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家型”教师,办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
2024-12-31戴汉超
刘灵松,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党总支书记,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长沙市第十四届党代会代表,长沙市雨花区刘灵松名书记(校长)工作室首席名师,兼职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先后荣获湖南省魅力校长、长沙市快乐岛阳光校长奖、长沙市雨花区优秀校长等多项荣誉。
做一名理想信念的坚守者、美好教育的追寻者
在刘灵松心中,每位学生皆如璀璨的星辰,每一颗星辰都值得被细心照料,以绽放其独特的光芒。
七年级班主任陈玲在上午第一节课清点到校人数时,发现张凡(化名)同学未按时到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刘灵松立刻带领几位教师前往张凡家中了解情况。原来,张凡由于家庭原因,孤身一人照顾着三岁的弟弟。为了缓解张凡的困境,刘灵松不辞辛劳,积极奔走于社区机构、派出所、民政局等部门之间,联合多方力量共同为解决张凡的教育与生活难题寻找办法。
经多次探讨和协商,刘灵松提出“送教上门”的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所有任课教师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刘灵松和教师们的殷切关怀下,张凡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教师询问学习相关的问题,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他感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给予的温暖与关爱,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教育旨在塑造未来,旨在让每个人的未来更加光明,让社会的明天更加美好。所以,善待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刘灵松提出了“生活自立、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的“三自”培养目标,自学生入学之初,便把“三自”目标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每个月都会组织学生活动,并亲自参与其中。无论是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做一名教育问题的研究者、有教育情怀的思想者
自刘灵松担任学校负责人以来,他坚持每周一与学生共进午餐。餐桌上,学生们分享着一周的学习收获、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同时诚恳地提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对学校的建议。刘灵松总是耐心聆听,并尽力解答每一个问题。
“今天的饭菜还好吗?吃得饱吗?”“挺好的!”“分量很足!”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答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吗?”刘灵松追问道。“书记,食堂太热了,空调没效果。”一个学生大声说。在食堂巡视一番后,刘灵松立马找来食堂负责人沟通,叮嘱要在开餐之前把食堂空调打开,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
“有问题就要立行立改,没问题就应该解释说明到位。”刘灵松说,“其实教育就这么简单,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办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高高兴兴地上学,满怀希望地成长。”
做一名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学校发展的破局者
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是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学校,虽然地处繁华路段,但校舍陈旧,设施设备落后。在刘灵松担任学校负责人后,如何建设好、改造好学校,成了他面临的首要问题。自2020年起,他多方筹措资金,终于为学校争取到社会投资1亿余元,为学校新建了教学楼、高标准室内篮球馆,改造了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有了好的校舍,更要有好的质量。”刘灵松说,“抓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抓阅读。”为此,他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打造书香走廊和智慧共享书屋,不断丰富图书资源,建设开放式阅读空间,让师生随时、随地、随手可以阅读。为了提升阅读效果,他还以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等活动,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学校的新风尚。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教学改革,刘灵松认为:“当前我们的课堂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学习很难真正地发生。”为此,他坚持在一线上课,亲自研究改革之法。经过两年的探索,他提出了“四有六环”学习型课堂,构建起“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习中心”的课堂教学范式,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办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终生负责,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让他们将来能发展得更好。”短短四年时间,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老百姓心中“家门口的好学校”。
“我们要学习做‘教育家型’的教师,担负起筑牢教育强国建设根基的使命。而我,也将继续在这一道路上坚定前行,不断实践。”刘灵松如是说。
每当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满校园时,刘灵松便已踏入他繁忙的工作日常。他巡查校园、查看教室、与学生交流谈心……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夜晚时分,当其他人都已经休息时,他仍然埋首于办公桌前,批改作业、备课、修改学校工作计划、审定工作方案……灯光下,他那坚毅的身影,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而温馨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