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践
2024-12-31杨应威
摘要:随着城市化加速,成都市温江区生活垃圾量激增,环境压力日增。为响应环保政策并提高资源效率,温江区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系统梳理,发现温江区在设施建设、宣传教育、法规政策等方面的成效显著,创新推出“21天工作法”“以桶换桶”等投放方式。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温江区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4)09-0-03
45
Wenjiang District Coordinated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Household Waste Classification
YANG Yingwei
(Wenjiang District Bureau of Urban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amount of domestic waste in Wenjiang District of Chengdu has surged,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 To respon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improve resource efficiency, Wenjiang District has actively promoted the sorting of domestic waste. 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Wenjiang Distric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areas such as facility construc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Innovative methods such as the “21-Day Work Method” and “Bucket for Bucket” have been introduced for waste disposal.
Keywords: domestic waste; classified governance; Wenjiang District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对全社会普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成都市温江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护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 实施背景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可有效地提升城乡环境、推动资源可循环利用[1]。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指出,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2021年和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3]《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4],提出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强有害垃圾分类和处理等。《四川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左右,厨余垃圾分出率23%,资源化利用率72%。
2 工作现状
为提高成都市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成都市温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更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举措和模式,促进温江区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2.1 强化统筹协调
积极响应决策部署,温江区迅速响应市委、市政府研究部署,提请区委常委会研究相关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大件垃圾便民收运服务周等工作。积极完善工作协调机制,调整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增补成员单位,强化垃圾分类工程地位,定期召开调度会。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相关政策,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深入推进行业治理攻坚行动。积极开展督促考核,制定考核办法,建立“周反馈、月通报、季考核”机制。
2.2 积极补全短板并完善管理体系
推进分类投放站点补建行动,新建或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集中投放站点。稳步增强分类运输能力,增配镇(街)分类收运车;采取“购买服务+社会备案”的方式持续推进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置;持续优化厨余垃圾收运时间、收运路线。积极增强后端分类处置能力,建立标准化有害垃圾暂存点、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大件垃圾集散点及处置场等。
2.3 推进宣传活动
扎实推进全国首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相关活动,举办“践行垃圾分类,喜迎大运盛会”“践行新时尚,分类志愿行”等活动。全方位推进线下宣传,统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营造浓厚的生活垃圾分类氛围。沉浸式、多渠道开展线上互动,利用区内电视台、广播电台,区体育馆、合生汇等大屏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
2.4 基层组织动员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基层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将垃圾分类纳入“微网实格”工作清单,依托社区总网格、微网格及专属网格,开展垃圾分类大讲堂培训、送教上门、桶边督导共同缔造以及基层网格化评比等行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开展学堂计划,组织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参与人员参加培训,组织镇(街)、社区、环卫、物管、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等开展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培训。
2.5 坚持加强依法履职执法检查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攻坚行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提供线索。加大垃圾分类混投、混收、混运等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违法违规企业实行信用管理。通过媒体曝光问题突出、典型性强的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关注形成震慑,并落实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
2.6 存在的问题
部分投放点存在设施老化、破损等问题,影响分类投放的准确性和便利性。部分居民仍存在分类意识不强、不准确等问题。易腐垃圾等特定类型垃圾的处理能力有待提升。
3 工作成效
3.1 垃圾分类成果显著
