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24-12-31张筠苓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2022)。这体现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即从传统的结果导向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过程和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形成性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能够记录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成长轨迹,促进教师反馈与学生自我反思的有效结合。现有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档案袋评价在不同学段的应用研究,但在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的指导下,档案袋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价中的公平与效能可能受到影响。鉴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以下简称“CSE”)能为英语学习提供系统的标准参考,笔者认为,如果将CSE与档案袋评价相结合,有助于构建更为客观、全面的英语写作评价体系。本研究尝试融合CSE与Delett et al.(2001)提出的档案袋评价框架,旨在构建一套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基于CSE标准的形成性评价档案袋体系,以提升教师评价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与档案袋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持续性的评价过程,能够动态跟踪、监测和反馈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学生及其同伴根据反馈信息持续性改善教学与学习(Black et al.,2003;Black & Wiliam,2009)。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注重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便学生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在运用形成性评价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评析学生的写作成果、写作过程、写作态度与策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策略,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档案袋评价、学习契约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并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罗少茜, 2004)。形成性评价还强调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教师及时且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作出合理的教学决定,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郭茜、杨志强,2003)。
形成性评价中的档案袋评价是指有目的地收集学生作品的合集,它可展现学生的努力、进步与成就,且必须包含有学生参与的评价内容与标准的选择、判断优劣的准则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Paulson et al.,1991)。在档案袋评价中,教师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Bahous,2008),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监督、回顾和提高自己的学业表现(Lam,2020)。档案袋评价能生动、动态并连续地展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教师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代表性作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估(孟娟娟、夏惠贤,2011)。目前,档案袋评价在我国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如姜晶(2013)介绍了电子档案袋的建立及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能。徐建玲和陈玥(2020)阐述了写作档案袋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流程。张明(2023)将档案袋评价运用于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并证明了其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然而,教师在实施档案袋评价时面临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方式忽视质性评价、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不到位等问题(柏灵,2007)。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构建一种科学、客观且系统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据一致的标准进行有效反馈。
基于CSE的英语写作档案袋评价设计
CSE是覆盖我国全学段英语学习、教学与测评的完整理论体系和全国统一的英语能力标准,能为我国的英语课程大纲、英语教学、英语考试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力参照标准(刘建达、韩宝成,2018)。CSE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语言能力从低到高分为九个等级,分属基础、提高、熟练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学习者和使用者分别被归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其能力描述框架涉及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用能力、语言知识、翻译能力和语言使用策略等方面,具体细化为能力总表、分项能力表与自我评价量表。
书面表达能力量表是CSE分项能力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能力总表、自我评价量表、分项能力表、书面表达策略量表组成。其中,能力总表从整体上描述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自我评价量表可用于学习者和使用者对自身英语写作能力水平的判断或诊断;分项能力表描述了在各类文本写作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书面描述、书面叙述、书面说明、书面论述、书面指示和书面互动等语言活动中应具备的能力;书面表达策略量表包括规划(构思)、执行(撰写)和评估/补救(修改)三个方面(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8)。 CSE书面表达能力量表清晰描述了不同学段英语学习者在写作方面应具备的能力,它将抽象的写作能力通过具体的描述语细化为可观察、易感知的写作行为,从而为各学段英语写作教学与测评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潘鸣威、吴雪峰,2019)。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将CSE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证实在统一的语言能力参考标准下,形成性评价对初中与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积极推进作用(赵友智,2021;孙嘉镁,2022;赵兴红,2023)。
然而,目前将CSE应用于档案袋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亟须开展更多系统性的研究,以深入了解CSE在该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施效果。本研究将CSE的语言评价体系与Delett et al.(2001)设计的档案袋评价框架相结合,为初中英语写作档案袋评价提供明确的参考标准。框架包括以下环节:规划评价意图(set the assessment purpose)、确定教学目标(identify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匹配教学目标与任务(match classroom tasks to objectives)、建立评价标准(establish criteria)、确定档案袋组织结构(determine organization)、监控档案袋过程(monitor the portfolio progress)与评估档案袋过程(evaluate the portfolio process)。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潘鸣威和吴雪峰(2019)指出,将CSE 书面表达能力量表应用于形成性评价包含三个基本步骤:首先,充分研读 CSE书面表达能力量表,熟悉所教学段及相邻学段的描述语;其次,将学生所在学段及其现有英语写作水平与 CSE 书面表达能力量表中的相应等级大致匹配,遴选相关描述语;最后,根据形成性评价任务的具体目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适当改编或加工描述语。在档案袋评价过程中使用的写作任务、同伴互评表与教师评价表等教学与评价工具均需依据经过筛选与加工后的描述语进行设计与调整。为解决档案袋评价中内容片面、形式单一、评价结果处理不到位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CSE的档案袋评价框架。该框架旨在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从而增强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客观性和一致性。同时,本研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该评价框架的实际应用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档案袋评价。具体操作环节与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CSE 的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设计
案例分析
本案例采用的教学材料选自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7 A famous story中有关Alice in Wonderland的内容和九年级上册Module 7 Great books中有关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内容。二者均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的“文学、艺术与体育”主题群。基于此,写作课堂任务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教师基于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阅读材料教授八年级学生概要写作的写作框架与方法,学生将知识迁移至Alice in Wonderland的主题下练习概要写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同伴作文互评并根据教师反馈与个人计划完善写作。过程中涉及的学生作品、同伴与教师反馈、学生自我反思等内容均被收集到个人档案袋中。根据上述档案袋评价框架,笔者接下来具体介绍执行该写作任务的档案袋评价步骤。
