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的冷知识
2024-12-31韩国营
苔藓植物以玲珑多样的形态、独特迷人的气质装点着地球家园。它们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是保持水土的功臣,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几个苔藓植物的冷知识,让大家对苔藓植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走路请小心,苔藓不“背锅”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中秋夜,贾母去赏月,王夫人等“恐石上苔滑”,建议贾母坐竹椅上去。这里的“苔”可以等同于“青苔”,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并非特指苔藓植物。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在池塘、小溪边玩水,经常会因踩到石头上滑溜溜的青苔而滑倒。学习了植物学专业后,我才知道使我们滑倒的“青苔”是水绵之类的藻类。
与藻类比较像的苔藓,主要是藓类或茎叶体苔类,有假根、茎和叶的分化;而藻类,如常见的水绵、普通念珠藻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也有一些生活在潮湿的土表、岩石、树干上,个体小且黏滑,这就是我们滑倒的原因。
湿润的地方如果有了藻类的存在,就更加减小了脚掌(鞋底)和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了人滑倒的概率。所以,同学们在潮湿的地方行走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摔跤了,苔藓植物可不“背锅”!
阴湿之地,并不是苔藓生命的全部
苔藓大多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是它们不耐旱、不耐热的特性造成的。
苔藓植物既没有维管束,也没有明显的角质层,通过植物体(包括假根、茎和叶)直接从外界快速吸收水分。当然,在干旱条件下,苔藓植物也同样容易失去水分,此时便会进入休眠期。一旦出现雨水,苔藓植物会立马复苏。这就是苔藓的变水性。
很多苔藓是阴生植物,能捕获低强度光照。比如,生存在隐蔽树林中的大叶藓属,就需要较弱的光。光强了,反而会威胁它们的生命。倘若只能在阴湿之地生存,苔藓的活动范围就会被极大地限制。于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苔藓植物演化出形态多样的类群和功能适应机制,以求在不同环境中存活下来。因此,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从森林到城市,我们都可以找到苔藓的身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苔藓植物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和所活动的空间是见不到苔藓的。科学的描述应该是:苔藓植物分布在地球上大多数生境中,如森林、陆地、淡水等生境,海洋中则没有苔藓的存在,但有的苔藓可以在海岸线海水偶尔冲刷到的地方存在。
莫以苔藓个头论高低,胚才是关键要素
苔藓植物大多是厘米级高度,被形象地称为“小矮人”“小精灵”,但它们并不是低等植物,而是高等植物。
在动物学上,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称为“胚胎”。在植物学上,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形,称为“胚”。
在苔藓植物中,精子器中的精子成熟后,借助两条鞭毛游动,不辞辛劳地沿着水膜前行。有的精子成功游进颈卵器中,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胚。胚再进一步发育,形成苔藓植物的孢子体。胚这个结构的出现,便决定了苔藓是高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