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我是水利工程师
2024-12-31马睿棋
幼儿园时,周末,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北京植物园樱桃沟。那里有一条孩子们很喜欢的小溪,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那里拦水筑坝。为了能建成一个小水库,我们到处找小石子、树枝,还用小铲子挖来泥土,可是每次筑的坝都渗水,以失败告终!
后来,妈妈给我看了当年修建三峡大坝进行大江截流的纪录片。原来,三峡大坝能成功实现大江截流,不仅在于使用了水泥,还在于对截流水泥块的形状和大小都进行了精心设计,甚至不同大小的水泥块的填充顺序都很有讲究。
而在自然界,有一种动物却是天生的水利工程师,非常善于筑坝。它就是河狸。
老鼠的亲戚
河狸是老鼠的亲戚,和老鼠同为啮齿类动物。河狸有着鱼一样的流线型身体,短而钝的头部和颈部、小鼻子、小眼睛、小耳朵,这些能尽可能减少它们在水中的阻力。它们后肢的脚趾间有蹼,游泳时,能帮助它们更有效地划水。这样的体形非常适合游泳,而在岸上走路却笨拙缓慢,不具备生存优势。
河狸是昼伏夜出的素食动物,主要吃陆地植物的嫩枝、树皮和水生植物。夜晚,河狸会上岸觅食,但因为胆小而不敢离水很远。这也使它们一旦遇到危险,能立刻跳入水里逃走。
筑坝有讲究
河狸擅长筑坝,也喜欢筑坝,因为水比陆地更能给它们提供安全感。为了让水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河狸甚至把自己的家也安在了水下。
河狸毕竟不是完全的水生动物,而是还要在陆地上觅食的半水生动物。因此,河狸的家不能离岸边过远,只能在浅水区。而河流、湖泊都有丰水季和枯水季,如果遇到枯水季,河狸的洞口就暴露在岸上;如果遇到丰水季,水流可能会冲垮它们的洞穴。这可怎么办呢?河狸的解决方案是筑坝,以保持洞口内外的水位线高度恒定。这样,丰水季把洪水挡在洞口外面,枯水季则保持住洞口内的水位。
河狸筑坝也和修筑三峡大坝一样讲究工程科学:首先,在底层铺上石块,压实大坝的地基;然后,铺上直径约10厘米的树干;最后,将较细的树枝相互交错地叠堆在上面。一开始,坝体有缝隙,不能很好地平衡内外的水位差。慢慢地,水流裹挟的泥沙、小石块、小树枝、树叶就会填满缝隙,最终阻止坝体渗水,使大坝内外形成水位差,在河狸的水下洞穴口附近营造出一片平缓、宁静的水面。
河狸的大坝是有设计的。在缓流中,河狸的大坝通常是笔直的;而在急流中,大坝是弯曲的,以保持稳定性,防止被水流冲走。
洞穴不简单
有同学可能会问:河狸是哺乳动物,怎么可以一直住在水下的洞穴呢?其实,河狸的洞穴是一个复杂的地道系统。在地面上有洞口,在水里也有洞口,而且地面和水里都不止一个洞口。河狸实际上住在水位线以上的干爽地道里,可以自由自在地用鼻子呼吸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