1. 规划评估意图
此次写作教学的评估意图是检验学生的概要写作在内容、语言与连贯性方面的表现,考查的写作能力主要涉及CSE中有关书面表达能力总表、书面表达策略量表与分项能力表中衔接知识运用能力量表的内容。CSE 三级大致对应我国初中毕业生英语水平(潘鸣威、吴雪峰,2019),而本次写作训练期望学生的写作技能达到CSE四级水平。因此,教师参阅CSE相关量表,根据学生现有写作水平和预期写作水平选择合适的等级描述语,并根据具体学情对相关描述语进行改编(见表2)。这些描述语是制定写作教学与评价工具的参考依据,能使教师在进行概要写作评价时有明确的依据。
表2. 基于写作评估意图的CSE 描述语选用与改编成果
2. 确定教学目标
(1)选取教学目标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概要写作结构。第二,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结构为Alice in Wonderland撰写清晰且有逻辑的概要写作。第三,学生能够运用基于CSE的同伴互评表,对同伴作品进行有效评价,并提供建设性反馈。
(2)设计教学任务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写作任务。在第一环节,教师以教材语篇“A Book Review of 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为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补全概要写作框架中关于作者、角色、地点、时间、主线剧情等要素的信息。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概要写作的功能句型(见图2),并通过写作范文向学生说明如何整合故事要素生成梗概。在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Alice in Wonderland的主要剧情,学生需要梳理故事要素并按照提示进行概要写作(见图3)。
(3)设计评价标准
在写作任务完成后的第三个环节,教师需参考CSE为作文设计评价标准,并利用基于CSE设计的同伴互评表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与连贯性三个维度评价同伴的作文初稿(见图4)。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同伴互评而非学生自评的原因在于,在教师指导下的同伴互评能使学生准确理解评价的内容和意义,从而避免学生高估或低估自我能力(潘鸣威、吴雪峰,2019)。
(4)进行写作评价
课后,教师参考同伴互评表,对学生的作文初稿给予个性化反馈。这一反馈不仅包括对作文内容、结构和语言使用的具体评价,还会指出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强项与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结合同伴和教师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学生需根据的意见撰写修正稿(见图5)。
3. 确定档案袋组织结构和储存方式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写作档案袋应包括以下四个关键组成部分:(1)学生作品:档案袋包含学生进行Alice in Wonderland概要写作的初稿和修正稿,展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2)同伴评价:记录同伴对自己作品的反馈,提供多元视角,帮助作者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写作,促进相互学习与提高。(3)教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作品提供个性化的评价,从内容、语言、连贯性等维度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指导学生在后续写作中有所提升。(4)自我反思:学生需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与教师或同伴的面对面交流,旨在反映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明确在写作中学到的知识和未来的改进方向,并将反思成果以修正稿的形式呈现。
在档案袋储存方面,教师需确定档案袋的储存方式,相关资料可视具体情况采用电子档案袋或纸质档案袋的形式。在规划系统化的资料收集过程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和时间表,制订档案袋收集不同资料的具体时间节点和频率。
4. 监控档案袋评价过程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监控档案袋的进展,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档案袋中的作文,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更新修正稿并为学生提供新的反馈。其次,通过班级活动或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理解程度和进展。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能促进学生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教师可观察学生在同伴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和反馈质量,以评估学生对他人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5. 评估档案袋过程
在课程结束时,对档案袋的评估过程应全面而系统。首先,进行效果评估,分析学生在写作能力、同伴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判断档案袋的整体效果。其次,开展质量评估,重点评估档案袋中学生作文的质量,以及教师反馈的有效性是否在修正稿中得以体现,确保这些反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档案袋的使用效果,收集学生的意见和感受,再由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制订未来的写作目标。
结语
本研究通过融合CSE与Delett et al.(2001)提出的档案袋评价框架,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形成性评价档案袋体系。依靠CSE提供的科学且统一的评价标准,该写作档案袋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评价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为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依据,促进学生自我诊断和改进,从而推动学生参与写作学习与实践积极性,最终整体提升写作能力。笔者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CSE优化在初中英语阅读、听说教学等方面的档案袋评价体系,并关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档案袋评价相结合,提升评价的便捷性和互动性,确保档案袋评价的良好效果,在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化且个体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初中英语教学与测评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Bahous, R. 2008. The self-assessed portfolio: A case study [J].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33(4): 381—393.
Black, P., Harrison, C., Lee, C., Marshall, B. & Wiliam, D. 2003. The nature and valu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J]. Improving Schools, 6(3): 7—22.
Black, P. & Wiliam, D. 2009.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J]. Educational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21): 5—31.
Delett, J. S., Barnhardt, S. & Kevorkian, J. A. 2001. A framework for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34(6): 559—568.
Lam, R. 2020. Writ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practice: individual, institutional, and systemic issues [J]. Pedagog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5(3): 169—182.
Paulson, F. L., Paulson, P. R. & Meyer, C. A. 1991. 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5): 60—63.
柏灵. 2007. 档案袋评价方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J]. 教育导刊, (3): 27—29.
郭茜, 杨志强. 2003. 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5): 103—108.
姜晶. 2013. 电子档案袋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电教, (Z1): 31—34.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18.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建达, 韩宝成. 2018. 面向运用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建设的理论基础[J]. 现代外语, (1): 78—90+146.
罗少茜. 2004. 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孟娟娟, 夏惠贤. 2011. 档案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评价[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 20—24.
潘鸣威, 吴雪峰. 2019.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中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写作能力为例[J]. 外语界, (1): 89—96.
孙嘉镁. 2022. 形成性评价反馈循环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徐建玲, 陈玥. 2020. 写作档案袋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1): 68—71.
张明. 2023. 基于写作档案袋的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4): 51—55.
赵兴红. 2023.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高中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中的有效性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赵友智. 2021.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张筠苓 佛山市顺德区拔萃实验学校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