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烙画
2024-12-31张甫军
买买提的葫芦烙画在当地小有名气,与别人不同,他烙画不为生计,每每花心思烙出来的成品,全凭个人喜欢或赠或送,别人如过意不去也可付些钱款,但有一条,拿去了决不可再转手。
葫芦烙画是买买提家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以葫芦为烙画的母体,将图影用针刻、彩绘、镂空、浮雕等手法印在葫芦上。烙刻时又讲究“枯坐”,所谓枯坐,与佛家的坐禅相仿,就是从烙刻起就如草木从春到冬,要纹丝不动。枯坐是基础,细活在后头。买买提父亲生前在勾、勒、点、染、擦、白描等烙法上的讲究就极为严格,铁笔落下要“先意后形,行后而神”,又要“勾如流水,点若浮云,染若苍山,擦若雾海”,这当中,错一厘一毫都要重烙。
一次,一位远客请买买提的父亲烙件葫芦画,给的模本是幅《叼羊图》,皑皑雪山、青青草地、奔腾马群以及撒欢的人和翻飞的羊皮,然而,要将这动静之间的毫末跃然于葫芦之上,没有个把月的枯坐很难完成。
一个月后,远客第二次造访,买买提的父亲将葫芦烙画交付,但不久后,买买提的父亲又将其追回重烙。细问之下才知道,买买提的父亲又反复看了《叼羊图》,发现一只马蹄下踩了只鼠头。买买提后来也反复看过那幅画,父亲所说的那只鼠头只有芝麻粒大小,要不是鼠嘴上几根不易察觉的白须遮了马蹄的颜色,根本没人会发现。但买买提的父亲坚持重烙,又一个月后,亲自将成品给客人送了去。
买买提的父亲去世后,买买提继承了父亲的脾性和手艺,无论是自烙之作还是别人来求rA4kD35kPGTqKYmArt1Tng==,每件都是精益求精,即便是给本村人烙,也从不敷衍。本村人不懂葫芦烙画,但都喜欢,每每家里有什么喜事便找买买提烙一件。买买提从不拒绝。
“买买提大叔,帮我们家的母羊烙幅画呗,我们家母羊一下生了两只羊娃子,它是我们家的福分……”
“买买提,我儿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给他烙个天安门!”
除本村人,别人来求,买买提也从不拒绝,只有一点,每每交付时他都要交代一句,不可再转手。
有一年,村里来了个旅游团,村主任带着一团的人来参观买买提的家,形色各异、精妙绝伦的葫GxnYeP4TU1+iEQDs8F3buw==芦烙画吸引了游客的眼球,纷纷问买买提,这个卖不卖,那个卖不卖。
买买提看这么多人喜欢,就说他的葫芦烙画可卖可送,谁要是真喜欢可以送,不过,拿去后不可再转手。游客们一听,每人挑了一件,高高兴兴地走了。
转天,一位本村人跑到买买提家说:“买买提大叔,你要火了,你看,你看……”说着,掏出手机给买买提看。这一看不要紧,气得买买提差点没把那人的手机摔了。视频里一个人捧着买买提的葫芦烙画叫卖,说这是新疆古村落老手艺人的手艺,纯手工制造,一只竟卖到一千元钱。那人买买提有点印象,是上次村主任带来的那批旅游团里的人,这人当时要了两件,说他家里的孩子也喜欢。
当天,买买提就找到村主任问上次旅游团的来历,当即买了车票去找那个卖葫芦烙画的人。几天后,买买提回来了,手里捧着原先送出去的两件葫芦烙画,人沧桑了许多。
村主任知道后,来到买买提家。村主任是在买买提走了之后才听说网上有人卖他的葫芦烙画。一见面村主任就数落买买提:“人家在网上卖你的葫芦烙画,那是宣传,你没必要为了这么个小玩意跑过去问人家要回来,这样不仅会让人觉得我们这里的人小气,而且也有损村子的形象,以后谁还会来村里旅游?”
村主任一直说,买买提一直不吭声。村主任以为买买提明白了,但之后,买买提只要发现有人在卖他的葫芦烙画,他就去追回,不管千里还是万里。
后来,村主任就不愿带人往买买提家去了。但旁人只要谁想要买买提烙件葫芦画,他还是会为人家烙,交付时他仍交代,不可再转手,只是会在前面多一句话:“我把它当孩子看……”
选自《当代人》
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