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对高中生写作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4-12-31江雪珲黄正翠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课标》)指出,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教育部,2020)。可见,《课标》认同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然而,目前针对高中学段读写结合教学研究大都立足教材语篇,关注读写结合的“教”,而较少从学生“学”的层面讨论学生“写”的痛处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高中生写作焦虑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写作焦虑指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焦虑行为(Daly & Wilson,1983)。外语写作通常会比本族语写作有更多的焦虑体验(Krashen,1982),写作焦虑会对所有学生尤其是选择写作课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McGee,2019)。有学者研究了第二语言写作焦虑对学习者态度、成就和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写作焦虑对学习者的文章构建、写作成绩和文章质量有负面影响(Genc & Yayli,2019)。
近年来,英文报刊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其实际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还相对匮乏(刘以文,2018)。鉴于此背景,本研究旨在采用实证的方式,探究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对高中生写作水平和写作焦虑的影响。
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对高中生写作的影响,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是否对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有影响?(2)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是否对高中生的写作焦虑有影响?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成都市某区一所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某班作为实验班级,该班共40名学生,其中男生18名,女生22名。该班学生高一下半期英语测试平均分为93.7分(满分为150分),其中书面表达部分平均分为10.6分(满分25分)。研究者选择同年级另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为对照班级。对照班级高一下半期测试中英语平均分为123.8分(满分150分),其中书面表达部分平均分17.5分(满分25分)。在开展教学实验之前,对照班级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和写作水平均远高于实验班级学生。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教育实验中的准实验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是指在实验中,使用原始组作为被试,而不是随机安排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维尔斯马、于尔斯,2010)。在进行教育研究时,被试挑选和组合不可能总是随机的,在这种情况下,准实验能够为教育作出有价值的贡献(维尔斯马、于尔斯,2010)。本研究需要探明基于报刊阅读的读写结合任务对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焦虑的影响。从实验对象的选取角度来说,本研究无法随机挑选被试,只能以学校的自然班级作为一组实验对象来开展教学实验。因此,本研究将采取准实验研究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实验。
4. 数据收集
(1)调查问卷
本研究主要使用两个调查问卷测量工具,分别为用于写作水平测量的工具“ESL作文评分标准”(ESL Composition Profile)(Jacobs et al.,1981)和用于二语写作焦虑测量的工具“二语写作焦虑量表”(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nxiety Inventory)(Cheng,2004)。其中,ESL作文评分标准是专门针对ESL/EFL语言学习者开发的写作水平测试量表,包含内容(content)、组织(organization)、词汇(vocabulary)、语言使用(language use)和写作规范(mechanics)五个维度,分值分别为30分、20分、20分、25分和5分,满分100分。五个维度各有very poor、fair to poor、good to average、excellent to very good四个等级,并包含对上述等级具体表现的解释(Jacobs et al.,1981)。该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均较好,现已较为广泛地用于ESL/EFL语言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测试中。
二语写作焦虑量表由躯体焦虑、认知焦虑和回避行为三个子量表组成。该量表共包含22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予1到5分的分值。22个题项中,有7个为反向题,采用反向赋分(Cheng,2004)。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吴育红、顾卫星,2011)。22个题项的总得分即为焦虑值,得分范围在 22至110 之间。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高。为使学生准确理解量表,研究者将量表翻译为中文。
(2)标准化测试
本研究将年级统一进行的英语标准化测试作为样本,主要关注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三次书面表达部分的得分变化情况。
(3)访谈
本研究通过非结构性访谈的形式收集实验班级学生在实验干预过程中对于任务的感受。
5. 实验过程
(1)前测
在前测阶段,研究者利用年级统一测试,收集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标准化测试的英语成绩和写作成绩。同时,研究者还发放写作焦虑问卷,要求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40份,有效问卷40份。
(2)实验干预
实验采用某高一英语教辅类报刊为实验材料。该报刊绝大多数文章由母语人士撰写,话题丰富,语言地道,易读性较好。访谈表明,40名研究对象均能接受使用该报刊作为补充学习材料。
实验干预的时间为4月29日至6月25日,在为期8周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实验班级利用正常授课时间每周开展2—3次基于报刊的课内读写学习活动,每次时长30分钟。学生从报刊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先进行20分钟的自主阅读,随即进行10分钟的自由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不做任何干预,只在学生有需求时提供必要帮助。课后,教师收集学生的习作并进行第一次批改,使用修改符号提示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类型,如标点、拼写、语法等,但不直接帮助修改,而是鼓励学生自我纠正。而后,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批改,对学生写作中的得体表达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学生欠妥的表达进行进一步指导。学生共完成22次习作,实验共收集了八次写作文本,针对这八次的写作文本均使用“ESL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表1为学生A33的四次阅读效果自评与写作文本记录。
