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年级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2024-12-31胡钦姿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2期

低年级小学生在系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而且要面对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化的不适应。因此,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来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让他们能够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适应和习惯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心理上的困难,促进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且注意力难以集中,他们需要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强调将学习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通过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供更多参与和互动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例如: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或实地考察等活动,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与幼儿园时期的游戏性实践活动不同的是,学生可能需要同时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应用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因此,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根据情境教学的要求来设置教学情境,利用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主动来接触,从而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上的丰富也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不单单是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来学习知识。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让教师更了解学生,让学生更理解教师,给学生营造更加舒适温馨的氛围,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面对低年级小学生时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要求需要进行更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后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身份转变不够及时导致不能适应课堂教学等。这些学生在刚开始系统地进行语文学习时有着很多的困难,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可能相对较弱,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且由于大部分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因此他们在进行学习时会掺入许多不切实际的想象,导致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不够扎实,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推进课程教学,而且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课堂听讲情况。这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能过于侧重书面作业和听写等形式化的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探索和实践的动力。

(二)缺少个性化教学资源和合适的评价激励方式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传统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这也正是在当前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所缺乏的内容。另外,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得到激励和奖励,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有些学校并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生缺乏对于取得进步和成就的认可,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适用,且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乐考”已经取代传统纸笔考试成为评价低年级学生的主要途径。但“乐考”内容有限,学生可能无法通过这一途径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因此,寻找适合他们的评估和激励方式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探索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法。

(三)相关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素养

在面对低年级小学生时,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能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能够适当掌握学前教育知识,以便做好幼小衔接,让小学生更快地融入小学生活中。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导致他们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无力感,在教学时采用和中高年级相似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却没有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致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路径

(一)转变教学思维,注重新颖教学方法的使用

想要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情境教学法,教师首先要从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做起,重视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使用,真正将情境教学落到实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首先要对情境教学法有更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更要借助情境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传统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过分集中在技能培养上,因此,教学思维的转变至关重要,也是教师开展高效率情境教学的前提。为了进一步明确低年级语文情境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各类线上或线下培训,以及观摩优质课来了解优秀教师的低年级情境教学方法与思路,不断总结反思,逐步解放思想,彻底转变教学思维,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布置教学环节

低年级小学生需要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课堂专注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接受和消化程度,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相同知识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重视低年级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过于抽象和复杂,不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就会让他们感到厌烦和困惑,从而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教材内容。有些内容可以适当简化或省略,有些内容可以适当拓展或补充。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素材,如童话故事、儿歌、谜语、寓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这些素材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以及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音乐、动画、视频等,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词汇和新知识,并能够及时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在低年级语文情境教学中选择符合情境教学的部分进行精心设计,巧妙布置相关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四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四季”不同的景观图片,直观呈现四季的特点,而在图片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选择符合当地风景特色的图片,最好是就地取材,让学生第一眼看到就非常熟悉,并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为学生展示当地图片并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北方大雪封山的森林景观、南方艳阳夏日的海滩景观等,学生很少接触这些风景,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相关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这些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四季环境,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和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读、说、写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沉浸在课文中,增加对于语文的兴趣,通过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细心引导,尊重低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尊重低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有很强的耐心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这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在专注力上要差一些,他们的学习状态要比中高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管理,而他们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坐立不安、左顾右盼等问题,甚至有个别特殊学生还会在课上因不适应小学生活而着急,以致出现哭闹的情况。所以这种课堂环境客观上对于教师的耐心要求比较高,也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找出学生形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并积极引导教育。教师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管理方式要以引导鼓励为主,在情境教学中,要以日常生活情境为主。面对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添一些游戏活动,与幼儿园生活情境相似,但融入了小学的语文知识,比如课文背诵扔炸弹、汉字默写开火车、击鼓传花等,让学生的注意力被课堂学习所吸引。教学游戏的互动既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又让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小目标。当这些学生实现小目标或取得进步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给予鼓励。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对于一些理解较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避免在低年级时就出现学生掉队的情况。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体现在情境中就会使得学生有不同的擅长,有的擅长表达,有的擅长想象等,总之,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情境学习中有所收获,也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和密切,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思考的环节会更多,但是无论如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论对哪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难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低年级小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但是一旦调动起来容易失控,这种情况使得很多教师非常苦恼,无非是因为低年级小学生在之前的成长路径中主要是由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负责管理,生活比较轻松,游戏化活动丰富。进入小学之后,教师要注重教学环境的逐步过渡,给学生一点适应的时间。其中最根本的是应回归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中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课堂活力方面有着很强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精选教学内容,在创设生活情境的同时,让课本上的知识更加通俗易懂,使其更加直观地呈现在低年级学生面前。例如: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选择“认识你自己”的交流主题,并给学生一个固定的介绍句式,如“我叫什么,今年几岁了,我的家庭成员都有谁,我在幼儿园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也给教师留下一些印象。为了增加自我介绍环节的互动性和活跃性,教师可以事先向家长收集一些学生的生活照或生活视频,并在学生自我介绍时分别进行播放。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内容,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妈妈有哪些特征。等到学生描述完,教师可以接着播放这篇文章的课件,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中。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语文课堂的气氛会更加活跃,同时这种课堂氛围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升专业素养,助力学生心理成长

低年级学生群体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要与低年级学生群体相适应,同时教学方式要进行创新,教学能力也要进一步提高。这需要教师除了要具备课堂教学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除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外,还要借助相关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情境教学课堂避免了单调的知识教学,而是面向学生的综合素养展开相关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在课堂上要倾注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通过情境任务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促使他们更加阳光自信,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语文学习成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工作有着特殊性,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要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让语文学习生活化、具体化,借助多种途径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促进低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徐德明)