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024-12-31周廷
在我小学时期,有一名语文教师令我印象深刻,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极其融洽,每次上她的课,大家都会感到十分温暖,就连班里特别淘气的学生也愿意积极地配合她、回答她的问题。如今,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总能想起那位教师的样子,不由自主地想要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我明白,学生也是有思想的,需要得到关注和理解。所以,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都会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并坚持两点原则:平等和尊重。
一、构建友好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我会告诉学生:“无论你平日的成绩如何,你都可以举手上台为大家做示范,这是音乐课,希望你们放松身心。”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发言、主动示范。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孤僻,但是在这种和谐氛围的带动下也会跟着演唱或做相应的动作;有的学生比较淘气,但是在我的鼓励之下,也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还会利用课前或课后的时间和学生们相互分享一些新鲜的事物或一些开心的事情,有时也会与学生们合作完成不同的乐曲演奏,这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使我们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能保持特别愉悦的情绪,也让学生对每一节音乐课都满怀期待。
二、建立互相尊重的行为准则
在平日里,我总会教导学生要尊重他人。例如,看到有些学生因身体状况不佳而唱不了歌或无法做相应动作时,不可以嘲笑、讽刺;在其他学生领唱或领跳时,不可以在台下闲聊、打闹,或者对其指指点点;等等。这种“规定”产生的效果之一,是较大程度地保护了那些既想表现自己又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学生们的自尊心,并且让他们懂得相互尊重,真正感受到积极发言的快乐,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音乐课堂、勇于表现自己,进而提升自信心。但尊重学生并不代表放任自流,如发现有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我也会对其进行教育。教育也要讲究方法,要在顾及其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懂得互相尊重。
三、塑造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产生安全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使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家长的关注和赞扬,用实际行动获得关爱。然而,一些学生一旦在行动中失败,可能就会从教师、家长的话语或表情中感受到冷漠,此时,他们就会产生“我再努力都没有用,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的偏激想法。所以,教师如果能够与学生共同担负责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那么学生就会倾向于维护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
在教学中,我一直秉承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力求教会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去掌握各种技能。例如,在教授竖笛的过程中,我先教学生音孔的把位,再让他们逐一对照谱面练习曲目,之后针对相应问题再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加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我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学生就应该掌握;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过的知识点,学生就应该不会忘;教师为学生订正过的错题,学生就应该不会再出错。但事实上,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教学如此低效?如何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平衡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只要教师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教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会从教师的话语中读懂爱,从教师的目光中看见爱,从教师的行动中品味爱,进而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