近年来,温江区以“无废城市”创建为契机,注重发挥基层治理的能动作用,将教育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着力点,坚持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工作范畴,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进网入格”,系统性地逐步建立基层党组织、社区干部、微网实格、小区物业以及志愿组织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各部门严格实行垃圾分类的全过程管控,现已累计完成1 456个垃圾分类标准化投放点建设改造,实现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100%全覆盖。
3.2 以评促改成绩斐然
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温江区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特别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依据“双随机”抽样原则,对下辖的9个街道(镇)的80个居民小区、10个公共机构及公共场所进行每月例行检查,包括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管理、宣传公示、收集运输及分类质量等进行评分;随后整理、归纳检查结果,及时将反馈报告递交给各街道(镇)的相关负责部门;各街道(镇)针对报告中提及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逐一落实,确保每月的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3.3 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
创建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可视化平台,开设9个镇街浏览端口,呈现每轮检查结果、具体整改情况,包含点位问题数量、变化情况,镇街垃圾分类整体情况(含设施情况和宣传情况),发布示范小区、示范社区、示范街道建设情况,示范教育基地、示范收集点建设管理情况,便于各镇街及时掌握问题,积极整改,提高工作效率。
4 特色亮点
4.1 采用“21天工作法”推进垃圾分类进程
“21天工作法”是一套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推广的专项工作机制。在21 d内,温江区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设立固定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并配备专人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正确实施。温江区通过定期检查,监测和评估垃圾分类成效,并及时调整方案。通过“21天工作法”的实施,市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大幅提升,达到95%以上;厨余垃圾分类率达到29.82%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61.52%和90.67%以上。
4.2 采用“以桶换桶”投放模式提升分类效率
以雅砻阳光小区为例,改造提升家庭厨余垃圾投放设施,优化家庭厨余垃圾的“以桶换桶”投放模式。改造小区的厨余垃圾投放设施,引入集成家庭厨余垃圾小桶自动清洗设备。居民通过使用特制的塑料小桶来收集家庭厨余垃圾,当桶满时,只需前往小区指定的投放点,以满桶置换空桶的形式完成投放。此外,为每个小桶配备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追踪每户居民的投放信息,实现投放信息的串联和溯源。
4.3 提标提质示范镇稳步创建
以寿安镇为例,提标提质示范镇顺利创建,升级设施提高投放水平。采取“源头管理、分类处置、综合利用”的方式,由镇、村(社区)设置40个园林垃圾集中堆放点,每日派出垃圾清运车6台次进行集中转运,由处置点对园林垃圾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生产成有机肥料。通过广播、宣传车、悬挂标语条幅等方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各项政策规定。目前,全镇建设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点位120余个、大件垃圾临时收集房1个、地埋式投放设施2个、派驻专门投放人员140余名,实现镇域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网络100%全覆盖。
5 优化建议
5.1 强化组织动员,实现分类实效常态化
健全垃圾分类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开展每月入户动员,镇(街)、村(社区)工作机制运行达标率达100%。创建全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十强”队伍;各镇(街道)每月举办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纳入社区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建成一批精品科普宣教示范基地。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普法教育和培训,实现社区、物业、环卫全覆盖培训。
5.2 推动低碳转型,实现源头分类减量化
建立协同发力、精准施策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行业治理格局,充分调动商务、生态环境、文体旅等部门积极性,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依法履职意识。督促各行业全面落实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餐具、优先使用可循环利用产品等减量举措,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以末端处置能力为支撑,稳步拓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范围。
5.3 完善设施设备,达到全程分类系统化
持续开展分类投放站点管理实效整治,每月进行抽查整改,确保站点建设标准规范、干净整洁、垃圾及时分类收运。加强投放点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定期检查并修复损坏的设施,确保投放点设施完好、整洁。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体系和小区智能回收设备建设。加快推进相关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易腐垃圾等特定类型垃圾的处理能力。
5.4 加强科技赋能,推进监督管理智能化
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点视频监控感知元建设,促进分类运输车辆全球定位系统监控和计重等感知设备安装。完成温江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一期)项目进入场自动称重系统、厂区重点区域视频感知系统等建设。积极推进已安装感知元设备接入全市环卫固废监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6 结论
未来,将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机制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等,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3-18)[2024-07-11].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
5186978.htm.
2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EB/OL].(2019-04-26)[2024-07-1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9/29/content_5434772.htm.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05-13)[2024-07-11].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105/t20210513_1279764.html.
4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22-01-12)[2024-07-1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75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