表1. 学生A33 的四次阅读效果自评与写作文本记录
(3)后测
后测在实验干预结束后一周内进行。后测数据仍然包含标准化测试和写作焦虑量表两种不同来源的数据,测试工具、测试对象和程序与前测阶段相同。
6.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量化数据分析和文本内容分析两种分析方式。结合研究问题,研究者对写作水平的分析采用学生写作文本内容分析、写作水平测量表和标准化测试中书面表达得分情况三者结合的方式;对写作焦虑的分析主要采用量化数据分析,分析工具为SPSS 26.0,包括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
结论与讨论
1. 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对高中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对比了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前后三次在年级统一标准化英语测试中书面表达部分的得分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年级统一标准化英语测试中的得分情况
由表2可见,实验班级学生书面表达平均分的分差从最初的6.9分,到第三次测试的4.1分,差距逐渐缩小。
同时,本研究使用ESL作文评分标准对实验班级的40名学生的八次写作文本进行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班级40 名学生写作水平统计
本研究使用excel表格工具中图表功能,对上述320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如图1所示的柱状分析图。从图1可看出,以研究对象第1次和第8次写作任务为参照,八次写作任务后,60分段以下人数前测占比50%,后测占比17.5%,下降32.5%;60—69分段人数前测占比42.5%,后测占比55%,上升12.5%;70—70分段人数前测占比7.5%,后测占比25%,上升17.5%;80分段以上人数前测占比0%,后测占比2.5%。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提升比较明显。
同时,通过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写作文本进行分析,研究者留意到其阅读和写作有以下四点变化:
第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调动。如有两位学生就读后感受分别写道:“我还挺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我认为坚持阅读,最后一定会收获满满!”“我希望延续这样的自由阅读模式。”
第二,前测中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写作水平提升明显。如学生A32起初较多使用and、good、OK等类似的简单英语表达,研究者在这位学生后续的写作文本中惊喜地看到了一些较复杂的句型结构使用和词汇表达,如not only... but also ...、because of...、influenced、people’s belongings。
第三,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内容日益丰富且逐渐深刻。好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依托阅读,还应该能超越阅读,引导学生将所读和所思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去理解、认识、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王蔷,2020)。不少学生的写作内容从简单的good story、pretty ideas逐步丰富,开始加入较为具体的描述,语义层次也更具深度,如“leave aside the deep-rooted concep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the heritage needs to spread and the culture needs to be remembered”等。
第四,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升。如学生A08在八次写作中,词数显著增多,写作趋于规范(如标点符号犯错逐渐减少),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经历且更加充实。
2. 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对高中生写作焦虑的影响
除写作水平外,本研究也非常关注基于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对研究对象写作焦虑的影响。研究者使用二语写作焦虑量表进行前测,表4呈现了实验班级40名学生在躯体焦虑、行为焦虑、认知焦虑和总体焦虑方面的前测结果。
表4. 40 名实验班级学生前测写作焦虑情况记录表
在前测问卷中,不少实验班级学生谈及自己会有行为回避维度的写作焦虑,如“在我进行英语写作时我一般会感到身体僵硬和紧张”;也会有躯体焦虑维度的写作焦虑。实验干预两个月后,研究者再次进行写作焦虑测试。前后测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实验班级学生前后各因子焦虑值与总体焦虑值配对样本对比
表5显示,教学实验前后,学生的写作总体焦虑值呈显著性差异(p < .01),躯体焦虑、行为焦虑与认知焦虑值也有所下降(p < .05)。
研究者在此过程中对参与实验干预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及了自身的感受。
学生A16:最开始是比较排斥这种方式的,因为一周后看不到自己的分数进步,写作也是按部就班。慢慢地,我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来读,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类文本。我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写起文章来也不会再干瘪瘪的了。
学生A16在谈及基于报刊的阅读学习时,出现了“内容”“吸引”等关键词,表明报刊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与报刊文本的真实性较强有关。真实材料具有交际目的,往往比以掌握目标语言为目的所编写的教学材料更加有趣,有助于促进学习动机、提升内容获取效率(Little et al.,1988)。同时,学生A16也谈到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体现出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Pachtman和Wilson(2006)认为,当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时,他们将发现阅读是一个非常愉快的活动,从而会更乐意阅读。而学生通过这种积极的阅读所理解的内容,也会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很好的支撑,产生“写起文章来也不会再干瘪瘪”的结果。
学生A16的感受在学生A33的反馈中也得到了印证:
学生A33:从nervous到nice。一开始对我帮助最大的是阅读的新鲜记忆可让我及时写出东西来,不再担心没话可写。
学生A33用了“新鲜记忆”这一表达来描述阅读对写作的支架作用,这种支架作用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写作时的焦虑程度有所降低,“不再担心没话可写”。
学生A32:以前总害怕写作文,消极,很抵触,担心会被老师判低分和看到大片大片的批语。使用这种方式以来,我读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渐渐有了写作信心。这种感觉到了第四周最明显,那时特别有自信下一次一定能写出更好的东西来!
