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项目学习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2024-12-31李爱风
2018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积极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项目学习实践研究,构建了结构化、序列化的项目学习课程体系、“1+4N”项目学习模式和“1+3”项目学习评价体系。丰富的实践研究转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提升了学生面向未来世界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其成为中国优秀公民奠基。
一、顶层设计:项目学习课程体系促发展
1.立足学科项目,落实学科素养
学科实践,转变教与学方式 对照新课标,我们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形成了新的项目学习单元。例如,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围绕核心问题“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设置核心任务:举办童年时光展,再围绕核心任务,将童年时光展分解为四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子任务,即走进名家故事、探寻故事密码、描绘美好童年、定格美好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已经从“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本位”转变,教学方式也逐渐向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教学转变,达到了基于学科实践冲破壁垒、联通知识、跨界学习、综合育人的目的。
整理重构,形成学科新结构 在项目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渐进式项目学习群组,使之既有学科点状的项目学习内容,又有跨年级学习内容,从而打通学段知识层级,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例如,美术学科中关于线条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于是,我们把教材中有关线条的课型进行整理重构,形成“牵着线儿去旅行”系列课程,实现学习资源的融会贯通,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线,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实现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发挥特色,促进深度学习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将学科进行拓展,形成学科拓展项目。例如,数学学科的“指向数学阅读的绘本教学”“设计学校的思维游戏小路”,英语学科的绘本分级阅读、课本剧表演项目,科学学科的“节水教育”“二十四节气”科学体验活动项目等。
2.立足活动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德育实现思想升华 我们将项目学习与学校“1+9+N”特色德育活动课程相融合。“1”是每天锻炼1小时,日日大课间;“9”是每学年9个月,月月过节日;“N”是每学年N个周,周周有仪式课程。
研学丰富成长体验 我们依托假期实践研学活动或志愿活动进行项目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空间放大,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探寻、在社会生活中历练。例如,在“漫步园林、探索植物奥秘”项目学习中,学生通过了解植物名称、名称由来、果实功效、植物故事等,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探究生命的种子,对生命也多了一份敬畏之情。
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我们结合学校劳动课程开展项目学习,例如,在“竹林童趣”项目学习中开展识笋、挖笋、品笋、竹诗会、竹之乐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竹文化的同时,学习制作竹笛,丰富劳动体验。“‘薯’你最甜”项目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获得自由创作和表达的幸福体验。
3.立足跨学科项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推进是一个不断回归综合学习本质、深刻理解核心知识和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为此,我们开展了学科内多学科融合式项目学习和主题类项目学习,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融合了学科知识,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探索、创新,实现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协作沟通交流等学习素养和核心能力的提升。五年来,我们已经进行了100多项项目学习,形成了“班班有项目、人人能研究”的局面,项目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
二、核心实践:“1+4N”项目学习模式促实施
“1+4N”项目学习模式中的“1”指的是借助思维导图辅助项目学习,对各阶段的项目学习进行结构化、创造性的思考,在短时间内抓重点、要点。“4N”指的是N个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成项目学习小组,在N个学科导师的共同参与指导下,分解N种项目任务进行研究和实践,最终产生N种项目成果。例如学校十年校庆期间的年级项目学习成果展,在问题驱动下,班主任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亲子等多样化的小组开展研究,以资料类、表达类、手工模型类、现场操作类等成果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场“饕餮盛宴”,充分展现了明达小学师生的研究智慧。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教师集体教研、设计项目,学生分解任务、厘清思路,到师生评价、反思复盘,思维导图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梳理、总结作用。
我们把项目的任务、分工、成果等各层级的关系用文字、数字、符号、线条、图形等表现出来,从而把复杂的、冗长的信息转化为层次分明的结构图,将师生的研究思维可视化。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学会了使用树状图、鱼骨图、流程图等思维导图形式,不断地融合创意想法,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思维螺旋式上升,为项目学习搭建了思维的模型。
三、评价机制:“1+3”项目学习评价体系促复盘
项目学习评价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应采用量化与质性的混合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教师以及项目组织与过程机制等。课题组依据项目学习课程体系,建构了“1+3”评价体系,“1”是以学生为中心,“3”是从学生、教师、项目过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针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从项目建设、驱动问题、项目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各种量规的设计与实践。教师是设计者、实践者,要以学生的视角借助思维导图去搜集整理资料、设计项目、实施、评价、复盘项目等,这就促使教师在合作中重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能力,在循环评价、复盘中提高课程领导力和跨学科教学素养。
四、结束语
项目学习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教与学方式,更是培养现代化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思维导图的项目学习实践探究,不仅是一次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探索,更是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综合型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继续创新项目学习模式,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