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求救电话的背后

2024-12-31语斯雯頔马鑫悦

方圆 2024年21期

4月15日早上8点,北京居民戴起文家中的座机电话响了起来。戴起文刚接起电话,电话那头就喊“二爷”,座机电话没有来电显示,戴起文听声音像是自己的堂孙戴瑾尧,因为家族里管戴起文叫二爷的男孩只有堂孙戴瑾尧。

对面的人继续说:“二爷,我昨天和朋友在饭店一起过生日,和人起冲突了,把服务员给打伤了,现在被带到派出所。人家要我赔偿十几万元,否则我就会被拘留,这会影响我的工作的。二爷您帮我凑点钱。”听说戴瑾尧进了派出所,可把戴起文急坏了。

“我知道错了,您可千万别跟家里的其他人说,过一会儿我就让朋友去取钱,您一定要帮我过了这关。”电话那头的语气越发急切。

随后,戴起文和对方约定在小区附近的超市门口见面,戴起文拿出家里仅有的2万元现金就出门了。

“二爷!”刚走到超市附近,戴起文就听到有人叫他。只见一名男子走了过来,他自称叫周全,是戴瑾尧同学的哥哥。“我弟也参与了这事,把人给打伤了,正和戴瑾尧一起被关在公安局里呢。”说完,周全还拨通了手机电话,并递给戴起文。电话那头的人就是刚刚给戴起文打电话的“堂孙戴瑾尧”,跟对方确认后,戴起文把手里的2万元现金交给了周全,并拜托他帮忙尽快把堂孙弄出来。

突如其来的求救电话

仅隔一天,同样家住北京某小区的夏芳茹也接到了“孙子张志瀚”的类似电话。电话里,她的孙子也是因为打架出事了,让奶奶凑钱救他。电话那头,孙子声称自己在饭店吃饭,与女服务员发生争执后将其推倒,服务员撞到玻璃上伤势严重,需要10万元医药费来救治。

“奶奶,这件事情一定要保密啊,您千万别告诉我爸妈。”对方反复叮嘱夏芳茹,并说之后会有一个名叫周貌的男人过来取钱。

夏芳茹已经87岁了,身体本就不好,听到这事差点晕倒。因为需要长期看病,夏芳茹在2023年就取了10万元现金存放家中以备不时之需。此时听说孙子惹上麻烦,她立即就把钱拿了出来。4月16日上午11点左右,夏芳茹拿着钱来到小区门口,等待取钱的人。过了一会儿,一个身穿白上衣黑裤子、戴着口罩的男子走了过来。

“你是周貌吗?”夏芳茹急切地问。

“是的,奶奶,我是志瀚同学的哥哥。”男子说。

周貌也是先拨通了电话,让夏芳茹跟“张志瀚”确认自己的身份。之后,周貌又打了另一个人的电话,周貌说这人是“公安局陆政委”。“陆政委”在电话里对夏芳茹说道:“夏奶奶,您放心把钱交给周貌吧,我们会想办法把您孙子尽快保出来的。”夏芳茹觉得对方语气亲切和蔼,比较可信,于是把10万元现金给了周貌。

给完钱后,夏芳茹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一个本子递给周貌让他签名。夏芳茹觉得只要留下对方的签名,就算是有了给过钱的凭证。在周貌签字的过程中,夏芳茹认真地盯着对方写下自己的名字。周貌在本子上快速画了几笔,字迹过于潦草,甚至字体都不完整。之后周貌把钱放入准备好的布袋中就离开了。

第二天,夏芳茹又接到“孙子”要钱的电话,对方声称因为女服务员伤势太过严重,还需要再给20万元才能解决这件事。

“我就只剩20万元的存款了,不能都拿出来吧?”夏芳茹说。

但是“孙子张志瀚”坚持只有再给20万元才能化解和对方的纠纷:“您放心,公安那边都是多退少补,其实用不了这么多钱,您等消息就行。”

对方在电话里不断地催钱。

4月18日,夏芳茹又去银行把剩的20万元养老钱取了出来,但是当天周貌却没按照约定来取钱。又过了一天,“张志瀚”终于又打电话说,因为周貌头一天请不了假无法过来,所以会再派一个叫周芒的人来取钱。

