动机、职业分布、场地设施和专业运动队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推动陀螺运动的普及和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相关人士共同努力,改善场地设施,提高专业水平,并增强对年轻人群体的吸引力。使勐海县打陀螺运动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使陀螺运动得到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勐海县 "陀螺运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7-016-3-ZL

1、前言

陀螺运动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竞争性、娱乐性、群众性、健身性等特点,经常参与陀螺运动能够增进健康、增强体制,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目前,陀螺运动的发展受到了现代运动项目的冲击,可以说,陀螺运动现在在我国的整体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因此,通过对勐海县陀螺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云南省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和现状参考,为更好地开展陀螺运动提供有力的条件。有了科学的实地调查作为依据,陀螺运动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下去,丰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库。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陀螺运动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以及图书馆查找大量关于打陀螺运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然后进行分类,对与本论文写作相关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

(2)问卷调查法。

对勐海县陀螺运动参与者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来了解陀螺运动的开展现状,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

(3)访谈法。

对勐海县勐往乡参与打陀螺运动的村民和勐混队、勐海队、勐往队三支代表队的队员进行访谈,从而对勐海县打陀螺发展现状进行了解,以便于找出存在的问题。

(4)数据统计法。

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以及问卷的形式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分析,运用WPS和Excel两个统计软件制作直观的图表,使数据更加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

(5)逻辑分析法。

通过整理和分析出来的结果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并结合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开展现状提出良好的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民族传统体育陀螺运动基本概况

关于陀螺的由来,由于年代久远,没有更多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考证。陀螺首次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书中,那时它被称作“独乐”。从一些书籍和网络查询得知,在宋代,曾经出现过一种叫做“千千”的玩具,就像是现在的手工陀螺一样,用象牙制作而成,上面有一个4英寸左右的圆盘,圆圈盘中心是一根钢针,这是古代侍女们用来消遣的一种娱乐方式。到了明代,“陀螺”这个名词才正式出现在文字上。陀螺也就成了中国民间孩子们最受欢迎的一种玩具。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打陀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儿童们主要在春天开展打陀螺活动。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传统体育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陀螺运动也从民间走上了中国体育的大舞台,并经过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的改良与推广,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广泛地流行起来,它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和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级民运会中的“打陀螺”竞赛规则及组织形式均是以云南拉祜族的传统对抗性竞技方式为基础,以“旋”“准”为特征。

在1982年第三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已将陀螺列为表演项目;1990年云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将陀螺列入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云南代表团为大会作了陀螺表演;1992年10月云南省体委、省民委在昆明召开陀螺项目研讨会,在保留民族特色为基础上,参考近代体育运动的比赛方式,制定了比赛规则及比赛方式;而在1995年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陀螺运动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自从1995年第五届全国民运会之后,我国就对陀螺运动这一项目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此后的民运会都将其列入了正式比赛项目,并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陀螺邀请赛。虽然自2000年以来举办的大型陀螺比赛和活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农村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普及,为陀螺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民族传统体育陀螺项目开展情况

(1)政府组织开展情况调查。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每年政府性组织的陀螺比赛有10-13次不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比赛有“勐海茶王节”“拉祜扩节”“嘎汤帕节”“泼水节”等,勐海县组织的陀螺比赛一般都是在盛大的民族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有很大的依托性,以表演为目的而开展,参赛队伍一般在15支左右,以各乡镇为代表队的形式参赛。

(2)村寨组织开展情况调查。

以勐海县曼允村为例,曼允村每年组织的陀螺比赛一般在6-8次,与政府组织形式大致相同,都是以重大的民族节日为契机而开展的,主要有“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在这些盛大的节日时村寨都会举行陀螺比赛,来庆祝节日的到来,增添欢快的节日氛围。

(3)自发性组织开展情况调查。

以勐海县勐往乡为例,通过对勐往乡多个村寨的实地走访调查,村民自发性组织打陀螺运动比例是最高的,没有固定时间、日期,通常在农闲时村民们就会三五结群自发性地参与打陀螺运动,有时在清晨就会参与到其中,如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晚上有时会运动到23:00以后,如此可看出村民对陀螺运动的热爱和频繁性。但其中也有明显的年龄特点,通常以老年人为主要参与人群,老年人一般不再从事农务,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因此打陀螺就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娱乐活动。

3.3、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民族传统体育陀螺运动参与人员基本情况调查

(1)勐海县陀螺运动参与人员的年龄、性别调查。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参与打陀螺运动的参与者年龄分布非常广泛,各年龄段都有。其中占比最大的是50岁以上的人群,达到了50%,占据了参与者的一半人数;其次是20-40岁和41-50岁的人群,分别为24.7%和16.8%;最后占比最少的则是20岁以下的人群,仅占到了8.4%。从中可以明显看出,陀螺运动的参与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并且以老年人居多,呈现出老龄化的特点。因为老年人大多已不再工作,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来参与陀螺运动。

