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诗去旅行——芙蓉楼
2024-12-31嘀咪
亲爱的孩子们,一首唐诗,一段心灵奇旅,让我们一起走上唐代诗人曾经漫游的旅途,来到唐诗诞生的地方,体会诗人的人生,感受他们的内心,寻找唐诗的秘密。今天,我们旅行的地点是芙蓉楼。
芙蓉楼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东晋,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不幸毁于兵乱,1992年重建于金山脚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士子都曾在此驻足流连,登高赏景。尤其是王昌龄送辛渐的千古离歌,缔造了芙蓉楼这一文化地标。
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他与孟浩然、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一大批著名诗人结识为友,传为佳话。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昌龄被贬至江宁,远离京城。他的朋友辛渐打算由润州(今镇江)北上,经扬州去往洛阳。王昌龄专程前来送别,这时的他正遭受谤议,又逢好友远行,忧伤的心情可想而知。其时恰逢烟雨笼罩,寒意涌上心头。望着辛渐远去的背影,诗人提笔写下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千古绝唱。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面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吧。寒雨指秋冬时节的冷雨,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雨势很大;吴是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平明指天亮的时候;楚山就是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孤,独自,孤单一人;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比喻纯洁的情操。译文如下:迷蒙的夜雨与江水连成一片,笼罩着吴地;清晨送走你,我孤独地看着楚山内心充满忧伤!朋友啊,如果洛阳的朋友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保持一颗纯洁之心,坚守内心的信念。
孩子们,你们看,无论顺境逆境,诗人不忘内心的呼唤,以心的纯洁观看万物,给读者带来冰心的形象,令人感动。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构思新颖、意象独特。开头两句重点描写了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仿佛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忧愁的网,夜雨增添了孤独的感觉。诗人用苍茫的江雨和孤立的楚山,营造出送别友人的孤寂的心绪,同时也展现出诗人明朗的胸怀和秉性。“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本诗的“诗眼”。“冰心”象征诗人那一尘不染的心境,“玉壶”象征诗人那纯净的品格。诗人自比晶莹剔透的玉壶,这种高洁、澄澈、明净正是诗人一生秉持的品格,远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这让我想起诗人李白的名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愿把自己忧愁的心思托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伴朋友直到夜郎以西。王昌龄送好友辛渐与李白送自己如此的相似,一个是冰心,一个是月心,孩子们,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呢?你又会想到哪些送别诗呢?
芙蓉楼地处镇江,而关于镇江名胜的传说也非常多,最著名的要属水漫金山了,相信很多孩子都听过《白蛇传》的故事吧……
水漫金山的传说
相传,在峨眉山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也化为青春活泼的小青姑娘。有一年,她们二人结伴来到西湖游玩,恰巧遇到一位清秀白净的书生许仙。白娘子与许仙一见钟情,结为百年之好,并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药店,治病救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们。
但是金山寺的僧人法海却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将许仙骗进金山寺,强迫他出家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生气,她们招来虾兵蟹将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许仙。她俩不断作法,引发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围。眼见大水即将漫过金山寺,法海和尚连忙脱掉袈裟,往寺门外一扔,只见一道金光闪过,袈裟变成了一道长堤,把滔天洪水拦在了门外。白娘子和小青继续施法,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即使洪水再大,也漫不过金山寺。
白娘子因为临产,打不过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护下逃跑。当她们逃到断桥时,正遇上从金山寺逃出来的许仙。许仙与白娘子劫后重逢,内心百感交集,不禁抱头痛哭。白娘子刚生下儿子,法海就赶来了,他无情地将白娘子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说:“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则白娘子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人间。”
多年后,小青修炼得道,重回西湖,她打败了法海,吸干了西湖水,推倒了雷峰塔,终于救出了白娘子。
亲爱的孩子们,这一期的唐诗之旅就要结束了,跟着王昌龄来到芙蓉楼,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领悟呢?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