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2024-12-31唐倩张雁然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9期
关键词:防治

摘要:随着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周边监测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产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并受到关注。然而现有的土壤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等均主要针对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业企业,对于在产企业的土壤污染防治问题,既缺乏明确的风险管控和修复要求,又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在论述我国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防治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目前在产企业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困难,并结合国内现有在产企业风险管控案例,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后续在产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4)09-0-04

42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ANG Qian, ZHANG Yanran

(Shenz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amp;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self-monitoring and peripher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system, the problem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production enterprises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attracted attention. However, the existing soil investiga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trol, treatment and restoration are mainly targeted at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hat have terminated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while for the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terprises in production, there is a lack of clear risk control and restoration requirements, and a perfect regulatory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will further analyze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cases of risk control in domestic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soil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erprises in production; soil and groundwater; prevention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1]。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2023年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重点行业企业约1.6万家,名录内的企业每年度需按要求履行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土壤污染防治法定义务[2]。但由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早期各工业企业的土壤污染防治意识不强,使得工业废水渗出、漏排、偷排问题时有发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3]。

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隐患排查、自行监测要求得到进一步规范,厂区内的土壤和地下水超标问题也逐渐显现并得到关注[4]。但目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出台的相关文件和在用的修复治理技术,均主要针对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业企业,对于在产企业的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5-7]。针对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存在的困难,结合国内现有在产企业风险管控案例,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在产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来源和特点

1.1 在产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来源

在产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来源主要有5个:第一,地下储罐、地下水池、地下管线泄露或渗漏;第二,生产设施的跑冒滴漏或物料的事故性泄露与溢出;第三,废水处理不当;第四,生产设施、设备、建筑物等不当拆除活动;第五,突发环境事件。

1.2 在产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特点

与停产关闭企业相比,在产企业的保护目标、地块现状、开展调查及治理条件以及管控思路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在保护目标方面,在产企业除需要考虑对周边敏感受体(人群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外,还需要考虑给企业员工带来的风险。在地块现状方面,在产企业厂区内的生产设备基本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建构筑物完整,不具备开展整体调查和治理的条件。在管控思路方面,在产企业主要以控制现有污染源不继续扩散,并逐步削减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浓度为目标开展管控或治理修复。在产地块与关闭地块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特点如表1所示。

2 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调查难度大

为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自行监测布设土壤点位仅要求尽量接近重点单元内存在土壤污染隐患的重点场所或重点设施设备。上述要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监测结果因布点的差异存在一定的随机性[8]。同时,部分老旧企业,因人员变动和管理不完善等原因,无法提供环评资料、水文地质勘查资料、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等,导致采样点位布设难度大、钻孔安全隐患高等问题。另外,企业在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中,也因点位布设的局限性,导致对污染范围和污染深度的确定存在较大困难。

2.2 修复成本高

与关停企业相比,在产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需覆盖全过程。一是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要求,严控新增污染;二是要切断现有污染源,控制污染扩散;三是要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对污染区域进行治理修复,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直至达标。上述过程流程长、时间久且相对复杂,实施成本也比较高。

2.3 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重点土壤污染行业企业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国家及各省市对于在产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主要以源头管控为主,通过实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制度,建立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周边监测技术体系等方式,推动重点监管单位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义务。目前,部分地市在现有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重点关注名录制度,将现状不具备采样或治理修复条件的地块纳入该名录,并定期更新。后续在地块涉及开发或用途变更前,可充分考虑地块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并提前开展土壤调查及治理修复。针对现有的在产高风险企业,目前仍主要以源头管控为主,如何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现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暂缺乏相应的技术体系,风险管控机制也暂不完善[9]。

3 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案例

3.1 企业概况

江苏某农药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农药原药、中间体及制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涵盖咪鲜胺、联苯菊酯、氟环唑、二氰蒽醌、烯酰吗啉、抗倒酯及辛酰溴苯腈等原药及100多种农药制剂产品。

3.2 土壤调查及风险评估结果

2018年,该企业在开展土壤及地下水隐患排查、自行监测过程中,发现厂区内部分地块存在土壤及地下水轻度污染问题后,开展了场地调查,共布设236个土壤采样点位,采集2 371份样品,布设90个地下水采样点位,采集100份地下水样品。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块内的土壤共检测出73种有机污染物和8种重金属,其中氟代烃、苯系物、苯酚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地下水共检测出40种有机物污染物和10种重金属,其中氯代烃、苯系物、苯酚等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III类标准。

为进一步明确超标污染物的风险水平,该地块进一步开展了土壤及地下水风险评估。该地块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土壤中的甲苯、乙苯、间二甲苯间、对二甲苯等7种污染物超过风险控制值,地下水中的氯乙烯、1,2-二氯乙烷等4种污染物超过风险控制值。