当天9点,周芒果然来到小区门口按约取走了20万元现金,夏芳茹恳切地央求周芒一定要尽快帮“张志瀚”把事情办好。随后,夏芳茹也让周芒在自己的本子上签了名字和日期。

接下来,夏芳茹因为生病,不久就住院了。在这期间,夏芳茹并未对家人透露“孙子惹事要钱”这件事。张志瀚其实是个只有17岁的高中生,平时在学校住宿,听说奶奶住院了,于是便抽空去医院探望。4月29日,张志瀚来到医院看奶奶。夏芳茹看到孙子来了,马上就说:“你同学也应该出这个钱才对。”

不明就里的张志瀚还以为奶奶是在说自己和同学以前出去玩的事情,便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儿,夏芳茹又接着念叨:“其实那个服务员也有错啊。”

“奶奶,您在说什么呀?”张志瀚听不懂了。

“不就是我用30万元把你捞出来的事情嘛。这事,我没跟你爸妈说,以后遇到这种事,你可不要乱插手帮忙了。”夏芳茹絮絮叨叨地叮嘱孙子。

张志瀚听得一头雾水,他仔细辨析着夏芳茹的这些话,感觉奶奶似乎是在说自己和同学出去吃饭,和别人吵架,把人给打伤了。其中,夏芳茹还提到了两个人名,这两个人名自己也不熟悉。但是老人说得断断续续、含混不清,张志瀚也听得不是很明白,考虑到老人年纪大还生病,他没敢明着细问。张志瀚从医院回家后,便立即找家人商议,大家怀疑奶奶可能是被骗了,决定报警。

此时,公安机关其实已经接到了戴起文的报警。原来当时周貌第二次没有按时赴约找夏芳茹拿钱,不是因为他“请不下假”,而是因为他已经被公安机关抓住了,当然来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多个化名的取款人

戴起文被拿走2万元后,就在当天下午5点给堂孙戴瑾尧打去了微信语音电话:“你在哪儿呢?”

“二爷,我在回家的班车上,怎么了?”戴瑾尧回答。

“你是不是被拘留了?需要赔偿十几万元啊?”戴起文问。

戴瑾尧这才从戴起文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立即明白了,二爷是被人骗了。结束和戴起文的通话,戴瑾尧立即给姑姑、三叔三婶打电话,并和他们一起去找戴起文。戴瑾尧等人赶到戴起文家时,戴起文并不在家,给他打电话,戴起文说他已经到派出所了,正在配合警方进行调查工作。

接到戴起文报案后,公安机关立即对此案立案侦查。

没想到,4月16日9点多,戴起文再次接到之前那个“堂孙戴瑾尧”的电话,对方显然不知道戴起文已经报警了,还是一口一个“二爷”地叫着,声称还需要戴起文再给凑一些钱解决自己的麻烦事。戴起文顺势答应了马上凑钱。过了一会儿,戴起文就给他回复说,时间匆忙,只凑了2.3万元,赶紧过来取。

12点左右,戴起文来到双方约定的地点,在路边见到了来取钱的周全。戴起文问对方:“你先给我堂孙打个电话吧,我问问他怎么样了。”周全拨打电话,但是电话无人接听,周全随即掉头要走。戴起文见对方要走,便高喊了一嗓子:“你的钱不要了吗?”周全听到后,停下了脚步,这时埋伏在周边的民警立刻上前将其抓获。

其实周全和周貌是同一个人。正因为此时他被抓了,自然就没办法再到夏芳茹那里取钱,他们的上线一时联系不上周貌,也不知道他被抓,于是马上换了周芒次日去取走夏芳茹的钱。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周全、周貌都是男子自己编造出来的假名,他的真名叫林桂禾。林桂禾的老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他自称因为“工作”需要来到北京。

代取款就能赚到钱?

4月的一天,林桂禾在老家北海市的路边看到招工小广告:到北京代取工程款,月入过万,急招人。林桂禾当时没有工作,就扫描广告上面的二维码,添加了对方微信。对方自称赵老板,他承诺日薪300元,包吃包住,只要林桂禾帮他取钱就行。赵老板让林桂禾下载了一款加密聊天软件,并加入一个招工群,说方便以后随时联系。

林桂禾同意做事后,赵老板派人给他送了2500元现金,让他购买从广西来北京的机票。4月14日,林桂禾乘飞机来到北京,并入住了酒店。

自从下载了App进入招工群,林桂禾发现不只是赵老板,还会有其他人每天给他下达指令。令林桂禾印象深刻的是,对方还曾经问过他的年纪,说让他工作时戴着口罩会显得年轻些。另外,在林桂禾被抓的当天上午,给他指令的上家还在群里告诉林桂禾,要是看着不对劲,就赶紧走人。