学生A32不仅提到了阅读对写作的支架作用,还谈到这种基于报刊阅读的读写结合任务区别于传统的应试型写作,它能够引导学生基于阅读产生真实想法,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进而产生了“写作信心”。这种变化体现了学生的写作动机由外部动机(对写作分数的关注)向内部动机(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转变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较强的内部动机能够降低焦虑水平(Sabir et al.,2023)。
总体来说,基于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焦虑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启示
本研究发现,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有助于降低学习者的写作焦虑,发展学习者对英语写作的积极情感,促进学习者写作水平的提高。本研究给教学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文本输入的丰富性。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不同来源、内容丰富、语言真实地道、与学生真实生活关联紧密的文本,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学生的自主性。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教师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在阅读阶段,让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文本并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阅读;在写作阶段,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必拘泥于考试形式的写作任务。三是读写结合过程中写作的及时性。阅读后的及时写作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主动将新鲜的阅读感受迁移到写作中,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阅读与写作教学同时进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Shanahan & Lomax,1986)。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基于个案的英语报刊读写结合的探索性实证研究,实验周期仅有两个月。尽管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尽量控制了无关变量的干扰,但一些研究无法控制的干扰变量如学生投入程度、学习环境变化等仍然存在。同时,本研究未深入探讨哪类针对英语报刊读写结合任务的评估方式最能有效降低英语写作焦虑,也未进一步分析英语报刊读写结合任务对不同性别、不同焦虑水平的学习者的作用等问题。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英语报刊的读写结合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并降低写作焦虑。鉴于此,基于报刊的读写结合写作不失为值得一试的一种英语教学策略。
*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学会 2022 年度教育科研课题“中学英语真实阅读教学对语言学习信念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英语报刊阅读为例”(项目序号:145)和2024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整合学习研究”(项目批准号:SCJJ24ND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Cheng, Y. S. 2004. A measure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nxiety: Scale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3(4): 313—335.
Daly, J. A. & Wilson, D. A.1983.Writing apprehension,self-esteem, and personality [J].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7(4): 327—341.
Genc, E. & Yayli, D. 2019. The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nxiety: The perceived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J]. Pamukkale University Journal of Education, (45): 235—251.
Jacobs, H., Zinkgraf, S., Wormuth, D., et al. 1981. Testing ESL composition: A practical approach [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ittle, D., Devitt, S. & Singleton, D. 1988.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from authentic texts: Theory and practice [M]. Dublin: Authentic Language Learning Resources Ltd.
McGee, K. 2019. Reducing writing anxiety by improving self-efficacy beliefs [J]. Learning to Teach Language Arts,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Social Studies Through Research and Practice, 8(1): 32—38.
Pachtman, A. B. & Wilson, K. A. 2006. What do the kids think? [J]. The Reading Teacher, 59(7): 680—684.
Sabir, M. S. A., Sharif, H. & Farooq, H. B. 2023. Writing anxiety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of undergraduates in Pakistan [J]. Journal of Positive School Psychology, 6(12): 1925—1939.
Shanahan, T. & Lomax, R. G. 1986.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reading–writing relationship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8(2): 116—123.
刘以文. 2018. 英文报刊阅读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辅助作用——以SSP为例的实证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 2020.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 英语学习, (5): 26—32.
吴育红, 顾卫星. 2011. 合作学习降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的实证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6): 51—55.
维尔斯马, 于尔斯. 2010.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九版)[M]. 袁振国,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江雪珲 成都东部新区第七中学校(成都七中东部学校)研修室主任、高中英语教师,中学高级。
黄正翠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