基于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最终确定9处土壤修复区域,修复深度为8~23 m,总面积为26 131.86 m2,土方量为311 247.05 m2。地下水修复区共8处,修复深度为2~22 m,总面积为12 793.39 m2,土方量为117 328.54 m2。

3.3 修复及风险管控策略

3.3.1 修复策略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9),结合小试、中试结论,考虑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技术适用性等因素,该项目修复工程主要以原位修复为主。土壤修复采用化学氧化法,通过向土壤中注入化学氧化剂与污染物产生氧化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产物。该方法对高浓度苯系物、卤代烃和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比较有效。地下水采用抽提处理方式,即将被污染的地下水抽提至地面进行处理。厂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及效果如表2所示。

3.3.2 源头管控策略

自2021年来,先后投资1 000万元,完成厂区危废库地面防渗升级改造、主要罐区防渗漏升级改造、地埋式污水管线改和“三合一”离心机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防渗升级、明管输送和全密闭化装卸。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严防新增[10]。

4 对策

4.1 加强源头管控,严控新增污染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而预防成本仅为治理修复成本的1%,坚持预防优先、协同防治十分必要[11-14]。积极开展绿色化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设施进行防腐防渗升级、加装二次保护设施等,从源头最大限度降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

4.2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展管控或修复

结合企业的设施布局、安全生产要求及修复成本等实际情况,在开展土壤调查过程中,尽可能避开高压线、燃气管道、油品或化学品输送管、地下储罐等高风险源,避免影响企业生产安全。在制定管控目标阶段,应循序渐进,分区、分阶段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15-17]。短期目标应以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扩散途径、将污染扩散范围控制在厂界内为主,长期管控目标应以污染物含量持续下降、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为主。在开展管控或修复的过程中,应结合厂区内不同区域的污染特点,选取低成本的绿色低碳技术。

4.3 建立在产企业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体系

针对在产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前期的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及时发现污染问题、确定污染范围尤为重要,应积极研发土壤与地下水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方法,并开展在产企业尽职调查、自行监测、监督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在风险管控与修复阶段,应探索适用于在产企业的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以及地下水在线监测装备和预警系统,形成边生产边管控、边生产边修复的技术体系[18-19]。

4.4 逐步建立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模式

推进土壤与大气、水等污染防治协同联动,对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新(改、扩)建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并落实防腐蚀、防渗漏、防遗撒等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鼓励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在企业用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典型行业,开展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模式试点,探索全过程管理的监管方式。例如,在现有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在产企业,进一步建立土壤污染重点关注地块名录,加强日常监管,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污染加重、扩散,后续一旦具备治理条件,及时督促责任方履行土壤污染防治义务。

5 结论

对于在产企业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应在严控新增污染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实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短期应以“不加重、不扩散”为目标,找准污染源并实施有效控制,防止新增污染;长期应以“浓度持续下降为目标”,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分类、分区、分步开展风险管控和修复,严控污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增迎.重点监管单位全生命周期内土壤污染防治要点梳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23):53-55.

2 洪亚雄.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J].世界环境,2023(5):25-27.

3 谷庆宝,张 倩,卢 军,等.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J].环境保护,2018,46(1):14-18.

4 高碧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2):56-59.

5 杨 勇,何艳明,栾景丽,等.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10):92-98.

6 刘舒婷.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修复措施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11):194-196.

7 楚纪锋.试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清洗世界,2023(10):92-94.

8 岳治国,韩 明,安秀刚,等.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调查的意义、问题与建议[J].环境与发展,2020(9):229-230.

9 李云祯,董 荐,刘姝媛,等.基于风险管控思路的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与展望[J].生态环境学报,2017(6):1075-1084.

10 岳昌盛,彭 犇,刘长波,等.钢铁企业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探讨及展望[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5.

11 宋志晓,魏 楠,崔 轩,等.中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2(12):5-9.

12 龙明进.生态环境保护中水污染防治与执法策略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12):140-1414.

13 闫 莹.基于城市景观生态法的河道水污染防治效果分析[J].清洗世界,2024(6):26-28.

14 华兴国,龙 泉,张雨晴,等.迭置指数法在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24(3):19-28.

15 童奇玲.关于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协调路径的思考[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11):118-120.

16 王志凯,赖长邈,古 腾.四川省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水污染防治调查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4(4):53-58.

17 张战军,李 燕,温丽瑗,等.农村水污染防治助力乡村振兴:以茂名市七迳镇那艮村为例[J].清洗世界,2024(4):172-174.

18 王积才.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污染修复策略差异的对比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4

(8):37-39.

19 杨琳丽,康 玲.城市园林景观对河道水污染的防治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4(4):104-108.

猜你喜欢

防治
浅谈哈密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浅谈芒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住宅饰面砖外墙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古丈县马尾松毛虫发生与防治初探
浅析高校官员的腐败问题
牛有机磷中毒的诊疗与防治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