按照上家的要求,林桂禾在取完钱后,就会到某商场的存包柜处把装有现金的布袋存放进去。事后,他就可以返回酒店房间等待指令。当上家派的取钱人来到指定柜子旁,林桂禾再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开柜,让对方取走钱。

自始至终,林桂禾都没有直接接触过上家以及其他取钱的人,这也为公安机关追查犯罪链条中其他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困难。

公安机关推测,此案背后隐藏着一个诈骗团伙,找夏芳茹取钱的周芒应该是团伙中的一员。目前,公安机关对该犯罪团伙的侦查工作还在进行中。

缺乏联络和关怀

2024年7月15日,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在审查起诉过程中,起初林桂禾拒不认罪,他一直辩解自己是替上家取的项目工程款。但是被害人均为7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人,这与常规支付工程款的人年龄明显不符。并且,林桂禾在和两位被害老人交谈的过程中,将自己编造成老人孙子同学哥哥的身份,自始至终未提及工程款相关的内容。综上可知,林桂禾的辩解明显不符合常理。对此,承办检察官开展多轮讯问,通过开示证据、释法说理,最终林桂禾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经核查,林桂禾共骗取两名被害人12万元。

两位被害老人在案发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特别是夏芳茹的家人怕她受到刺激,一直没敢告诉她被骗的真相。直到夏芳茹病好出院,办案检察官对她进行询问时,夏芳茹才明白了一切。为了充分了解案件事实,办案检察官也对两位老人的亲属进行了询问。

“我觉得奶奶在电话里可能分辨不清楚我的声音,我很少给奶奶打电话,家里的座机号码除了家里人,应该没有外人知道,连我的同学也都不知道。”张志瀚在接受办案检察官询问时说道。张志瀚是一名高中生,平时他在学校住宿,只有周末才会回家,所以他和夏芳茹的联系并不频繁。

戴瑾尧也说,自己平时很少和戴起文联系,他一直都是用微信群聊和戴起文沟通。“二爷平时跟我联系就是给我介绍相亲对象。除此之外,就是过年过节时,会问候两句。我们从来不打他的座机电话,我都不知道他家里的座机号码。”

戴瑾尧是戴起文的堂孙,他平时会管戴起文叫“二爷”。这种称谓不常见,也不是常用的爷孙称呼,不好模仿。而林桂禾背后的上家居然可以知道这种细节,这不得不令人细思极恐。

办案检察官在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也重点提到了这一点:“我们在办理案件时,也关注到了这个细节。我们认为该诈骗团伙获取被害人信息的手段可能不同于以往常规的渠道,我们想要通过此案提醒广大老年人,希望他们提高警惕意识,保护好个人和家庭信息,不要随意外泄。”

办案检察官继续补充道:“通过此案的办理,可以看出这类涉老诈骗的一些特点。第一是犯罪分子特意选择捏造儿孙晚辈的身份,充分利用了老年人疼爱孙辈的心情,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第二是犯罪分子故意编造‘突发状况’让老年人陷入焦虑、恐慌的情绪状态中,使其自身的辨别能力进一步下降,来不及反应情况的真假;第三是为了防止骗局被拆穿,他们会以‘担心被责骂’为由,让老年人替自己保密,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人识破他们的谎言。”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被害人及其亲属的陈述和证言中看出,两位老人平时可能属于独居的情况,鲜少与家人联络。对于这样的高龄独居老人,建议子女们对他们要加强关怀。老年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要第一时间与子女确认沟通,以防掉入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圈套中。”检察官进一步强调。

2024年8月28日,朝阳区检察院对此案提起公诉。9月12日,朝阳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林桂禾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万元。

据了解,朝阳区检察院自2023年以来已经审查起诉20多起涉老诈骗案件,并总结办案经验,宣传普法知识。2024年,朝阳区检察院开展“走进北京CBD、走进中关村朝阳园、走进街乡、走进校园”的“四个走进”专项工作,坚持做优做实常态化联系街乡。为维护老年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朝阳区检察院走进街道发放“需求订单”,针对群众急愁难盼的问题开展释法说理,为居民答疑解惑,强化老年居民的普法工作,将“检护民生”落到实处。(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