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青少年网瘾防治机制的路径

2024-12-31黄冕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学校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00后”“10后”学生已然成为数字原住民,他们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然而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很多“00后”“10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和网瘾行为越来越普遍。本文尝试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构建青少年网瘾防治机制的路径,希望能通过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等途径,来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的多种观点可以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健康并非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而是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协调和对外部环境良好的适应能力,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是人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心理健康的人会根据人生际遇的变化适时调整心态,针对当下境遇给出一个稳妥、积极的应对方案。

二、青少年网瘾问题现状

青少年网瘾问题是指青少年由于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于网络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当下,青少年网瘾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游戏上瘾。据统计,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66.5%。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网络游戏断开了青少年与现实生活的连接,削弱了青少年与父母亲友交流的欲望,影响了青少年感受爱和表达爱的能力的发展,阻碍了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青少年变得对现实世界缺乏兴趣、学习注意力受损、缺少同理心、自私自利和偏执狂躁。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这将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场灾难。

三、青少年网瘾防治机制的构建路径

1.父母应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首先,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和情感需要,使其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避免他们从网络世界中寻找情感寄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丰富孩子的视野,拓宽其精神生活,避免其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自身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媒介素养的发展。第一,父母应帮助孩子甄别不良网站与信息。第二,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如果父母一边担心孩子沉迷于手机屏幕,一边自己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机屏幕上,孩子有样学样,网瘾自然难改。第三,在孩子上网的过程中,父母要加强监管,设定上网时间、内容限制。上网时间、内容可以由父母与孩子协商后决定。

2.在学校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滋养心灵的圣地,校长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管理者。

第一,校长要提高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为教师提供团体心理辅导,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力。

第二,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三,校长要定期抽查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袋,了解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导师负责制的执行情况,并为不同的学生创造适合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

第四,校长要把构建师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组织各类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3.对青少年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学校应定期邀请本地区网警来校,给学生宣讲青少年网瘾防治中的法律法规。

此外,学校应在设立的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中,大力宣扬《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府也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4.提高青少年的数字领导力

数字领导力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对未来的网络公民提出的新要求。它要求人们不仅仅是参与网络生活,还要参与网络创造生活。优秀的网络公民应利用新的媒体技术来引领社会风尚,把诚实、同理心、尊重、责任、勇气带到网络社区中。

落实到青少年身上,学校应鼓励、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潜能,进行创意制作,使其在积极运用网络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和价值感。例如,可以鼓励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活动项目的介绍视频、简短的体育竞赛视频等,让学生从网络平台的单一使用者,变成创意内容的生产者、时代浪潮的引领者,给学生插上一双翅膀,让他们展翅高飞,见识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综上所述,青少年网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探索其背后成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青少年网瘾治理是一项重大的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通力合作,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愿家校社共同携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学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