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春锣之“帆”,扬家乡精神
2024-12-31曾庆伊
我的家乡没有繁华的都会,没有静谧的湖泊,没有幽深的城堡,但是有古色古韵的亭台楼阁,有创造历史的煤矿,还有辽阔悠扬的春锣。
可能是家乡大街小巷都贴有春锣海报,大大小小的文艺舞台上都有春锣的身影,我耳濡目染,在其他小孩还在家长急切的目光中费力讲话时,我已手握快板,优哉游哉地唱起曲调。
提起萍乡春锣,我就会想起爷爷雪白的胡须,激情澎湃的神情;想起他额头上滚落下的汗水;想起舞台边上喝彩的观众,一声接一声的叫好《唱春歌》。真的,我与春锣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都是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与进了萍乡春锣的演出。然而,学好春锣并非易事。敲锣的节奏、曲词的准确、台步的稳健,都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练习,还有那看似简单却又枯燥的基本功,更是对我毅力的考验。
“神州万里起祥云,我打起春锣来报春。”我站在练习室,挺直腰背,架起手臂,鼓槌轻轻点在鼓面上,深呼吸,扬起笑容,嘴中还念念有词。
在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耐心教学下,我的萍乡语越来越熟练,也了解到了更多有关萍乡的历史,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对家乡的敬佩。师傅看着我自以为接近完美的练习,连连摇头,说我还缺一股劲儿。
终于来到了表演的这一天,我压下内心的紧张,昂首挺胸,大步走上台。灯光猛得亮起,舞台红色的背景在我眼前燃烧。快板声响起时,我恍惚了一瞬,嘴中沉重的唱词化作历史的语调,安源煤矿工人拿着铲子在黑色煤矿中声嘶力竭的喝叫和秋收起义中工人们一往无前的场景在我眼前逐一浮现。我也仿佛身处革命年代,唱词如肺腑之言从心底涌出,手中的鼓槌如同进击的武器,在红色的大地上,一声声唱出中华魂。
一曲唱罢,我头上渗出密密的汗珠。全场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师傅也对我说:“你做到了!”我不禁流下了泪水,不知是为了自己的艰辛,还是因为无数的革命先烈。
恍惚间,阳光透过窗户倾洒在我腰间的鼓上,红色的鼓泛着点点星光。这是五星红旗飘扬的红,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是安源的红!
传统文化,犹如一股清流,为甚嚣尘上的社会带来一份精神滋养。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未来的种子。身为一名萍乡人,我应该传承春锣技艺,弘扬萍乡安源精神,在文化的传承中,静心感受每一声流动在心间的悠扬锣声。
●点评
“春锣”是小作者记忆中的故事,也是萍乡精神的浓缩。小作者借自己学习春锣的经历,充分展现了春锣的特点、历史、精神,让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到萍乡春锣丰厚的文化意蕴。在小作者的笔下,萍乡的革命热血仿佛在一声声春锣声中被传播,被发扬,被传承。
【湖南长沙市怡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