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数据寻问题 精准施策促提升
2024-12-31付友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提出,要转化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全面提升教育发展的内在品质,形成数据驱动、人技结合、跨界开放的教育生态。吉林省珲春市第八小学校将学业质量监测作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监测手段,积极进行数字化实践研究,四维诊断学生的知识维度、技能维度、能力倾向和思维倾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策略,逐步形成“教—学—评—研—管”融通的新局面。
一、研读数据,层层剖析定靶点
首先,学校依据年级、班级以及学生的个人数据确定问题方向。其次,聚焦具体题目,找到问题节点。最后,引导教师分析自身、分析学生,层层剖析,确定问题靶点,进行定点教研、教学。
1.年级定位
每次考试后,学科组长都会带领组员结合监测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年级整体情况分析和问题诊断。下面以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律”相关考试数据及结果分析为例。
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中,试卷质量的信度为0.90,所以本次考试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试卷难度为0.69,为中等偏上。从年级整体水平来看,平均分为69.47分,平均分最高的班级为四(4)班,最低的班级为四(3)班。年级内部差异较小,各班水平相当。
四维问题诊断 在知识维度上,本次考试主要考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在技能维度上,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问题解决能力,考试结果反映,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仍需加强。在能力倾向上,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平面知觉、语言理解、抽象概括能力,考试结果反映,对学生平面知觉、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仍需加强。在思维倾向上,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考试结果反映,对学生分析性思维的培养仍需加强。
2.班级定位
在完成年级整体情况诊断后,各班教师聚焦班级问题。例如,四(2)班平均分处于年级第二,高于年级平均水平4.59分;分数中位数处于年级最高,高于年级中位数2.00分;成绩中位数高于平均分。
教师对该班进行四维问题诊断后发现:在知识维度上,该班平均得分率最高的模块为数与代数,最低的模块为图形与几何。在技能维度上,该班平均得分率最高的模块为理解,最低的模块为识图。在能力倾向上,该班平均得分率最高的模块为抽象概括,最低的模块为平面知觉。在思维倾向上,该班平均得分率最高的模块为创造性思维,最低的模块为分析性思维。
3.学生定位
教师对学生解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出现解题步骤凌乱、算法理解不清等问题。例如,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运算律”这一单元的难点,之前预估该处错误率会高一些,竖式计算及验算的正确率会高一些。而试卷中针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却成了高频错题。深挖原因可以看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本质不能深入理解,无法学以致用。
基于数据,教师发现数学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方法固化,缺乏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依赖外在力量学习数学,易产生厌学情绪。(3)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养,未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没有从兴趣、思维等方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二、聚焦靶点,实施推进策略
1.思行合一,挖掘集体教研的深度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探究高效集体备课路径,尝试以课例研讨为主线、课例教学为实践,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集体备课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学科项目化研究,确立以“学校如何打造培养学生‘思考力’思维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当下研究的重点任务,并提出课例研讨要遵循“三重”。
重情境,关注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课例研讨中,教研组认为,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生活场景中。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支付、找零等过程中,直观感受货币的价值和运算规则。又如,教学“面积”概念时,可以通过测量教室地面、课桌桌面面积等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重理解,关注知识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分数的产生过程和意义,让学生学会用尺子上的长度来表示分数。又如,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将数学教师集中到一起,以问题诊断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学科教研。教师们从整合和拓展两个维度出发,重新设计了该单元的整体框架,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内容和流程。
重应用,关注基本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相关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发生联系,形成严密有序的知识网络。课堂中,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运用知识,培养数学素养。例如,在“负数”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引入,询问学生:“我们在学习了自然数、小数、分数后,为什么还要学习负数呢?”引导学生发现负数的学习缘于生活需求,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学校综合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低年级的“快乐游考”测评模式。
所谓“游考”是以闯关的方式进行的考试。其形式随机,充满不确定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制作了一个大转盘,设计出丰富多彩的题目放在大转盘上,让学生随机抽取。
这一形式还内容新颖,充满挑战性。例如,让学生利用手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从“数学阅读”的角度,让学生说说自己阅读的数学绘本,讲讲数学故事。通过这一测评方式,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数学阅读情况,还能趁机大力渗透、推进全学科阅读。
从二年级数学“游考”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良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学生们在测评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学业质量监测既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风向,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有力依据,更是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内涵。学校将继续运用好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积极思考教育教学及教学评价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