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张天霸
2024-12-31田乃林
凤城有条涌,叫靠边涌,位于凤城的东侧,一边是厂房,一边是民居。河涌的名气不大,但有个“河霸”似乎颇为有名。没想到,这么一条荒废河涌,竟然还成了网红。听说,这个“河霸”还当上了河长,成为凤城第一位由村民任职的河长。
梁大志是凤城的摄影发烧友。他有个老友,人称李师傅,就住在靠边涌。
他于是约了一众发烧友,联系上李师傅,乘着薄雾驱车前往一探究竟。
一路高楼,到了郊区,民居和平野次第展开,视野逐渐开阔起来。
此时东方发白,朝霞满天。一条金色的河流宛如游龙铺入眼帘,葳蕤的凤山、高耸的宝寺、蔚蓝的天空,竟然汇于一河,色彩斑斓,恍若仙境。
这就是靠边涌!几时有如此好景。
梁大志心下疑惑,他依稀记得这里有条河涌,但并不被人待见。
一行人驱车到河畔广场,奇石野径,虽是人为,但不失天然野趣。清凌凌的河水,碧波荡漾,浮光跃金,鹭鸟翱翔,蛱蝶翩飞,让人心旷神怡。
此时尚早,河畔小径有闲人散步,错落有致的民房,依河而立,有袅袅炊烟,烟火气十足。
大家兴致颇高,早已扛起“长枪短炮”开始捕捉美景。
唯有梁大志拉着李师傅问长问短。
他相信,最美的景色永远在人的心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靠边涌怎么有这么大的变化?这里不是有个‘河霸’闹得鸡犬不宁吗?”梁大志好奇地问。
“呵呵,你说这个张天霸吗?看来大家都误会了。”
“误会了?我可是听说他在这里霸占河涌、霸占田园,连山沟菜园都不放过呀。农村自治,虽是村子的事,但我也听闻了不少群众的反映呢。”
“哦,确有其事。这个张天霸呀,行事确有不妥,惹得邻里怨气冲天。当时,村子东侧的土地一部分租给人家建厂,一部分被人占着,就包括张天霸;村子西侧集中住着村民。大部分村民都在后院搭了个菜园子。可是这个张天霸,却有些过分。有那么几年,他发疯似的在河边围蔽,要么搭建棚子,要么干脆用来堆放乱石,反正就是想着法子占着地方,不让村民用。好在这条河涌嘛是又黑又臭,大家不太稀罕,见他凶恶,大家也就由着他了。”
梁大志点点头,这个张天霸确实过分。
“这两年不是在推进清岸还河、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吗?清岸,就要拆除河岸的违章建筑。这乱搭乱建的,十有八九,都是张天霸的呀。这个硬骨头是怎么啃下来的?”
“呵呵,说起这个就绝了。要拆违8286e5ff8ccdf0962cbaeaf3f4d5207bdc27fd5d16a78f0b292df8f99a2e21f8建,不就要了张天霸的命吗?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我们村主任回来传达上面精神的时候,大家都说难啊。不愿意拆的村民,就把矛头对准张天霸,说要拆就先拆张天霸的,只要拆了张天霸的,他们都没意见,立马拆。”
“你猜怎么啦?”李师傅竟然得意地卖起关子来。
“怎么啦?他是怎么同意的?”梁大志睁大眼睛。
“他同意了。”李师傅满脸笑容,开始绘声绘色地描绘,“听说呀,我们村主任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去找张天霸。当他提出要拆违建、清河岸的时候,这个张天霸拍案而起,说:‘真要拆?’村主任都给吓坏了,都准备拔腿溜了。张天霸有一米八的个头,退伍军人,干架绝对是一流好手。‘村民们说你拆了,他们都拆!’村主任唯唯诺诺地点头称是。张天霸再一拍桌子,铁铲一般的手掌重重地落在村主任的肩膀上,说:‘我等这一天很久了。’哈哈,可怜的村主任,肩膀被拍得生疼,愣是不敢出声,良久才反应过来。‘你——同意啦?’‘同意了!’这个张天霸竟然同意拆违建!村主任虽然感到惊讶,但忍不住激动地蹦起来了,差点就要给张天霸一个亲吻了,喊他爷爷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
张天霸还自己请了钩机,亲自指挥,把他沿河搭建的乱七八糟的建筑物,包括他之前围蔽的水沟山坑,全都清理得一干二净。
让人更想不到的是,他拿出一堆资料,告诉村主任,这里有明代的石狮子,那里有清代的石板条,这个水埠是凤城清代的状元洗濯地,那个菜园的地下掩盖着宋时的断桥。
村主任目瞪口呆,难道这家伙这么多年的“暴行”都是为了保护村子的遗产?
村主任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来察看,可不得了。经过勘察,发现这里还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涌要道之一,见证了凤城“一船缫丝去、一船白银归”的繁华盛景,那曾是何等的辉煌。
“你这个浑球,怎么不早说?”老村主任眼睛红红的,“这靠边涌的河长就是你的了,我马上和上面说去。”
张天霸嘿嘿地笑:“我那时说有用吗?大家都要租地,建厂房,要股份,要分红。”
村主任脸色一红,这是事实。
消息一出,靠边涌周边的村民都自觉地把沿河的违建拆了。不仅如此,还自愿腾出菜园子,用来拓宽河涌、恢复路径。
恰逢凤城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靠边涌西侧低矮、杂乱的工业区被清退为绿地。
村子的热烈响应得到上级支持。社区联动有关部门,结合河涌的生态和人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治理,还在河岸立了群英雕塑。雕塑群中,就有一座以张天霸为原型的雕塑,标注着河长“张天霸”。据说,这是村民一致提议的。
梁大志听得心潮澎湃,好像在看一部乡村振兴、旧貌变新颜的大影片。
他的思绪早已随着李师傅的讲述,把河岸的典故和风光浏览了一遍。
他知道,要拍好这条河,就要先读懂这条河。
他有信心创作出一组能入选“凤展芳华”展览的作品。
他要把这条河、这些人,以及这些可见的山、可见的水、可见的乡愁传播出去。
天色大亮,靠边涌热闹起来,又是一番景象。远山近树,碧草黛影,鱼翔浅底,人行芳径,各得其宜,好一首悠闲诗篇。
梁大志扛起相机,融入潋滟水色、梦里水乡中。
他说,要先去见见这张天霸。
选自《佛山文艺》
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