根据表2所示,调查参与打陀螺运动的人员中男性的占比是92.6%,而女性只有7.4%。可以明显的看出在打陀螺运动中参与者绝大部分是男性,只有少数女性会参与到陀螺运动中,因此在该项运动中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女性对陀螺运动不是很感兴趣,并且打陀螺这项运动对参与者在技巧和力量上面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很大程度的限制着女性的参与度。在陀螺场上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男性在场上展开激烈竞赛,女性则在一旁观看娱乐,很少参与其中。

(2)勐海县陀螺运动参与人员的职业调查。

根据表3所示,在陀螺运动参与人员的职业调查中得知,有141人的职业是农民,达到了总人数的74.2%;其次是务工人员有22人,占到了11.5%;再次是学生,占比7.3%;最后是其他职业人员,占比6.8%,其他职业中主要以个体工商户和无业人员为主。在调查后得知,所调查的参与人群中没有公职人员参与到陀螺运动中。从中可以了解到参与陀螺运动的人群主要以农民为主,也说明陀螺运动作为一种传统民族体育,深受农民的喜爱。尽管学生、务工和其他职业的人群也有参与到陀螺运动中,但其占比都很低,甚至在公职人员中出现无人参与的现象,这反映出陀螺运动的传承和发展仍有较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使陀螺运动做到全方位、全行业的人群参与。

3.4、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民族传统体育“陀螺”项目训练情况调查

(1)运动人员参与时间调查。

根据表4所示,在普通群众的调查中可知,每周参与1个小时以下的人数是36人,占比为18.9%;1-3个小时和4-6个小时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6.8%和28.4%;6个小时以上的占比为25.7%。占比最高的是4-6个小时的运动区间,但整体上来讲各运动区间的占比差异并没有很大,处于比较均衡的状态。本次调查的运动队员是以勐海队、勐往队、勐混队三个代表队为对象,总人数是24人。三支运动队的队员中每周参与打陀螺的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的人数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54.1%;其次是3-6个小时和1-3个小时,分别为33.3%和12.5%;没有队员的运动时间低于1个小时。可以明显看出超过一半的人数是每周运动6个小时以上,总体来讲对于一项运动的队员来说这个运动时间并不算长,甚至属于一个低的运动区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运动队员大都是从群众中挑选出来的,在日常也都需要正常的进行工作,缺乏专业性,参与陀螺运动队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兴趣爱好,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训练。而且训练时间的长短有明显的赛前准备性,通常在临近比赛的前两周训练时间会大幅度增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陀螺运动的参与者中主要以男性为主,女性只占有少部分,并且陀螺运动在老年人中尤为深受欢迎,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是以强身健体的动机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而陀螺运动在较年轻的人群中并没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这对陀螺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产生较大的阻碍;

(2)从参与动机上来看,参与者的动机多种多样,通过参与陀螺运动来达到自身的不同目的,但大部分的参与动机集中于强身健体、兴趣爱好和社交三种目的上;

(3)通过调查得知“陀螺”运动参与人员的职业以农民为主,其他职业的参与度均处于较低状态,说明陀螺运动的普及与参与度有着明显的职业差别;

(4)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陀螺场地的器材设施整体都呈现出简陋的情况,只有必要的空地和陀螺垫,没有休息的长椅和场区,大部分参与者对场地都感到不太满意,严重影响到参与者的体验感;

(5)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陀螺运动虽然在民众中受到普遍欢迎,但是在专业运动队方面发展得很不乐观,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缺乏专业性,政府对运动队的组建、组织以及经费投入都没能有足够的重视,因此运动队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这将对陀螺运动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一定的影响。

4.2、建议

(1)政府部门和村寨应加大陀螺运动的宣传力度,使陀螺运动的普及是全性别、全年龄段和全部民众的普及,可以通过多举办打陀螺的村寨友谊赛来促进大众的参与,积极鼓励女性和青少年参与进来,设立一定的奖金和物品来提高大众参与的积极性;

(2)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普通参与者进行规范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的规范技术指导,以避免老年人因动作不规范、动作错误而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陀螺运动作为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应积极鼓励各行各业人士参与进来,不能局限于农民大众,通过陀螺运动来促进各行业人士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各乡镇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各村寨陀螺场地的财政拨款,完善陀螺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好场地布局,提高村民对陀螺场地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5)勐海县政府应提高对运动队发展的重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完善多级的比赛体制,对运动员的选拔应严格谨慎。政府应增加对运动员的经费投入,以工资制来减轻运动队员的生活压力并起到对运动队员的约束。一方面能够增加队员的训练时间,使整体的运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队员们对身为一名陀螺运动队员的重视程度,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提高普通群众参与陀螺运动的积极性和认知度,使得“打陀螺”运动得到更好的普及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易长江,徐艳华.保山市陀螺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7,36(05).

[2]王颂扬,周俊.全民健身背景下普洱市陀螺运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07).

[3]吴加弘,袁空军.陀螺运动历史沿革、价值功能及发展对策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0).

猜你喜欢

勐海县民族传统体育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六一”节慰问活动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勐海县总工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企业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网上“安康杯”知识竞赛
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