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中国的胸怀,读懂中国的不屈

2024-12-31

南风窗 2024年26期

12月初,2024“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主题为“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会议再一次向世界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共享发展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同时也坚定地强调了中国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改革开放已经持续46年,倏忽半个世纪。这一基本国策,既是立足于对和平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全球化不断扩展与深入的大势判断,也是结合自身历史经验作出的庄重的现代化路径选择。

唯有深化改革,才能扫除体制障碍,提高效率、效益,强化现代理念,巩固规则共识,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发展环境,释放社会活力,澎湃社会创造力;唯有扩大开放,才能接触先进,感受压力,激扬起追赶与超越的热情,精准把握时代走向与需求,互为机遇,共创共享,一起塑造更好的未来。中国人相信,改革开放是一种吸纳,也是一种谦容;是一种接受,也是一种提供;是一种利己,也是一种利他。

46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产业不断壮大,科技不断突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全世界也从中国拥抱全球化中受益。中国不断强调开放中的相互依存,不断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路径选择,持续彰显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文化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胸怀也就因之更加明确而开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已经持续11年的“一带一路”实践,是这一理念的行动落实,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生动呈现。

近代以来,中国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殖民的时代受尽欺凌,民族复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集体向往,势不可挡。也正因为经受过强权侵凌、群狼撕咬的时代苦难,“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华伦理法则,在今天的中国就更加被择善固执。中国殷切地期望能与世界人民一起共同繁荣,共享福祉,同登善境。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所说的“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一直都是中国开展国际交往的初心,今天更在条件支持下迈向现实。

然而,要读懂中国,还应当了解,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动摇的决心,也是不可妥协的底线,不会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一方面这是中国的历史经验使然。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还是当下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这一决心的结果。不能独立自主之际,便是任人宰割之时。另一方面是世界历史的经验使然。无论是主动放弃独立自主,还是被迫无法独立自主,但凡不能自立自强的国家,要么被现代化、全球化排挤,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要么获得有限的经济发展机会,却成为政治侏儒,受制于人,沦为附庸,无法完全掌控自身命运。

一个不尊重独立自主的世界,最终形成的必然是等级森严的主从结构,这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所能屈从的结果。尊重所有国家的独立自主,才能期待一个平等、公正、自由、繁荣的未来。

当下的世界还远远称不上平等、公正,控制与反控制,打压与反打压,路漫漫其修远。在以军事为后盾的土地殖民远去之后,更加隐秘的意识形态殖民、科技殖民、经济殖民还在滋长与深化,基于最先进科技领域的霸权行为日益肆无忌惮。然而,纵有千钧重压,中国的胸怀不会闭缩,决心不会动摇。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读懂中国并不艰难。不要忘记,当我们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中国以外的部分;而今天,对全球话语中的世界来说,中国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